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 颐和园

18. 颐和园

ID:37202460

大小:16.23 KB

页数:3页

时间:2019-05-19

18. 颐和园_第1页
18. 颐和园_第2页
18. 颐和园_第3页
资源描述:

《18. 颐和园》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18. 颐和园【教材解读】 这篇课文描绘了北京颐和园的美丽景观,全文层次清楚,首尾呼应,语言生动优美、具体形象,处处洋溢着作者对颐和园的赞美之情。 课文移步换景,按照游览的顺序记叙。一写长廊的景色:先抓住“长”的特点从总体介绍,然后抓住每一间的横槛上五彩的画的特点从内部介绍,最后抓住长廊两旁风景宜人的特点介绍外部环境;二写万寿山的景色:先写从山脚下抬头看到的佛香阁和排云殿的壮观景象,再写站在佛香阁的前面从山上向下、向前、向东远眺所看到的美丽景色;三写昆明湖的景色:分别介绍了长堤、湖心岛、十七孔桥。课文开头总述颐和

2、园的美丽,结尾与开头呼应,表达了作者的赞美之情。教材中配有3幅图片,分别是长廊、佛香阁和十七孔桥,可以使学生形象地感受颐和园的美丽。选编这篇课文的目的,一是使学生了解颐和园的美丽景色,进一步激发探究中国的“世界遗产”的兴趣,感受劳动人民的智慧和才干;二是引导学生积累语言,学习按照游览顺序抓住景物特点写的方法。【教学目标】1.认识7个生字,会写11个生字。正确读写“长廊、柱子、神清气爽、建筑、佛香阁、金碧辉煌、宫殿、葱郁、掩映、朱红、隐隐约约、堤岸、雕刻、狮子、姿态不一”等词语。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

3、部分。3.感受颐和园美丽的景色和课文优美的语言,激发探究中国的“世界遗产”的兴趣。4.学习按游览顺序抓住景物特点写的方法。【教学重点】引导学生从语言文字中感受颐和园的优美景色,受到情感的熏陶。【教学难点】引导学生体会课文的写作方法并运用到自己的习作中。【教学时间】两课时【第一课时】一、承前导入。由对长城和《世界遗产名录》的体验和了解入手,相机出示《颐和园》的课件。二、自读课文。三、检查生字词掌握情况。四、用不同的方法给课文分段,说说作者游览了哪些地方,明确作者的游览顺序。长廊→万寿山→昆明湖及十七孔桥。(抓总起句

4、)五、再读课文,思考:1.给作者留下了什么深刻印象?(课文开头就点明了颐和园是个美丽的大公园。颐和园景色优美;颐和园很大,占地范围广。)2.作者有什么希望?为什么会有这样的想法?(作者希望我们有机会去北京能亲自到颐和园去细细游赏。因为颐和园到处都有美丽的景色,说也说不尽,所以作者希望我们有机会去北京能够到颐和园去游览那里的美景。)【第二课时】一、精读第二段,感悟长廊之美1.指名朗读,思考讨论,教师归纳明确:(1)作者是怎样来到长廊的?(2)长廊的特点是什么?(3)作者是怎样把长廊这处景观写具体的?2.按照提示给第

5、二段分层。从整体上和外部介绍长廊;从内部介绍长廊;讲长廊两旁风景宜人。分层的结果:第一层是第1、2句;第二层是第3句;第三层是第4、5句。3.逐层学习:(重点学习第二层)(1)第一层:从整体和外部介绍长廊。长廊的外部:绿的柱子,红漆的栏杆。(2)第二层:长廊内部:每一间的横槛上都有五彩的画,且内容各不相同。读句子;提问:画的内容包括“人物、花草、风景,几千幅画没有哪两幅是相同的。”这说明了什么?(说明画的内容丰富,题材广泛。体现了我国古代文化园林艺术的灿烂和劳动人民能工巧匠的智慧。(3)第三层:长廊两旁:风景宜人

6、。“长廊两旁栽满了花木,这一种花还没谢,那一种又开了。”这句说明了什么?(说明长廊两旁的花木品种多、数量多;“开”和“谢”是一对反义词,形象地说明了长廊两旁鲜花常开的景色特点。“使人神清气爽”的:)“微风从左边的昆明湖上吹来。这句话间接地说明了长廊是昆明湖边的一处美景。长廊在昆明湖的右边。一进颐和园的大门,长廊就把它那富有特点的美,展现在我们面前了。4.练习有感情地朗读。读出长廊之美。二、精读第三段,感悟佛香阁之美1.朗读课文3、4两个自然段。思考、回答问题。(1)作者游完长廊,站在万寿山脚下,抬头一看都看到了哪

7、些景观?它们各是怎样的?出示课件,理解“金碧辉煌”。佛香阁:八角形宝塔,建在半山腰,三层顶上所铺的黄色琉璃瓦闪闪发光。排云殿:一排排、金碧辉煌。(2)作者登上万寿山,站在佛香阁的前面向不同的三个方向望,分别看到了什么?2.练习有感情地朗读第三段,试背第4自然段。三、精读第四段,感悟昆明湖和十七孔桥之美1.指名朗读第四段。思考,回答问题:(1)作者从万寿山下来,在昆明湖畔都看到了哪些景物?(长长的堤岸;几座样式不同的石桥;倒垂的杨柳;湖心小岛,十七孔桥。)(2)十七孔桥是怎样的?(十七孔桥有十七个桥洞,桥栏杆上有上

8、百根石柱,柱子上都雕刻着小狮子。并且这么多狮子姿态不一,各不相同。)此时此刻,你走上十七孔桥,手摸姿态不一的狮子,你最想说的是什么?(3)石柱上雕刻着众多的狮子且姿态不一,这说明了什么?(狮子“姿态不一”的特点,充分显示了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和才干。)2.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1)教师范读。教师在范读时,要通过表情语气的变化,感情的处理来加以体现。(2)学生模仿练习。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