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公务员考试申论热点:公务员改革风

福建公务员考试申论热点:公务员改革风

ID:37172384

大小:33.50 KB

页数:3页

时间:2019-05-21

福建公务员考试申论热点:公务员改革风_第1页
福建公务员考试申论热点:公务员改革风_第2页
福建公务员考试申论热点:公务员改革风_第3页
资源描述:

《福建公务员考试申论热点:公务员改革风》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福建公务员考试申论热点:公务员改革风报考A类职位的报考者,笔试公共科目为《行政职业能力测验》和《申论》;报考B类职位的报考者,笔试公共科目为《行政职业能力测验》。各职位将标明A类或B类。申论是A类考生必考科目,占据总成绩的一半,申论是测查从事机关工作应当具备的基本能力的考试科目。申论试卷由注意事项、给定资料和作答要求三部分组成。申论考试按照省级以上(含副省级)综合管理类、市(地)以下综合管理类和行政执法类职位的不同要求,设置两类试卷。公务员队伍刮起改革风   谁动摇了公务员队伍  近日媒体上掀起一股公务员诉苦风,诸如“公务员自述7年收入没涨”、“公务员丢失福利部分考虑离职”,还有对此的担忧

2、“公务员队伍开始动荡了吗”、“养老待遇差了队伍可不好带”……。难道中央引导的廉洁改革,真的动摇了公务员队伍?  禁令、改革切向公务员的“蛋糕”,引发反弹  有人说要辞职,有人劝后来者别当公务员  最近包括《人民日报》、《解放日报》、《新京报》等在内的官方媒体和主流媒体密集报道、评论了当前公务员面对改革受到的冲击。  “随着中央一道接一道的禁令,张俊发现生活发生了彻底改变,所在单位的一些福利取消了,原本的隐性收入也因为高压政策不敢要了”——这是媒体报道江西一位公务员的现实情况,现在这位公务员正在考虑辞职。  喊出辞职的不只这一位,媒体报道称上海一位在市级机关工作的80后公务员已经辞职,他的理

3、由是“收入7年没涨,职级7年没变……深深感觉到自己是loser”,而引爆他辞职想法的是与同学聚会时受到“在企业工作的同学进步很大”的刺激。  而从各篇报道中引述的话语看,似乎公务员辞职已成潮流:“某某辞职了,某某提前退休了。近段时间以来,这样的消息不时传入耳中。并且,辞职的大多是年轻的,提前退休的大多是各机关的骨干”。  除了表示要辞职,还有公务员提醒后来者:“嘿,各位兄弟姐妹,你们如此挤破头要进来公务员这座围城,真的想好了吗?要知道,如今我们的福利大大减少,听说明年可能还要再减薪,我都在考虑要不要下海了。”  警示“队伍动荡”、“队伍不好带”的声音也响亮起来  从2012年年底中央公布“

4、八项规定”、到十八届三中全会的表态、再到持续至今的一道道禁令,都挥刀切向了公务员群体的利益“蛋糕”。而面对公务员利益的损失以及可能要到来的进一步损失,似乎一股“维护”的力量正在显露。  归结起来,“维护”的理由包括以下几点:1、禁令把公务员的福利大幅消减,若进一步降低公务员收入,则此岗位再无吸引力;2、公务员本来收入就不高,比企业人员要差;3、公务员的养老待遇未必优于企业人员,即便优一些也是应该的。(参见《上海观察》、《解放日报》、《人民日报》发表的《公务员:这一年少掉的福利》、《公务员队伍开始动荡了吗?》、《80后公务员辞职自述》、《公务员养老,制度并轨不是平均主义》)  除了为公务员辩

5、解,还有抱怨和警示:“我们痛恨腐败,我们坚决支持‘老虎’‘苍蝇’一起打,但不能因此而把腐败与公务员划等号,更不能妖魔化公务员队伍”;“面对动荡的公务员队伍,如果不采取及时有效的措施,如果放任发展,对每一方面都是不利的,不管是执政党,还是普通百姓”、“养老待遇差了,队伍可不好带,积极性和清廉度都会受影响”。  实际上,一些公务员的诉苦夸大其辞  类似“收入7年没涨”的说辞很难让人相信  如前所述,在上海媒体发表的几篇文章中,公务员诉苦的说辞有“收入7年没涨”、“同学聚会时被在企业工作同学的收入刺激”、“公务员平均工资排名处于中下位次”等。  这些说辞让人生疑,即便是真的,恐怕也是个案,没有代

6、表性。以“收入7年没涨”为例,这个说法实在匪夷所思,因为近7年中国的GDP增长迅猛,各行业的平均收入也在快速上升,在全国都恐怕找不出一个“收入7年没涨”的行业,而公务员的工资水平又比较稳定,公务员中的个体工资水平理应随行就市,怎会“7年没涨”?尤其是上海市公务员的工资,增幅应该不少。1992年后为何会出现“下海潮”——因为当时体制内收入水平低,而体制外则生机勃勃,有改善收入的机会。但是体制内外这一差别在90年代后期迅速收窄,到2001年实现反转,此后一段时间体制内优势愈发明显。这就可以解释为何这些年出现“公务员热”。  不过值得注意的是,最近两年体制外收入有赶上体制内的趋势,这也难怪一些公

7、务员开始抱怨。如果此消彼长的势头延续、体制外收入再次超越体制内,那么90年代前期的一幕不就有可能重演吗?  答案是未必,因为显性的收入统计已经无法反应全局的大变化。90年代前期与如今的区别在于,当时政府的收入少包袱重,现在则是收入多包袱轻。以国企为例,当时的国企效率低下,不仅无法为政府“造血”,还经常靠财政接济;而经过减员增效、抓大放小、治理改革后,如今的国企可谓成了政府的摇钱树。仅仅是银行业,在2013年就实现利润1.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