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 孔乙己(课堂导学案)

5 孔乙己(课堂导学案)

ID:37112565

大小:80.00 KB

页数:8页

时间:2019-05-17

5 孔乙己(课堂导学案)_第1页
5 孔乙己(课堂导学案)_第2页
5 孔乙己(课堂导学案)_第3页
5 孔乙己(课堂导学案)_第4页
5 孔乙己(课堂导学案)_第5页
资源描述:

《5 孔乙己(课堂导学案)》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www.xkb1.com新课标第一网不用注册,免费下载!第二单元触摸人间百态5.孔乙己精彩开篇词作为中华民族20世纪的文化伟人,作为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和革命家的鲁迅,毕生以文艺作为实现他改变“愚弱的国民”的武器。在他一生所创作的三十多篇小说中,他最喜欢的是收在小说集《呐喊》中的《孔乙己》。巴金也说《孔乙己》写得好;日本有一位作家说孔乙己是最完美的艺术典型。今天,我们就来认识一下孔乙己这个不朽的艺术形象。学习目标1.品味小说精巧含蓄的布局,理解小说的主题思想。2.学习用人物的外貌、语言、动作描写来展示人物思想性格的写法。3.品味小说辛辣深刻的语言,理解社会环境描写对塑造人物形象

2、的作用。4.探究小说人物的性格内涵,体会孔乙己形象的思想意义。5.了解作者对腐朽罪恶的封建科举制度和病态冷酷的社会的揭露和批判。教学过程第一课时咂摸带笑的泪一、新课导入大凡读过鲁迅小说的人,大都知道《孔乙己》;大凡读过《孔乙己》的人,无不在心中留下孔乙己这个遭到社会凉薄的苦人儿的深刻印象。据鲁迅先生的朋友孙伏园回忆,鲁迅先生自己也说过,在他创作的短篇小说中,他最喜欢《孔乙己》。他为什么对《孔乙己》如此钟爱,而孔乙己又是怎样一个艺术形象呢?今天,我们就一起走近孔乙己,体味一下孔乙己复杂的情感内蕴。(板书课题)二、自学指导(一)——预习与交流1.听老师范读课文,圈画课文的生字词。颓

3、唐(tuí)  附和(hè)   分辩(biàn)  不屑置辩(xiè)咸亨酒店(hēng)砚(yàn)    荤菜(hūn)   羼水(chàn)拭(shì)   蘸(zhàn)   惋惜(wǎn) 阔绰(chuò)2.理解文中的重点词语。不屑置辩:认为不值得辩论或申辩。分辩:辩白,辩解。格局:布置的格式。缠夹不清:搅扰、夹杂不清。之乎者也:形容半文不白的话或文章,含讽刺意味。大抵:大多。附和:(言语、行动)追随别人(多含贬义)格局:布置的格式。阔绰:阔气。污人清白:毁坏人家的名誉。绽出:文中是突露出来的意思。君子固穷:语出《论语》,意思是君子能够安于穷困。固,安守。间或:偶

4、然,有时候。颓唐:精神不振作,情绪低落。营生:谋生,筹划如何生活。新课标第一网系列资料www.xkb1.comwww.xkb1.com新课标第一网不用注册,免费下载!3.背景链接《孔乙己》写于1918年冬天,当时以《新青年》为阵地,虽已揭开了新文化运动的序幕,但是封建复古的逆流仍很猖獗。科举制度虽于1905年废除,但是培植孔乙己这种人的社会基础依然存在,孔孟之道仍然是社会教育的核心内容,这样就有可能产生新的“孔乙己”。要拯救青年一代,不能让他们再走孔乙己的老路,鲁迅选取了社会的一角——鲁镇的咸亨酒店,艺术地展现了20多年前社会上的这种贫苦知识分子的生活,在于启发读者对照孔乙己的

5、生活道路和当时的教育现状,思考当时的社会教育和学校教育,批判封建教育制度和科举制度。三、自学指导(二)——合作与探究(一)整体感知1.跳读课文,说说课文叙述了孔乙己几个生活片段。【交流点拨】六个生活片段:(1)众人取笑孔乙己脸上又添了新伤疤;(2)众人讥笑孔乙己考不中秀才;(3)孔乙己为偷书作辩解;(4)孔乙己教小伙计识字;(5)孔乙己给小孩子们分茴香豆;(6)孔乙己被打断腿。2.课文可以分为几个部分?各部分内部层次是怎样的?分属怎样的情节结构?简要概括各部分内容。【交流点拨】全文可分为三个部分。第一部分(课文前三段):通过对叙述者“我”在咸亨酒店里当小伙计的描述,交代了故事发

6、生的具体环境和社会文化背景,为主人公的出场及性格命运的展开作好了铺垫,这可以说是小说的“序幕”部分,鲁镇上“当街一个曲尺形的大柜台”的酒店格局,盐煮笋、茴香豆等“下酒物”,在不经意中已展示出浓郁的地域文化特色。第二部分(从第四段到倒数第二段):这是整篇小说的主体部分,这一部分又可分为两个层次:第一层(从“孔乙己是站着喝酒而穿长衫的唯一的人”到“于是这一群孩子都在笑声里走散了”):作者以一系列生动逼真又极具概括力的细节,传神地刻画了孔乙己的迂腐性格,展示了他的不幸遭遇,属于情节的开端和发展。第二层:孔乙己因偷窃而被权势显赫的丁举人家打折了腿,成了一个彻底的“废人”,使他连最起码的

7、生存条件都难以维持了。小说突现了孔乙己最后一次到咸亨酒店买酒、在别人的耻笑声中用手“慢慢走去”的凄惨场景,属于情节的高潮和结局。第三部分(最后一段):将叙述者“我”的思绪从二十多年前的过去回到“现在”,以“我”的亲身见证来推测“大约孔乙己的确死了”,在首尾呼应中强化了孔乙己的人生悲剧,含蓄地表达了一种深沉的抗议与批判,属于情节的尾声。3.这篇小说的结构精巧体现在哪些方面?【交流点拨】生甲:别的小说要么叙述一个完整的故事,要么叙述一个人的一生,这篇小说却用孔乙己一生中的六个生活片段连缀成文,一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