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编秦汉文学第一节秦汉散文

第二编秦汉文学第一节秦汉散文

ID:37109805

大小:1.60 MB

页数:62页

时间:2019-05-10

第二编秦汉文学第一节秦汉散文_第1页
第二编秦汉文学第一节秦汉散文_第2页
第二编秦汉文学第一节秦汉散文_第3页
第二编秦汉文学第一节秦汉散文_第4页
第二编秦汉文学第一节秦汉散文_第5页
资源描述:

《第二编秦汉文学第一节秦汉散文》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第二编秦汉文学第一节秦汉散文一、秦代散文1、秦代散文作品在文学史上留下了一点光芒只有李斯。其代表作品是《谏秦逐客书》李斯与《谏逐客书》李斯,楚国上蔡(今河南上蔡县)人,是秦代著名政治家,在我国历史上声名显赫,功绩卓著。李斯有着卓越的政治才能与远见仅仅用了十年时间帮秦王灭了六国。建议秦王废除了造成诸侯分裂割据、长期混战的分封制,实行郡县制。向秦始皇提出了统一文字的建议。此外,“焚书坑儒”,也是李斯建议为打击儒生、诽谤朝政的倒行逆施,为巩固中央集权所采取的非常措施。2、刻石铭文。两汉文学概说一)、汉代文学

2、发展的政治历史环境“罢黜百家,独尊儒术”——董仲舒;推荐与考试相结合的取士制度;帝王(武、宣、元)对文学的爱好;某些文化机构的设立。(乐府、东观、鸿都门学)二)、汉代文学创作的兴盛汉赋:“汉赋四大家”散文:史传文学。《史记》、《汉书》诗歌:乐府诗、古诗十九首二、西汉散文最突出的成就:政论散文、史传散文1、政论散文汉代是中国古代散文继先秦之后的又一繁荣期,汉初,论说散文繁荣。西汉论说文都是奏、疏、表、策之类的应用文,是探讨政治问题、表达政治见解的说理散文,它是在先秦诸子散文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但是和先秦

3、诸子的文章相比又有明显的不同。其代表作家是贾谊、晁错。贾谊(前200~前168年),汉族,洛阳(今河南省洛阳市东)人。西汉初年著名的政论家、文学家。代表作《过秦论》和《陈政事疏》。晁错颍川(今河南禹州)人。曾多次上书主张加强中央集权、削减诸侯封地、重农贵粟。吴、楚等七国叛乱时,他被腰斩于长安。贾谊的晁错的代表作有《论贵粟疏》、《守边劝农疏》、和《言兵事疏》。两汉自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之后,经学博士相继设立,经学大师层出不穷,宗经成为有汉一代的社会风气。两汉经文之学的代表人物有董仲舒、刘向。董仲舒《

4、春秋繁露》与《天人三策》为汉代今文经学的奠基之作。刘向《说苑》、《新序》是其代表作。三、东汉散文班固(建武八年32年-永元四年92年)东汉官吏、史学家、文学家。史学家班彪之子,字孟坚,汉族,扶风安陵人(今陕西咸阳东北)。班超班婕妤才女班昭班固与《汉书》《汉书》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断代史。实录精神着力刻写忠奸形象。官方直接干预,有思想局限。东汉时期政论散文再度出现创作热潮。王充、王符与仲长统并称东汉政论散文三大家。王充:《论衡》。王符:《潜夫论》。仲长统:《昌言》。西汉中期后,中国古代散文有了突破性的发展

5、。司马迁继承前人的史学传统,并在前人作史的基础上,创立了以写人物为中心的纪传体通史,写出了兼有史学、文学二性的不朽之作《史记》。班固受司马迁创作《史记》的影响,写出了以人物为中心的中国第一部断代史第二节、《史记》司马迁与《史记》一、司马迁的生平司马迁,字子长,夏阳龙门人,据王国维考证,生于公元前145年,卒年不可确考,大约在汉武帝末年左右。对于其生平,主要了解以下几点。其一、家学渊源和父亲司马谈对他的影响。其二,广泛的阅历。其三,遭李陵之祸。二、《史记》常识.《史记》的体例和记事起迄年代《史记》是我国

6、第一部以写人物为中心的纪传体通史,全书由12本纪、10表、8书、30世家、70列传组成,计130篇,记载了上自黄帝、下至西汉武帝时代约3000年的历史,全书共52万6千500字。司马迁说他著史的目的是:“欲以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报任安书》“史学、史才、史识、史胆”“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鲁迅三、《史记》的艺术成就1、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的塑造1)选择重大历史事件,展示人物形象特点。2)在矛盾斗争的尖端,展示人物性格。3)通过典型化细节,刻画人物形象。4)运用个性化语言,活化

7、人物形象。5)运用“闲笔”,交代人物性感。6)“互现”法的运用,补足人物全貌。“互见法”:《史记》因纪传体所限,使用“互见法”以避免叙事记人的重复,或更好地表现人物性格的多面性。《史记》选择、安排材料以反映历史,表现人物的一种方法。可分为有无互见和详略互见两类。对某些人物的某些材料,在本纪中未写,而在他传中写了,这是有无互见。对某些人史实和某些人物的某些事迹,在一篇传记中详写,在其他传记中略写,这是详略互见。采用互见法,有时是为了避免行文重复,有时则是为了表现人物思想性格的多面性。2、《史记》的悲剧艺

8、术3、《史记》的语言艺术四、《史记》对后代文学的影响第三节汉代辞赋一、辞赋的产生(一)铺陈、敷布。《诗经·大雅·丞民》:“明命使赋”,《毛传》云:“赋,布也。”(二)作诗。《左传》隐公元年《郑伯克段于鄢》:“公入而赋:‘大隧之中,其乐也融融!’姜出而赋:‘大隧之外,其乐也泄泄!’”(三)诵读,特指没有音乐伴奏的韵文朗读。《左传》僖公二十三年《晋公子重耳之亡》:“公子赋《河水》,公赋《六月》”。战国时由于荀况最早以赋名篇,赋就由动词转化为名词,而成为一种文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