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比例函数的图像和性质说课稿

反比例函数的图像和性质说课稿

ID:37160990

大小:20.00 KB

页数:4页

时间:2019-05-19

反比例函数的图像和性质说课稿_第1页
反比例函数的图像和性质说课稿_第2页
反比例函数的图像和性质说课稿_第3页
反比例函数的图像和性质说课稿_第4页
资源描述:

《反比例函数的图像和性质说课稿》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反比例函数的图象和性质》说课稿户县太平学校郭静一、说教材《反比例函数的图象和性质》是北师大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九年级上册第六章第二节内容,本节分为2课时,这是第1课时的新授课。众所周知,函数是初中代数的核心,反比例函数又是初中阶段要求学习的三种函数中的第二种,是一类比较简单但很重要的函数,现实世界中充满了反比例函数的例子。再一次进入函数范畴的学习,是一次函数的延续和二次函数的基础,在初中函数的学习中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本节内容在这一章中又占据着举足轻重的地位,将反比例函数的概念和应用紧密联系起来。同时又将以前所学的方程、不等式等知识

2、有机地结合在一起。二、说三维目标根据《数学课程标准》中对学生的总体目标与学段目标的要求,结合我对本节课的理解和分析,制定教学目标如下:教学目标知识技能1.进一步熟悉作函数图象的主要步骤,会作反比例函数的图象.2.逐步提高从函数图象上获取信息的能力,会根据k值判断反比例函数图象的位置以及根据反比例函数图象的位置判断k值与0的大小关系。.4过程与方法通过学生自己动手列表、描点、连线,提高学生的作图能力;通过观察图象,概括反比例函数的有关性质,训练学生的概括、总结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让学生积极参与到数学学习活动中,增强他们对数学学习的好奇心与求知欲.三、说

3、重难点基于本节课的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结合学生实际,确定本节课的教学重难点如下:1、重点:画反比例函数图象,并从函数图象中获取信息,理解反比例函数性质。2、难点:理解反比例函数性质,并能灵活应用。四、说学情与学法1、学生自主学习。学生在八年级上册的第四章已经学习过一次函数,对研究函数的图象和性质的思想方法已有所了解,在此基础上探索反比例函数的图象和性质,学生通过类比的方法学习,实现知识的正迁移,可以学得比较轻松,同时也会对二次函数和高中阶段各种函数的学习产生积极的影响。所以要加强引导学生的自主学习,培养学生自主探索,终身学习的意识。42、探究学习与合作

4、学习。随着《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的实施及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推进,探究学习和合作学习受到教育理论界和实践界的极大关注和倡导。在本节课中,学生通过列表、描点、连线画出有别于一次函数图象的双曲线,以及由反比例函数的图象归纳总结出反比例函数的性质会有一定的挑战性,但同时也为学生进行探究学习和合作学习提供了思维活动空间。在活动中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精神和团队精神,而且通过合作与交流能够加深对反比例函数的图象和性质的理解。增强学生学好数学的信心。3、由于学生认知水平,学习能力以及学好函数的信心等方面存在差异,所以探讨活动的效果也会因人而异。这一点我们应该尊重

5、学生的个体差异,尽可能让每个学生都学有所获。、五、说教法1、采用“问题情境——建立模型——解释、应用与拓展”的模式展开。《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教学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之上。”本节课首先立足于学生实际,结合反比例函数的图象和性质,注重与已学知识之间的联系。以问题为主导,层层推进,使学生的认识螺旋上升,不断提高。2、引导学生经历“探究—讨论—交流—总结”的过程。《数学课程标准》指出:“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人,教师是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新课程改革提出“以学生为主体,激活课堂气氛,充分调动起学生参与教学过程”。

6、所以本节课结合八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心理特征,鼓励学生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在课堂上多动手操作、多观察、多思考,多交流,在活动中获得知识,形成技能,克服对老师的依赖性,让学生在活动中学会探索,学会学习。3、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因材施教。对学习有困难的学生给予及时的帮助和关照,鼓励他们主动参与数学学习活动,积极思考,勇于发表自己的见解。对学有余力和爱好数学的学生,注意培养和发展他们的数学才能。六、说教学过程以及设计意图(见教学过程设计)4七、说板书设计6.2反比例函数的图象和性质(一)反比例函数的图象及性质:(1)反比例函数的图象是双曲线;(2)当k>0时

7、,双曲线的两支分别位于第一、第三象限;(3)当k<0时,双曲线的两支分别位于第二、第四象限。八、说教学设计意图本节课首先由老师引导学生回顾描点法画函数图象的方法,激活学生原有的知识,然后引导学生画反比例函数的图象,并让学生通过观察图象,探究分析,得出反比例函数的性质,让学生经历知识的产生和形成过程,避免学生的知识由老师灌输得到,充分调动学生自己动手,主动探索,在观察、感受、讨论、发现,探究总结、合作与交流中体会到了参与的乐趣,成功的喜悦和感知数学的奇妙。把新课程改革的精神落实到教育教学中的每一个细节。4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