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渝水区农业综合开发项目工程建后管护机制》

《渝水区农业综合开发项目工程建后管护机制》

ID:37184953

大小:15.51 KB

页数:3页

时间:2019-05-21

《渝水区农业综合开发项目工程建后管护机制》_第1页
《渝水区农业综合开发项目工程建后管护机制》_第2页
《渝水区农业综合开发项目工程建后管护机制》_第3页
资源描述:

《《渝水区农业综合开发项目工程建后管护机制》》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渝水区农业综合开发项目工程建后管护机制工程运行管护是农业综合开发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管护工作的好坏直接关系到工程效益的长久发挥,关系到项目区农民群众的切身利益。一、加强政策宣传,增强管护意识      农业综合开发项目区的人民群众是农业综合开发工程建设的最直接受益者,加大政策宣传的广度和力度,提高人民群众对农业综合开发项目建设的识知和重视程度,是做好农业综合开发项目建设和管护工作的前提。为提高人民群众对农业综合开发和项目管护的认识,增强人民群众对农业综合开发项目建设的重视程度,渝水区始终坚持把宣传工作做到位。在项目立项前,深入乡镇

2、进行调研,通过座谈、技术培训、参观、政策宣讲等多种形式广泛宣传国家农业综合开发政策及其对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农村发展等方面的重要作用。与此同时,认真倾听群众呼声,广泛征求群众的意见,并用事实增强群众的开发主体意识和工程建后管护意识,使他们积极主动参加到农业开发项目建设和管理中来。二、明晰产权归属,明确管护主体      农民群众是农业综合开发的主体,也是搞好农业综合开发工程管护的重要力量。在项目工程竣工验收后,农业综合开发办和乡镇签定了《农业综合开发项目工程移交管理协议书》,及时将竣工工程移交给工程所在乡镇进行管理,落实各项管理措

3、施,加强对项目工程的建后管护力度。坚持“建设与管护并举”的方针,本着“3谁受益,谁使用,谁管护”的原则,抓好管护工作。为了使项目工程能够正常运作,发挥长期效益,乡政府成立了农田水利工程管护协会,由协会落实管护人员进行管理。就明确管护主体而言,对于桥、涵、闸等公益性基础设施由项目乡镇的有关部门作为管护主体,如水利站、农技站或项目所在村作为管护主体;对一个村受益的工程,由镇政府将产权移交给受益村,由受益村负责工程运行管护;对跨村工程,则由镇政府将产权移交给镇水利站,由镇水利站负责工程的运行管护工作。就项目建设工程产权归属而言,属于国有

4、资产的,由农业综合开发部门委托乡镇人民政府进行管理;属于集体资产的,由村集体经济组织管理。在明晰产权的前提下,实行所有权与使用权的分离,宜统则统,宜包则包,宜租则租,宜卖则卖,使项目工程的建后管护逐步由行政管理型向社会服务管理型、市场带动管理型、经济自立管理型转化。三、多措筹集资金,提高工程效益在经费筹集上,管护经费按照“谁受益、谁负担”和“以工程养工程”的原则,实行乡镇、村集体、龙头企业(合作社)、农户多渠道承担。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的来源:  1、对于大型灌区的水利工程,由乡镇水利、农机部门负责管理,通过按成本收取水费和财政补助

5、两条渠道筹集管护经费。  2、农户家庭资产,由农户直接管理,承担管护经费。  3、龙头企业(农民专业经济合作组织)承担管护责任的,要3求其自我落实好管护资金。  4、鼓励有条件的镇、村,安排专项管护资金。  通过强化工程管护,彻底扭转了重建轻管的现象,提高了项目管理水平,保证了农业综合开发项目效益的长期发挥,取得了两个明显成效:  一是随意毁占项目的现象得到了有效遏制。以前由于产权不清,主体不明,对农业综合开发项目不管不问现象比较普遍,毁占项目工程的行为也时有发生。如在防渗渠中泡石灰、堆杂物,将绿化随意掰损或挖毁等现象屡有发生。强

6、化了管护后,由于明晰了产权所有权和使用权,分清了管护责任,管护主体都能认真履行职责,减少了随意毁坏项目的现象出现。  二是提高了项目使用效益。由于实现了所有权和使用权的有效分开,项目使用者作为责任主体承担了项目管理责任和资产的保值增效职能,使项目的使用效益进一步提高。3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