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37168485
大小:29.50 KB
页数:4页
时间:2019-05-21
《18将相和18将相和教案二》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将相和》说课稿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评委、各位老师:大家好!我说课的课题是《将相和》,这篇课文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S版六年级上册第六单元的一篇精读课文。下面,我从教材、学情、教法、学法、教学过程这五个方面进行说课。一、教材(一)教材分析《将相和》是根据司马迁《史记》中的《廉颇蔺相如列传》改写的一篇历史故事。课文以战国时期秦赵两国的矛盾为背景,通过“完璧归赵”、“渑池之会”、“负荆请罪”三个故事,讲述了将相之间从和到不和又到和好的经过。突出表现了蔺相如的勇敢机智、顾全大局,廉颇的勇于认错、知错就改以及他们两人为了国家利益团结协作的精神品质。
2、三个小故事叙述形式相似,各有中心。既有相对的独立性,又紧密相关。文章篇幅较长,语言简练,人物形象栩栩如生。(二)设计理念从教材特点、年段特点出发,在教学中,我着力体现以下设计理念:1、把握语文学科的特点,实现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人文性的根应该深深地扎在语言文字里。为此,在教学中,我引导学生读文、解字、品词、析句、有的放矢、自主思考,在使学生获得基本语文素养的同时,培养他们团结协作的精神品质,激发他们的爱国主义情感。2、坚持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的教育理念。在教学中,我设计了举一反三、由此及彼两个环节,将学习的主动权真正放还给学生——人物让他们自
3、己评,理由让他们自己说,结论让他们自己得。而教师则扮演一个“不愤不启,不悱不发”的引导者角色,于关键处助学生一臂之力。(三)教学目标结合语文课程标准所提出的“课程目标应根据知识和能力、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三个维度设计”这一理论,我把教学目标定为:认知目标:认写本课生字新词,联系上下文理解重点词句的意思。操作目标:一是引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给每个小故事加标题,培养朗读、复述及概括能力;二是指导学生读懂课文内容,认识故事主要人物蔺相如和廉颇的性格品质。领悟三个小故事间的内在联系和文章的命题方法。情感目标:体会人物的爱国思想,了解中国几千年
4、来“和”为贵的人文理念。(四)教学重难点依据单元训练重点和本课特点,我把重难点确定为:重点:指导学生读懂课文内容,认识故事主要人物蔺相如和廉颇的性格品质。培养朗读、复述、概括能力。体会人物的爱国思想。难点:引导学生研读文本,领悟三个小故事间的内在联系和文章的命题方法。(五)教学准备1、查阅《将相和》的相关资料,了解其背景。2、多媒体课件。(六)课时计划:2课时。根据本课的教学目标和学生实际的学习需求,我安排两课时进行教学。二、学情分析六年级是小学学习的最高、最后阶段。随着对小学教育的不断适应,这一时期的学生有了一定的朗读、浏览、默读能力,并且默读
5、有了较快的速度。还具有了基本的解读文本的能力。大部分学生学习态度端正,而且随着主体意识的觉醒,自我意识、自我主张、自我控制能力进一步加强。但还有一部分学生还存在着依赖性,不愿意主动探究知识,需要教师的耐心引导,但有一个共同点,他们都喜欢鼓励和表扬。教学中应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肯定他们的点滴进步,因势利导,因材施教。三、教法与学法教法:我准备采用的教学方法是通过抓主要句段重点读议,举一反三,回顾、照应、牵动全篇的教学方法。比如在教学中,我先以第一个小故事为例,教给学生抓重点句段读议的方法,然后由此及彼,让学生学习第二个小故事。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归
6、纳总结出作者抓住人物言行来表现人物品质的方法,再让学生抓住人物的言行品读第三个小故事,步步为营,层层铺垫。这样既体现了新课标“教方法、留余地”的精神,又体现了有扶有放的原则,培养了学生读书的能力。学法:自读、自悟、自主探究的学习方式。如学习“渑池之会”这个小故事,先让学生自读课文,自己找出重点句段,谈出自己的体会,教师只作适当引导,培养了学生举一反三的能力。最后一个小故事则放手让学生自悟、自评,在学生悟得不到位的地方又加以点拨。最后复述故事,培养了学生的分析、概括及复述能力。四、教学过程下面我主要说说第二课时的教学过程:语文课程标准中提倡建设开放
7、而有活力的语文课堂。因此,我的设计思路是这样的:整堂课我分成三大环节,即“走近《将相和》”、“走入《将相和》”和“走出《将相和》”。(一)、走近《将相和》,设下“和”的悬念。为了在教学伊始就抓住学生的思绪,我利用《将相和》这个课题的“和”字,引出话题,设下悬念,“和”不单单指“和好”,它还包含两层意思,不仅使学生有了探索的兴趣,而且为后文的学习埋下了伏笔。(二)、走入《将相和》,品读人物,感受“和”的经过。《将相和》的题眼在“和”字上,作者的思路是将相由和到不和再到和好的过程。教学时,我首先把学生的思路直接引向矛盾的焦点——廉颇对蔺相如的错误评价
8、上。再抓住“蔺相如究竟靠什么爬到廉颇头上的”自然导入第一、二个故事的学习,这样不仅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使前两个故事的学习带上了问题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