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37099893
大小:56.17 KB
页数:4页
时间:2019-05-17
《九年级历史第一单元亚非文明古国第3课古代尤提高练习含解析川教版》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古代印度1.四大文明古国之―的古代印度有严格的等级制度,史称“种姓制度”,下列示意图能够反映古代印度种姓制度的是()A.B.C.D.2.印度的男女青年纵使青梅竹马,相互爱慕,但如果双方等级不同,最终也不成眷属,造成这种悲剧的根源是历史上印度实行()A.《汉谟拉比法典》B.种姓制度C.人权未普及D.佛教的规定3.阿育王,是印度孔雀王朝的第三代君主,印度历史上最伟大的一位君王。按照古代印度种姓制度的划分,阿育王应属于哪一等级()A.婆罗门B.刹帝利C.吠舍D.首陀罗4.下列对古代印度等级制度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等级之间界限森严B.低级种姓不允许从事高级种姓的职业C.不同种
2、姓之间的男女不能通婚D.种姓制度对印度社会的发展起到促进作用5.社会制度影响人们的生活。根据古印度种姓制度,下列选项符合当时农民身份的是()A.担任祭司B.与国王或官吏的女儿成婚C.掌握军权D.纳税供养第一、第二等级6.一部印度电影里有这样的一句台词:法官的儿子永远是法官,小偷的儿子永远是小偷。这种阶级歧视是源自于()A.禅让制度B.种姓制度C.分封制度D.科举制度7.“心是菩提树,身为明镜台。明镜本清净,何处染尘埃!”。你知道这首诗词与哪一宗教有关( )A.基督教B.伊斯兰教C.佛教D.道教8.据报道,某国东部一名属贱民阶层的15岁少年,因自家山羊误入高一等级种姓农民
3、的稻田而被烧死。根据所学知识推断,文中某国是()A.希腊B.埃及C.印度D.中国9.(题文)以下是某同学在课本剧《汉谟拉比》中所撰写的台词,符合史实的是()A.我是法老,太阳之子B.我是基督,传教救世C.神予我智慧,建立种姓制度D.神授我权杖,制定成文法典10.阅读材料:他(指造物主)为了世界的繁荣,用自己的口、双手、双腿和双脚相应地制造了婆罗门、刹帝利、吠舍和首陀罗。(国王)应极力使吠舍与首陀罗执行自己的义务,因为他们逃避自己的义务时,则使这个世界动摇。刹帝利无婆罗门不能幸福,婆罗门无刹帝利不能昌盛。——《摩奴法典》请回答:(1)这部法典出自古代哪个国家?反映了社会上什
4、么制度?(2)这部法典有关规定的实质是什么?材料中提到的人各属于哪些阶级?(3)宣传造物主用不同部分造出不同的人,其目的是什么?答案与解析1.【答案】D【解析】依据课本所学,雅利安人进入古代印度后,逐渐产生不同等级,形成严格的等级制度,史称“种姓制度”。根据这个制度,社会分为四个等级。第一等级婆罗门,第二等级刹帝利,第三等级吠舍,第四等级首陀罗。D符合题意;A是西周的分封制;B是秦始皇在中央设立的行政机构;C是中世纪欧洲的官僚制度。由以上分析可知,ABC不合题意,故选D。2.【答案】B【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古代印度实行种姓制度,将印度人分为四个等级,各个等级之间有严格
5、的界限,不准互相通婚等。因此,造成题干这种悲剧的根源是历史上印度实行种姓制度。故B符合题意;《汉谟拉比法典》是古代巴比伦的文明成果,与印度无关。故A不符合题意;人权未普及不是造成题干这种悲剧的根源。故C不符合题意;佛教主要宣传消灭欲望,刻苦修行,与题干的悲剧无关。故D不符合题意。故选B。3.【答案】B【解析】依据所学知识可知,古代印度的种姓制度包括:婆罗门、刹帝利、吠舍和首陀罗。婆罗门是祭司贵族;刹帝利是雅利安人的军事贵族,包括国王及以下的各级官吏,掌握国家的除神权之外的一切权力;吠舍是古代印度社会中的普通劳动者,也就是雅利安人的中下阶层,包括农民、手工业者和商人,他们必
6、须向国家缴纳赋税;首陀罗是指那些失去土地的自由民和被征服的达罗毗荼人,实际上处于奴隶的地位。所以阿育王属于刹帝利,故选B。4.【答案】D【解析】依据所学可知,古印度盛行等级制度,各等级之间界限森严;低级种姓不允许从事高级种姓的职业;不同种姓之间的男女不能通婚;种姓制度阻碍了印度社会的发展。由此分析ABC不合题意,故此题选D。点睛:抓住题干关键词“不正确”是解题的关键,种姓制度阻碍了印度社会的发展。5.【答案】D【解析】依据所学可知,古代印度盛行种姓制度,商人属于第三等级,纳税供养第一、第二等级,D项符合题意;第一等级的婆罗门担任祭司;不同等级的人不能通婚;第二等级的国王掌
7、握军权。由此分析ABC不合题意,故此题选D。6.【答案】B【解析】根据材料中的“印度”电影,可知反映的是印度的制度,根据台词中的“阶级歧视”,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种现象反映的是印度的种姓制度。禅让制度是中国古代尧舜禹时期的制度;分封制度是中国西周时期的社会制度;科举制度都是中国隋唐时期设置的选拔人才的制度。故选B。7.【答案】C【解析】依据所学可知,菩提树下是佛祖悟道的地方,诗的意思是要时时刻刻的去照顾自己的心灵和心境,通过不断的修行来抗拒外面的诱惑和种种邪魔,C符合题意,故此题选C。8.【答案】C【解析】依据题干信息:“属贱民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