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阅读答题技巧(版)

初中阅读答题技巧(版)

ID:37145537

大小:55.50 KB

页数:10页

时间:2019-05-19

初中阅读答题技巧(版)_第1页
初中阅读答题技巧(版)_第2页
初中阅读答题技巧(版)_第3页
初中阅读答题技巧(版)_第4页
初中阅读答题技巧(版)_第5页
资源描述:

《初中阅读答题技巧(版)》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语文阅读答题技巧(修改版)(一)某句话在文中的作用:   1、文首:开篇点题;渲染气氛(散文),埋下伏笔(记叙类文章),设置悬念(小说,但上海不会考),为下文作辅垫;总领下文;  2、文中:承上启下;总领下文;总结上文;  3、文末:点明中心(散文);深化主题(记叙类文章文章);照应开头(议论文、记叙类文章文、小说)  (二)修辞手法的作用: (1)它本身的作用;(2)结合句子语境。  1、比喻、拟人:生动形象;答题格式:生动形象地写出了+对象+特性。  2、排比:有气势、加强语气、一气呵成等;

2、答题格式:强调了+对象+特性  3;设问:引起读者注意和思考;答题格式:引起读者对+对象+特性的注意和思考   反问:强调,加强语气等; 4、对比:强调了„„突出了„„  5、反复:强调了„„加强语气  (三)句子含义的解答:  这样的题目,句子中往往有一个词语或短语用了比喻、对比、借代、象征等表现方法。答题时,把它们所指的对象揭示出来,再疏通句子,就可以了。  (四)某句话中某个词换成另一个行吗?为什么? 动词:不行。因为该词准确生动具体地写出了„„ 形容词:不行。因为该词生动形象地描写了„„ 

3、副词(如都,大都,非常只有等):不行。因为该词准确地说明了„„的情况(表程度,表限制,表时间,表范围等),换了后就变成„„,与事实不符。 (五)一句话中某两三个词的顺序能否调换?为什么?  不能。因为: (1)与人们认识事物的(由浅入深、由表入里、由现象到本质)规律不一致。 ..(2)该词与上文是一一对应的关系。 (3)这些词是递进关系,环环相扣,不能互换。 (六)段意的概括归纳  1.记叙类文章:回答清楚(什么时间、什么地点)什么人做什么事。  格式:(时间+地点)+人+事。  2.说明类文章:

4、回答清楚说明对象是什么,它的特点是什么。     格式:说明(介绍)+说明对象+说明内容(特点) 3.议论类文章:回答清楚议论的问题是什么,作者观点怎样。格式:用什么论证方法证明了(论证了)+论点         自然环境描写(景物描写)句的主要作用:        1、表现地域风光,提示时间、季节和环境特点;        2、推动情节发展;        3、渲染气氛;        4、烘托人物形象(或人物心情、感情);5、突出、深化主题。       句子在文章结构上的作用分析      

5、  1、对上文(或全文):照应上文、首尾呼应、总结上文(或全文);    2、对下文:引起下文,打下伏笔、作铺垫;        3、对上下文:承上启下(过渡)。        句子比较分析题:        常见题意:原句换成改句行不行?或原句与改句哪个好?答题方法及步骤:        1、表明观点(行不行,哪个好);        2、分析原句优点;        3、分析改句缺点。 一般用:本文记叙了„„,描写了„„,介绍了„„,通过„„,等等,如概括写作目的和思想感情,一般用:表达„„、

6、抒发„„、赞美„„、歌颂„„、揭露„„、鞭挞„„、讽刺„„、说明„„、揭示„„、反映„„等 ..说明方法及其作用分析的常用答题格式:        本句用了-------------的说明方法,生动形象、具体直观、深入浅出(科学准确)地说明----------------(说明内容),使读-------------------。        说明文中词语作用的认识与辨析:        主要有两种题型:        A、“××”词好在哪里?       ★答题方式:用了“××”词,生动地(准确

7、地)说明了„„事物的„„特征,能够激发读者的兴趣(符合实际情况,具有科学性)。        B、“××”词能不能删掉?        ★答题方式:①不能,用了“××”词,生动地说明了„„,能够激发读者的兴趣,去掉就没有这种效果。          ②不能,删掉“××”词,句子的意思就变成了„„,显得太绝对化;用了“××”词,准确地说明了„„,符合实际情况,留有余地,具有科学性。辨识论证方法,分析其作用:        1、回答这类问题,首先需要明确常见的几种论证方法的概念,了解它们之间的差别,然

8、后结合语境,具体内容具体分析。       2、答题方式:这一段(一句)运用了···方法,论证了„„(论点),显得„„(好处)。1、线索:(1)以人物为线    (2)以时间为线   (3)以人物为线    (4)以事件为线    (5)以情感为线(6)以某物为线   (7)以题目为线    (8)明暗两线       2、作用:是贯穿全文的脉络,把文中的人物和事件有机地连在一起,使文章条理清楚、层次清晰。       3、答题套路:如:   文章以“„„”线索,中间串写了“„„”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