中考语文现代文阅读基础知识复习

中考语文现代文阅读基础知识复习

ID:37203748

大小:31.50 KB

页数:8页

时间:2019-05-19

中考语文现代文阅读基础知识复习_第1页
中考语文现代文阅读基础知识复习_第2页
中考语文现代文阅读基础知识复习_第3页
中考语文现代文阅读基础知识复习_第4页
中考语文现代文阅读基础知识复习_第5页
资源描述:

《中考语文现代文阅读基础知识复习》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中考语文现代文阅读基础知识复习    推测问题题目用意,是准确解答题目的前提。准确推测题意还必须注意以下三个方面。   ①注意题干中模糊语言。用一些模糊的语言使显在的题目中蕴含着潜在的题目。②注意题干修饰语。有些题目的修饰语表面上只有一层意思,而实际暗含几层意思。③注意题干中似乎多余的字眼。④抓住关键。要做好简答题,首先要弄清楚简答题命题关键,其关键往往是文中的关键句,答题时,必须按照“词不离句,句不离篇”的原则,要注意联系上下文语境去解答。⑤明确意图。阅读题的题干在表述题意时,命题人往往采用“声东击西”的手法,如果不明确命题意图,进入误区,

2、很难答准题。不同的文体各自要素不同。记叙文要分清要素,认清主旨;议论文要看清论据、分析论证、把握论点。学会揣测出题者的意图:是内容理解还是写法技巧。   一、最常见的写作手法有:象征、对比、烘托、设置悬念、前后呼应、欲扬先抑、托物言志、借物抒情、联想、想象、动静结合、寓景于情、托物言志、衬托(正衬、反衬)等。   写作手法及作用:     (1)象征手法:把特定的意义寄托在所描写的事物上,表达了…的情感,增强了文章的表现力,含蓄深刻、形象鲜明、引发联想。   (2)对比手法:通过比较,突出事物的特点,使形象鲜明,更好地表现文章的主题。    

3、(3)衬托(侧面烘托)手法:以次要的人或事物衬托主要的人或事物,突出主要的人或事物的特点、性格、思想、感情等。     (4)讽刺手法:运用比喻、夸张等手段和方法对人或事物进行揭露、批判和嘲笑,加强深刻性和批判性,使语言辛辣幽默。    8(5)欲扬先抑:先贬抑再大力颂扬所描写的对象,上下文形成对比,在变化的反差中突出所写的对象,收到出人意料的感人效果。    (6)前后照应(首尾呼应):使情节完整、结构严谨、中心突出。    (7)设悬念:引起读者的注意与思考,激起读者的阅读兴趣,使文章情节曲折,跌宕起伏     (8)渲染:为行文设置铺垫

4、,营造氛围;   (9)虚实相生:能激发读者的想象,使内容丰富,增强文章的表现力;   二、表达方式就是常见的叙述、描写、抒情、议论和说明。   三、常见的修辞手法有比喻、比拟、对偶、排比、设问、反问、借代、夸张(以及反复、双关、反语、引用、对比、衬托(映衬)、顶针 (顶真、连珠)等   修辞手法的作用:答题技巧:(1)它本身的作用;(2)结合句子语境。   1、比喻、拟人:生动形象;   比喻:把……比作……,更形象生动地写出了……(事物)……的特点。(使深奥的道理变得浅显易懂,容易理解)   拟人:把……拟人化,赋予其生命力,使其形象鲜明

5、,更生动地写出了……(事物)……(人和物的相似性)的特点。   2、排比:强调了……(对象)……(特性)。句式工整,便于吟咏,读起来琅琅上口;加强句子的气势,一气呵成,层层递进。用来说理,可把道理阐述得更严密、更透彻;   3、设问:强调问题,引起人们注意,启发人们思考。用在一段的开头或结尾处,除引起思考外,还有承上启下的过渡作用;用在议论文中,能使论证深入,脉络清晰。   4、反问:强调了突出了……,加强语气,更能引起共鸣。   5、对比:将……(对象)与……对比,强调了突出了……。(从正反两个方面说理,爱憎分明,观点鲜明)   6、反复:

6、强调了突出了……,加强语气。   7、对偶:句式整齐工整有节奏,语言凝练,表意深刻,给人深刻印象。8   8、夸张:突出人或事物的特征,揭示本质,给读者以鲜明而强烈的印象。   9、引用:词简意丰,使文章充满诗情画意,趣味盎然。在议论文中,作为论据可以增强语言说服力,使论证更加充分。   四、了解文章的关键词句的作用:   【答题思路一】从所处位置明确句子的作用。   (一)位于开头:1、点明主旨,总领下文;2、设置悬念,吸引读者(叙述类);3、为全文渲染某种气氛,烘托人物心情;(叙述类)4、埋下伏笔或作铺垫(叙述类)。5、开篇点题(开门见山

7、);6、交代时间,地点,人物及特定场景或环境。   (二)位于中间:1承上启下的过渡作用;2照应前文。3总领下文4总结上文;   (三)位于文末:1.总结全文;2.首尾呼应;3.点明主旨,升华情感。点4深化主题(画龙点睛);5照应开头,总结全文6(照应开头),深化或提示主题7末段如果用问句结尾,不仅含蓄地点明全文主旨,升华作者的感情,还有引发读者思考的作用。   (四)其他:1(设置悬念),总领下文或领起下文;2衬托(正衬、反衬);3起强调作用,进一步突出;4(画龙点睛),点明中心;5照应题旨(题目)   【答题思路二】从文章内容明确句子的作

8、用。   (1)在记叙性的文章中,主要起点题、点明主旨、强调作者的主要感受、深化或升华中心、发出倡议或号召等作用;   (2)在议论文中,主要起点明中心论点及分论点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