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薹草属密花薹草组(莎草科)的分类研究

中国薹草属密花薹草组(莎草科)的分类研究

ID:37107314

大小:7.00 MB

页数:81页

时间:2019-05-17

中国薹草属密花薹草组(莎草科)的分类研究_第1页
中国薹草属密花薹草组(莎草科)的分类研究_第2页
中国薹草属密花薹草组(莎草科)的分类研究_第3页
中国薹草属密花薹草组(莎草科)的分类研究_第4页
中国薹草属密花薹草组(莎草科)的分类研究_第5页
资源描述:

《中国薹草属密花薹草组(莎草科)的分类研究》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分类号:Q94单位代码:10346密级:学号:2015111010075硕士学位论文(学术学位)中文论文题目:中国薹草属密花薹草组(莎草科)的分类研究英文论文题目:TaxonomicStudiesonCarexsect.Confertiflorae(Cyperaceae)fromChina申请人姓名:耿新指导教师:金孝锋合作导师:专业名称:植物学研究方向:植物分类与植物资源所在学院:生命与环境科学学院论文提交日期2018年3月杭州师范大学博(硕)士学位论文杭州师范大学博(硕)士学位论文杭州师范大学博(硕)士学位论文杭州师范大学博(硕)士学位论文致谢在杭州师范大学的学习生

2、活总计已有近七年,我要感谢这所学校对我的培养,尤其在研究生的三年期间,个人无论学习、生活或是为人处世皆有很大的进步。特别要感谢金孝锋老师在这三年对我的悉心指导,金老师对待学科的严谨态度和对待生活的乐观开朗都逐渐的影响着我,提升着我。感谢金老师对我的毕业论文的设计、指导和修改,您是我将来走上工作岗位的榜样。同时感谢三年来所有教育和帮助过我的老师。此外,感谢我的师兄陈伟杰、师妹鲁益飞、师弟蔡鑫以及实验室中的其他帮助过我的同学们,感谢你们对我学习、实验上的帮助和指导。最后,感谢我的父母和朋友对我生活和心理上的帮助,感谢你们多年以来的支持。耿新2018年5月杭州师范大学博(硕)

3、士学位论文摘要莎草科Cyperaceae是单子叶植物的大科,全世界有超过100属,近5600种,我国有28属,800余种。薹草属Carex是其中最大的属,全世界约2000种,中国约500种。由于薹草属分布广泛、种类繁多、变化复杂,且模式标本分散,野外采集的地域局限,给分类鉴定带来很大难度,所以该属的系统分类历来被视为是一大难题。密花薹草组sect.Confertiflorae是薹草属中一个中等大小的组,全世界约20种,主产东亚,我国有16种,其以往的系统分类研究问题同样突出。本研究结合大量的历史文献资料,查阅相关标本,结合果囊形态和微形态、小坚果形态和微形态和叶表皮结构

4、特征及其分类学意义,对中国密花薹草组开展了分类研究。主要结果如下:(1)对密花薹草组18种、2变种的果囊形态和微形态进行了系统的观测,其果囊的形状为长卵球形、卵球形、倒卵球形或卵圆球形,少数为倒卵圆球形,三棱状或鼓胀三棱形,长度大多在3-4mm之间,先端具中等长喙或长喙,稀具短喙,喙口斜截至2小齿,仅横果薹草Carextransversa具2长齿,表面大多具多条细脉,无毛或少数种类具短硬毛。密花薹草组的果囊形态和微形态在同种不同居群的材料间稳定,并呈现多样性,在近缘种之间常存在明显的区别,具有重要的分类学意义。此外,C.idzuroei和C.hymenodon果囊远长于

5、密花薹草组的其他成员,不应归入密花薹草组。(2)对密花薹草组18种、2变种的小坚果形态和微形态进行了系统的观测,其小坚果形状大多为卵球形,三棱状,少数为倒卵球形或卵圆球形,长度在2-2.5mm之间,除细喙薹草C.tenuirostrata的小坚果先端急缩成明显的喙以外,其他种或变种先端无喙,与不增粗的花柱相连;小坚果的表皮细胞为5或6边形,较规则,垂周壁直,硅质台平坦,极少(东亚薹草C.benkei和反折果薹草C.retrofracta)微凸或凸起,中心体常1个,近硬果薹草C.sclerocarpa为2或3个,大多数无卫星体。密花薹草组的小坚果形态和微形态在同种不同居群

6、的材料间稳定,其形状、表皮细胞形状、垂周壁式样等较一致,但在一些近缘种之间存在明显的区别,具有一定的分类学意义。(3)对密花薹草组16种、2变种的叶表皮微形态进行了的观测,其叶片上表皮细胞大多为长方形,细胞排列较规则,少数种细胞形状为条形或长方形或近方形,I杭州师范大学博(硕)士学位论文下表皮细胞形状与上表皮细胞相似,大多也为长方形;上、下表皮细胞大小变化很大,其垂周壁为深波状,仅少数种密花薹草C.confertiflora和细喙薹草的为波状;气孔器分布于下表皮,较均匀;上表皮细胞具有硅质乳突的种仅有东亚薹草,下表皮细胞具硅质乳突的种有密花薹草和细喙薹草;疣突偶尔出现在

7、上表皮。叶表皮的微形态特征在密花薹草组中较一致,同种的不同居群材料间稳定,在一些近缘类群存在区分,具有一定的分类学意义。(4)通过宏观形态性状和微观形态性状综合分析,对中国密花薹草组作了分类修订,承认共有17种,其中包括新组合无毛条穗薹草C.subglabra,归并了4个新异名,对横果薹草C.transversa和肿胀果薹草C.subtumida进行后选模式的标定。同时认为C.idzuroei和C.hymenodon不是密花薹草组的成员。关键词:密花薹草组;莎草科;果囊;小坚果;叶表皮;分类II杭州师范大学博(硕)士学位论文Abstact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