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域发展诊断视阙下产业扶贫精准性研究

区域发展诊断视阙下产业扶贫精准性研究

ID:37106909

大小:1.88 MB

页数:143页

时间:2019-05-17

区域发展诊断视阙下产业扶贫精准性研究_第1页
区域发展诊断视阙下产业扶贫精准性研究_第2页
区域发展诊断视阙下产业扶贫精准性研究_第3页
区域发展诊断视阙下产业扶贫精准性研究_第4页
区域发展诊断视阙下产业扶贫精准性研究_第5页
资源描述:

《区域发展诊断视阙下产业扶贫精准性研究》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分类号:F06密级:公开研究生学位论文论文题目(中文)区域发展诊断视阙下产业扶贫精准性研究论文题目(外文)ResearchontheTargetingofIndustrialPovertyReductionunderthePerspectiveofRegionalDevelopmentDiagnosis研究生姓名李秀芬学科、专业经济学·产业经济学研究方向现代企业理论与实践学位级别博士导师姓名、职称姜安印·教授论文工作起止年月2016年12月至2018年9月论文提交日期2018年9月论文答辩日期2018年

2、12月学位授予日期2018年12月校址:甘肃省兰州市区域发展诊断视阙下产业扶贫精准性研究中文摘要2020年,中国将彻底消除绝对贫困人口,全面实现小康社会。此后,扶贫工作将主要面临相对贫困人口的长期存在和深度贫困地区脱贫攻坚的新问题。与此同时,新时代中国的发展理念正在发生重大转变,新的发展理念、绿色发展观与生态文明建设的生动实践,体现了国家治理现代化能力的提升的要求。本文着眼于上述战略重大转变所需要探索出一套好的体制机制的有益尝试。这也是贫困问题研究中的一项新课题。通过文献综述,本文认为目前产业扶贫精准性

3、相关研究的数量缺乏与质量不高,原因在于没有引起对区域属性中不可流动性要素的充分重视,未能正确阐释区域发展的真正内涵。本文借鉴了“贫困理论”、“可行能力理论”、“发展诊断理论”和“区域发展能力理论”等基础理论,提出了区域发展的二重性目标——区域功能的永续性与人的全面发展,构建了区域发展诊断分析框架,并将其应用于诊断产业扶贫精准性的具体问题。具体而言,本文涉及以下四项主要研究内容:第一,尝试以一个新的切入点——区域属性开展研究。因为产业扶贫精准性不仅关系到当前的资本和生计构成,而且更需要整体考虑各种要素与空

4、间纬度之间的交互关系,这种交互关系不可能脱离区域特质而独立存在。当以区域属性作为新的研究切入点,产业扶贫精准性诊断即可以转化为对区域发展二重目标实现程度的度量。第二,提供一种度量方法——区域发展诊断法。区域发展诊断法用于对区域发展二重目标实现程度的度量。该方法首先立足于区域属性再发现,体现了三个概念的递进关系——区位租、不可流动性要素和区域能力。区域属性的研究开始于区位(区域内的要素稀缺性)。因为稀缺性要素的供给不能随价格上升而增加,所以当要素的需求增加(或要素的供给减少)后,会产生一个稀缺性要素的服务

5、价格——区位租。当放松假设后,区位租有两种一般形式:区位准租金和经济租金。由区域租的产生,进一步引入两个概念:不可流动性要素与区域功能。区域中的要素稀缺性体现为要素的不可流动性,然而传统的区域发展理论缺乏对不可流动性要素的充分重视。原因在于,对不可流动性要素的认识是一个不断演进的I过程,实质上体现了区域功能的演化进程。随着区域的不断发展,区域价值的二元论得以体现,区域功能完成了由“脆弱性”到“适应性”,再到“永续性”的演化路径,切合于区域功能的永续性与人的全面发展的二重目标。进一步,将上述理论思想与SL

6、A框架、增长诊断理论、区域协调发展理论、可行能力理论和产业培育理论的实践途径相结合,最终形成了区域发展诊断分析框架。第三,产业扶贫精准性诊断。产业扶贫精准性诊断是区域发展诊断法在产业扶贫层面的具体应用,并增加了对产业属性的讨论。如果把区域功能的永续性和人的全面发展置于区域发展的两极,那么扶贫产业即是实现平衡两极发展目标的支撑和工具。在由区域功能永续性、扶贫产业成长和贫困人口全面发展的三个维度共同构成的坐标空间中,产业扶贫精准性被分解为三个目标,即扶贫产业项目选择精准性,扶贫产业培育精准性和产业扶贫效果精

7、准性。在借鉴林毅夫提出的用于指导产业政策设计的“六步骤过程”的基础上,本文将产业扶贫精准性诊断过程分解为六个具体步骤,涉及三大类要素,即不可流动性要素、五类资本和五种工具性自由。第四,实证研究。实证研究包括产业扶贫精准性模型分析与产业扶贫精准性案例分析。产业扶贫精准性模型分析构建了三个模型,用于验证产业扶贫精准性诊断框架的合理性,分别针对三个核心概念——区域属性中的不可流动性要素、可行能力集、区域发展的二重目标进行实证分析。其中,生态承载力模型分析,实证了贫困县区不可流动性的变化情况;减贫成效度量模型分

8、析,实证了可行能力的工具性变量指标体系对于解释减贫成效的优势;减贫成效与区域属性的交互耦合模型分析,分别从耦合度以及胁迫约束效应两个方面,实证了区域发展能力与可行能力之间的耦合关系。产业扶贫精准性案例分析,以世行贷款的重大扶贫项目——疏勒河项目为例,体现了对前述产业扶贫精准性诊断理论与方法的具体应用。在本文的最后,对全文进行了总结,从做好对区域属性的关注、产业发展条件的培育和人的可行能力发展等三个方面提出了政策建议,并对下一步的研究提出展望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