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小猴子下山》陈燕凤

18《小猴子下山》陈燕凤

ID:37106856

大小:171.14 KB

页数:4页

时间:2019-05-17

18《小猴子下山》陈燕凤_第1页
18《小猴子下山》陈燕凤_第2页
18《小猴子下山》陈燕凤_第3页
18《小猴子下山》陈燕凤_第4页
资源描述:

《18《小猴子下山》陈燕凤》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部编本人教版小学语文一年级下册18.《小猴子下山》教学设计(第一课时)一、教材分析《小猴子下山》是部编本教科书一年级下册第七单元课文,其单元主题是“习惯”。课文讲述了小猴子下山来,先掰玉米,看见桃子就扔掉玉米去摘桃子,看见西瓜就扔掉桃子去摘西瓜,看见兔子就扔掉西瓜去追兔子,最后兔子没追上,小猴子一无所获。通过这篇童话故事的学习,引导学生从小猴子的行为中得到启示:做事情要明确目标,始终如一。课文构段有特色,第1、2、3、4自然段都是按照“小猴子来到什么地方,看到什么,心情怎样,做了什么”这样的语言形式来构段,教师可引导学生借助插图,图文对照、发现规律,读懂课文,练习复

2、述。本文一系列手部动词使用准确、丰富。教学中可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插图、动作体验、微课助力,明确异同,积累运用。在教学中,还可引导学生了解“又……又……的词语形式并积累运用。根据课文信息作简单的推断是本单元的学习重点。在教学中,还要引导学生提取信息、整理信息,并根据课文信息对“小猴子最后为什么只好空着手回家去”的原因做出简单的推断。本课还承载着识字和写字两项任务,要求学生认识12个生字,读准多音字“结、只、空”的读音,会写7个生字。本课安排两个课时完成。以下为第一课时教学目标及流程安排。二、教学目标1.认识“猴、瓜、结、结、掰、扛、扔、摘、捧、抱”10个生字,读准多音字

3、“结”的字音;会写“瓜、非、常”三个生字。2.借助插图,图文对照,了解小猴子下山的路线,复述1-3自然段。3.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利用动作演示、微课等方法正确理解一系列手部动作词,并能选几个词各说一句话。了解并积累“又……又……”形式的词语。教学重难点:1.读懂故事,尝试复述。2.正确理解一系列手部动词,积累运用。三、教学准备1.教学课件PPT2微课《认识手的系列字》3.板画贴图四、教学过程(一)图片导入,认识“猴”字。41.(出示“猴子”图片)介绍新朋友,读准字音(提醒“子”读轻声)。2.交流“猴”识记方法。联系旧知,复习:反犬旁表示与四条腿动物有关。3.读课题

4、。(提醒:小猴子活泼调皮,要读轻快些。)(设计意图:基于儿童,尊重儿童,是低年级识字教学应遵循的原则。课的伊始,以小猴子图片导入,拉近文本与学生距离。揭题时通过复习偏旁,学习生字,注重引导学生将生字“猴”的识记纳入已学过的带反犬旁的动物名“系统”中。)(二)初读课文,明确路线1.翻开课本94面,自由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遇到有难度的句子多读几遍。2.小猴子下山经过了哪些地方?圈画出来。(玉米地)-(桃树下)-(西瓜地)-(树林)引导归纳学习方法,通过图片或文字资源明确小猴子下山路线。3.教写“瓜”。借助图片和古文字识写“瓜”,提醒瓜的一点就相当于瓜瓤里的籽

5、,可不能少。给瓜找朋友。(设计意图:初读课文,学习带着问题,图文结合、寻找信息,读懂小猴子下山路线图。学写“瓜”字,遵循学生认知规律和汉字的构形规律,突出对易错笔画的指导。)(三)积累词语,丰富表达以“小猴子所见”为线索,积累并学会运用“又()又()”的词语1.一路走来,小猴子心情非常高兴。(指导朗读)。2.为什么心情非常高兴?(引入好吃的,体会又()又()的妙用。)3.用上又()又()说一说喜欢的水果。引导学生通过又()又()说出事物的两个不同特点,不仅仅可以说出大小、形状、颜色、多少,还可以说出味道,比如尝起来的味道和闻起来的味道。4.读课文中又()又()结构的

6、句子,认识“结”、“满”,并通过拓展结橘子,结丝瓜,联系古文理解“满”表示水从容器里流出来,后来表示多,拓展满地都是西瓜,满天都是星星等进一步加深认识“满”和“结”。(设计意图:引导学生在朗读中,在图文结合中,体会“又()又()”的表达效果,鼓励学生主动积累,并结合“你也说说自己喜欢的水果”进行口语表达,迁移运用。在运用中教师还注意拓宽学生思路,从不同角度丰富表达。形象化教学“满”、“结”,注重建立“字形”与“字义”关联,深刻学生印象。)(四)同中明异,理解、积累、运用手部动作词1.看到好吃的,小猴子怎么做的?学生自由读一到三自然段。2.扶放结合,以第一自然段为例子

7、示范,引导学生自己找出二、三段中小猴子动作的词“掰、扛、扔、摘、捧、抱”。3.把动词编成歌谣。借助朗朗上口歌谣与生字见面。(1)小老师带读生字,正音;开火车。4(2)以个别生字为例,引导归纳识字方法,加一加等。(3)学生利用上述识字方法与同桌交流。4.同中明异。(1)观察一系列动词,引导发现共同处(与手的动作有关)。(2)借助微课小助手,了解提手旁是从“手”变型来的,同时以生字多种形式自述了解生字形意。5.积累、运用。(1)我会选。结合动作和歌谣记忆。如:两手用力(掰掰掰)、手心朝上(捧捧捧)放在肩上(扛扛扛),伸出手采(摘摘摘),双手包住(抱抱抱)。(2)我会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