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37189378
大小:56.50 KB
页数:7页
时间:2019-05-19
《小学数学人教2011课标版一年级九加几教学设计》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9加几》教学设计【教学内容】一年级数学上册第八单元第一课时课题:9加几【授课班级】一五班【执教老师】杨红丽【执教时间】2016年12月13日【教学目标制定依据】一、课标相关陈述与解读依据《课程标准》,在学段目标中是这样描述的:1、能够熟练地口算20以内的加减法。2、经历与他人交流各自算法的过程。3、能运用数及数的运算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并能对结果的实际意义作出解释。二、单元内容分析与单元训练重点本单元主要内容有:本单元的教学内容主要有两个:一是两个一位数相加得数超过10的加法,即为20以内的进位加法,二是“解决问题“,主要是用加法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第一部分计算分为3分部分,
2、即9加几,8、7、6加几何5、4、3、2加几。本单元训练的重点为在算法多样化的基础上,突出用“凑十“的计算方法”。三、教学内容分析“9加几”,这个内容选自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一年级上册)》,它是学生掌握了11~20各数的认识及10加几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也是进一步学习其他进位加法的基础。四、班级学情分析学生已经学过10以内数加减法和20以内个数的认识,20以内的进位加法应该不会很难,重点是引导学生算法优化,选择适合自己的方法。【教学目标】1.通过对问题情境的探索,使学生初步理解“凑十法”和“9加几”进位加法的思维过程并能正确计算。2.能在1分钟内正确计算出5道
3、“9加几“的算式。【教学重点】渗透转化思想,应用“凑十法”正确计算9加几的进位加法。【教学难点】“凑十法”的思考过程。【教学方法】教法:情景教学法学法:自主探究法合作讨论法【教学准备】教师:课件学生:练习本【基于目标的教学评价】通过学生摆一摆动手操作“凑十”和闭眼回忆操作凑十的过程,说出用凑十发计算9+4的过程,检测目标1、目标2的达成情况,通过第三环节练习题学生独立完成、学生汇报,进一步巩固目标1、目标2的达成效果。【基于目标的教学过程】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趣启思师:今天,钱老师想带一(1)班的小朋友去参观运动会,在出发之前让请同学们想帮我解决一些问题。1.对口令。一、复习
4、准备. 1.复习数的组成. 口答:几可以分成1和几. 2.连算.9+( )=10 9+( )=10 10+3=( ) 10+7=( ) 9+1+5= 9+1+9= 9+1+6= 提问:9加几等于10? 板书:9+(1)=10 启发谈话:我们把9加1等于10换一种说法,可以说成9和1凑成10.(指名学生说)第二题都是10加几就是十几.这节课我们要用9和1凑成10的方法,也就是“凑十法”来计算9加几的题.(板书课题:9加几)一、教学例1出示课本P96~97的主题图。教师说明:这是学校运动会的场面,从图中你看到什么?(让学生自己看图互相说一说)[设
5、计意图:现代数学教学论认为,好的数学教学应该从学习者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背景出发、提供给学生充分进行数学实践活动和交流的机会,使他们真正理解和掌握数学知识、思想和方法,同时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这种新的教学理念的核心是注重从学生的现实生活出发,注重学生个体的有效参与和学生个性的发展。此处从情境入手,能使学生体验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使学生感受到数学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增强学习和应用数学的信心,进而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2、学生回答后教师指出:运动会上,学校为了给运动员解渴,准备了一些饮料,已经喝了一些,比赛快要结束时小明问:“还有多少盒?”[设计意图:“基于问题学习”就是要把数
6、学知识的学习与真实的问题情境联系起来,使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的数学实践活动中,探索知识,创造性地解决问题。]师:你们知道还有多少盒吗?互相说一说。(学生互相说时,教师巡视,注意发现不同的方法)学生可能出现三种算法:(1)数数法:1、2、3、4……12、13,一共有13盒。(2)接数法:箱子里有9盒,然后再接着数10、11、12、13,一共有13盒。(3)凑十法:把外面的一盒饮料放在箱子里凑成10盒,10盒再加上剩下的3盒,一共是13盒。教师说明:你们说的几种方法都很好,这三种方法中你最喜欢哪一种?[设计意图:学习是一种个体的认知活动。由于每个人的认识水平、思想方法、解决问题的策略和途
7、径不可能相同,所以在面临一个新的计算问题时,就会出现不同的计算方法。允许学生用不同的方法计算9加几,充分尊重学生的选择,体现了课程标准中所提倡的“算法多样化”的新理念。鼓励算法多样化,对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与创新思维是十分必要的。提倡算法多样化,把解决问题的主动权交给学生,就给学生留下了更多展示自己的思维方式和解决问题策略的机会。这样,不仅肯定了学生的解题方法,而且肯定了学生的劳动成果,学生在不断独立思考的过程中,创新意识便会得到很好的培养。]3、学生回答后教师指出:刚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