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语文”的见与不见

8.“语文”的见与不见

ID:37145517

大小:1.31 MB

页数:8页

时间:2019-05-19

8.“语文”的见与不见_第1页
8.“语文”的见与不见_第2页
8.“语文”的见与不见_第3页
8.“语文”的见与不见_第4页
8.“语文”的见与不见_第5页
资源描述:

《8.“语文”的见与不见》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8.“语文”的见与不见“见”是发现,“不见”则是遮蔽。  “语文”的发现,总是伴随着“非语文”的发现。一如老子所言: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刑,高下相盈,音声相和,先后相随。  要发现“语文”,就得在“语文”跟“非语文”之间划出一条边界来,以我30年教语文的经验,这绝对是一件吃力不讨好的事儿。几年前,“语文意识”为我发现“语文”帮了大忙。所谓“语文意识”,“就是在阅读和写作过程中,对如何正确运用语言文字的一种自觉关注。”(王尚文先生语)  换句话说,“语文”的发现,就是“正确运用语言文字”的发现

2、,这几乎成了当前语境下划定“语文”跟“非语文”的唯一标准。那么,觉醒后的语文意识将帮助我们发现怎样的“语文”呢?还是举例说明吧。  人教版小学语文五下的教材中,有一篇《儿童诗两首》的课文,其中的第二首叫《童年的水墨画》,作者系张继楼先生。诗是这样写的:街头听不见马路上车辆喧闹,哪管它街头广播声高。书页在膝盖上轻轻地翻动,嘴角漾着丝丝抹不掉的笑。阳光从脚尖悄悄爬上膝盖,也想看“黑旋风”水战“浪里白条”。溪边垂柳把溪水当做梳妆的镜子,山溪像绿玉带一样平静。人影给溪水染绿了,钓竿上立着一只红蜻蜓。忽然扑

3、腾一声人影碎了,草地上蹦跳着鱼儿和笑声。 江上像刚下水的鸭群,扇动翅膀拍水戏耍。一双双小手拨动着浪花,你拨我溅笑哈哈。是哪个“水葫芦”一下钻入水中,出水时只见一阵水花两对虎牙。  我曾经听一位老师上过这一课,15分钟不到,课就上完了。课后研讨,那位老师说,这首诗对五下的学生来说,实在是太简单了。除了这个“漾”字需要讲一讲、“蹦跳着笑声”需要点一点、还有那个“水葫芦”需要问一问,真没什么可学的。  说实话,若是从诗的内容理解的角度看,那位老师所说也不算太离谱。但这是一堂语文课,语文在哪里?内容的简单

4、一定意味着语文的简单吗?当我们在“语文意识”的烛照下去发现这首诗的“语文现象”时,情况远不是“太简单”所能定性的。  发现一:原来《童年的水墨画》是一首组诗。在小学语文教材中,这可是头一回出现。既然是组诗,它自然就有一些跟“单诗”(“单诗”一词为本人生造,完全是为了方便跟“组诗”区别,至于定义嘛,不说反而更清楚)不一样的地方。譬如:它是有三首小诗组合而成的,这听起来像废话,但啰嗦一下却很有必要,毕竟这个“三”是一切组诗的形式基础;再譬如:三首小诗貌似各自独立,实则不然。具体展开说,我们至少能发现组

5、诗的三大基本特点:  第一,诗的主题是高度一致的,无论是街头的读书之乐,还是溪边的钓鱼之乐,抑或江上的戏水之乐,都被“童年之乐”这个主题拥抱着。说是儿童诗,其实更容易发生兴趣的倒往往不是儿童,而是成人。依眼下儿童的生活体验,这样的乐趣对他们而言,不见得就是乐趣。而于成人,譬如我自己,面对这首诗,总是读一回喟叹一回、读一回神往一回、读一回又不免伤感一回。人生大抵如此,当初只道是寻常,回首方悟滋味浓。  第二,诗在结构上也是一致的,“街头”、“溪边”、“江上”,清一色以地点为题,倘若把“江上”改为“戏

6、水”,诗意看起来倒是明朗许多,但却坏了组诗的规制,终究是不行的;又如,每首小诗都是六行三句,句末押韵,虽然三首小诗没有一韵到底,倒也无伤大雅,至少比通通不押韵的读起来要有诗味。如果其中的一首小诗多了一行,或者少了一行,看起来似乎无伤大雅,但要较真起来,终归还是不像样。不像谁的样?当然是组诗的样。组诗在外形上好“整饬”,如同排比,内部的小诗之间是不喜错落的。  第三,不光结构,细究起来连写法也是一致的。譬如每首小诗都写到“笑”,街头读书,读到赏心处,嘴角漾着笑,这叫微笑;溪边垂钓,钓到得意处,笑声都

7、跟着蹦起来,这叫欢笑;江上戏水,戏到畅快处,哈哈大笑、再无顾忌,这叫酣笑。“笑”成了这首组诗的主线,尽管在“笑度”(“笑度”一词为本人生造,义近广度、深度、高度等,指笑所表现出来的开心程度)上呈现逐级递升的趋势。其二,每首小诗的第一句,通常写环境,如街头的车辆喧闹、广播声高,溪边的垂柳梳妆、溪水平静等;第二句通常写事件,如书页在膝盖上轻轻地翻动,钓竿上立着一只红蜻蜓,一双双小手拨动着浪花;第三句通常是事件细节的一个特写,全诗的情趣和意境往往浓缩在这个特写上,这也就是所谓的诗眼了,如阳光也想看,拟人

8、处意趣盎然,如草地上蹦跳着鱼儿和笑声,将听觉和视觉打通,别有一番情味,又如“水葫芦”出水时只见一阵水花两对虎牙,信手拈来的借喻,两对虎牙的特征刻画,将童年的烂漫和快乐皴染得淋漓尽致。当然,组诗的写法在细微处尚有些许变化,如第三首小诗的第一句就没有写环境,而是直奔事件,想来这既跟整首诗的节奏变化有关,如果三首小诗的写法高度一致,难免会有板滞之嫌,也跟情绪的生发有关,戏水乃是整首诗的情绪高峰,当快乐的情绪喷薄而出时,若是硬生生地横插一个环境描写,诗意上反而显得隔了。  发现二:诗题《童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