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37183639
大小:27.12 KB
页数:3页
时间:2019-05-21
《宋代的繁荣经济与财政制度探究》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宋朝经济繁荣与财政制度探究一、宋朝经济概述我们都知道,宋朝虽然常年饱受战乱,军事上内忧外患。但宋朝的经济却十分繁荣,当时的国内生产总值占世界的80%,四大发明有两项诞生于北宋,在文化上可比盛唐,“唐宋八大家”北宋独占六席。这引起了我对宋朝经济和财政制度的兴趣,暂且撇开她在军事上的无能,看看宋朝是如何发展经经济的。先看看宋朝经济的总体情况,宋太祖建国时就确立了土地私有产权制度,买卖自由,并采取不抑兼并的政策,租佃经营成为重要的土地经营形式。租佃契约期满后佃农可以自由决定终止或续约。人口流动性增强,城市商品经济发展。有学者认为宋代已经出现资本主义萌芽。宋代
2、的经济繁荣程度可谓前所未有,农业、印刷业、造纸业、丝织业、制瓷业均有重大发展。航海业、造船业成绩突出,海外贸易发达,和南洋、南亚、西亚、非洲、欧洲等地区总计58个国家通商。南宋初期对南方的大规模全面深度开发,促成南方地区成为全国经济文化中心,从此完全取代北方地区的经济文化中心地位。1引自百度用户napoleon123535上传《宋朝经济》有人认为,宋代是工业革命之前,站在世界发展巅峰的超大规模经济体;有学者认为宋代乃是中国历代王朝中旷古空前的伟大年代。宋代商业繁盛,通行的货币有铜钱、铁钱、白银与与黄金。黄金是用以保值、跨洲贸易的最佳首选,铜钱、白银是作
3、为中远距离交易通货,铁钱则是作为零钱于在地市集、做小额交易使用。在后来为了解决金属货币流通过程中的不方便,也为了应付不断增长的市场对货币的需求,还出现了交子这一世界上最早的纸币,还一度成为当时通行的世界货币。虽然由于后来政府在财政上管理不善,造成了剧烈的通货膨胀(交子危机),加速了宋朝的灭亡,但这足以说明宋朝的经济空前繁盛。二、古代财政思想其实,在宋朝以前,中国已经总结出了了各种财政思想,宋朝在建国后的财政政策都有所体现。其中主要的财政思想有:一、轻徭薄赋思想早见于孔子过泰山,感叹“苛政猛于虎也”古代思想家们认为,国家有城郭宫室建筑、百官有司俸禄和诸侯
4、往来币帛之需,赋税不能取消,但国家取财于民必须控制在一定的界限之内。征税之后,必须使百姓“仰足以事父母,俯足以畜妻子”2《孟子·梁惠王上》,战国时期的法家著作《管子·权修》篇指出,土地生产财富有季节的限制,百姓从事劳动有疲倦的时侯,而君主的贪欲却没有止境。汉初统治者提出并实行“量吏禄、度官用,以赋于民”(《史记·平准书》)的量出制入的税收原则,这也就是我们现在财政学中的“量出为入”原则。二、无夺农时思想古代国家加在劳动人民头上的徭役,比赋税更难于忍受。因此,要求徭役无夺农时,即徭役的征发不要侵夺农忙时节,就成为历代思想家一项重要的主张。墨家学派的创始人
5、墨翟分析了徭役不顾农时对农业生产的危害。他说,统治者滥兴劳役,为他们的奢侈生活服务,造成百姓衣着不足,口粮难饱。因此,统治者只有减轻人民的劳役,不影响百姓的耕织活动,才能使百姓“饥者得食,寒者得衣”3《墨子·非命下》。法家代表人物商鞅也指出,如果国家的徭役不烦多,百姓不疲劳,农民就会拥有较多的劳动时间;农民的劳动时间多了,各种农事就不会废弛,荒地就能得到开垦,农业就会增产。唐朝刘晏开始执掌唐中央理财大权,他在漕运改革中大胆放弃强迫徭役制,而采用雇役的办法,就大大提高了漕运效率。三、开源节流思想这种思想提倡发展生产以开辟财源,从而增加国家赋税收入,为历代
6、进步思想家所继承。北魏均田制的出发点,就是首先解决土地问题,使劳动者都能拥有土地这一最基本的农业生产资料,从事生产,从而保证国家的赋税来源。唐朝的皮日休还明确提出了赋税要“励民成业”的原则,即国家税收应起到激励百姓发展生产事业的作用。这比较像现在的量入为出原则,宋朝的王安石变法中的农田水利法等一系列措施都贯穿了这种思想。而这种富民为先,发展生产,保护财源以增加税收同时合理计划,减少财政支出的思想在今天同样的具有重要价值。四、平均负担思想这最早见于《禹贡》一书。《禹贡》所规定的分等征赋制度,就体现了平均负担的思想。通过分等征赋,使不同地区的田赋负担达到基
7、本一致。在《周礼》中,则明确地出现了“均齐天下之征”4《周礼·地官·大司徒》。《周礼》提出了平均负担的三条原则:一是根据土地的肥瘠优劣来平均负担。二是通过赋税和劳役的合理搭配来平均百姓的负担。三是按年景不同平均负担。丰年,税率高一些;荒年,税率低一些,从而使百姓的纳税负担在不同的年景下也大体一致。三、宋朝财政制度我认为宋朝最为特别的还是在赋税制度和货币制度,特别是后来交子出现并收归国家管理之后。赋税制度方面,首先,兵役基本消失。唐中叶以后,均田制破坏,府兵制解体,兵农分离的募兵制逐渐取代兵农合一的调兵制。募兵制已占居主导地位。其次,厢军分担夫役。北宋农
8、民的主要徭役负担是包括春夫和急夫在内的夫役。第三,夫役雇法推行。人们通常所称王安石的免役法或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