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68社会保障缺失之地,必有

1868社会保障缺失之地,必有

ID:37078688

大小:271.50 KB

页数:9页

时间:2019-05-17

1868社会保障缺失之地,必有_第1页
1868社会保障缺失之地,必有_第2页
1868社会保障缺失之地,必有_第3页
1868社会保障缺失之地,必有_第4页
1868社会保障缺失之地,必有_第5页
资源描述:

《1868社会保障缺失之地,必有》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1868年度事件:捻军纵横淮河流域十八年终遭扑灭1868年,东西两路捻军先后被清廷大军剿灭。至此,兴起十八年,军力最多达十余万,纵横河南、山东、安徽、湖北、江苏等十余省的“捻军”成为历史。 在传统历史叙述里,捻军被当作太平天国的补充或是余绪。但其实二者根本就不是一回事:天国背离传统,是中国历史的变态;而捻军恰是传统本身,是中国历史的常态。可惜的是,当义和团在北方风起云涌,当辛亥革命在武昌城头奏凯,已没有多少人记得在1868年沉寂下去的捻军,以及他们之间那紧密的血缘关系:江湖,是它们共同的生身父母。[史实]捻党与捻军:无保障农民的集合体纵横淮河流域,曾击毙过晚

2、清骑兵领袖、“最后的骑士”僧格林沁的捻军,是由捻党转化而成的。后世史书习惯于给“捻党”贴上“反清秘密组织”一类的标签,不过是革命史学的“客观需要”罢了。 所谓“捻”,原意是把绳子、纸条之类用手指搓转成一股,故而在皖北方言里,“捻”就是“聚合成群”的意思。所谓“捻党”、“捻军”,不过是“一群人”、“一伙兵”的意思,并不内涵什么特定的“革命气息”。关于捻党起源,史学界专注于其秘密社会的谱系传承——其前身是什么帮、什么会之类的,说法纷乱,把简单的问题搞得很复杂。其实,捻党之所以产生,并最终演化成捻军,不过是底层民众在政府无法为他们提供基本生存保障的背景下,不得已而

3、自发结成的一个自我保障的“江湖”。所谓“其前身是什么帮什么会”,不过是为了结成这一“江湖”,参照了某个业已成熟的“江湖”的运作体系罢了。 不妨以捻军领袖张乐行为例。 张乐行据说出身于“地主豪绅”之家,家中有田地五百亩,还开过粮食行、杂货铺、糟坊、烧酒作坊、宝局。但到了张乐行这一辈,家境早已破败,无奈开始干起了“贩私盐”的买卖。张的主要职责,既参与贩卖私盐,又负责给同乡私盐队伍提供安全保障,当时就得了个“仁义光棍”的绰号。 史书一直将1852年张乐行率领捻党集合万余人攻打永城县城作为“捻党反清起义”的标志性事件。但事实是,张乐行根本就没有打出过“反清”的旗帜;

4、更不能算是“起义”,因为张打出的旗号一直都是“保守雉河集”,雉河集,是张乐行的老家。张在清廷与太平军连天烽火的乱世里,拉起一支捻军,努力维护着雉河集的平静,在清廷地方官和地方士绅们眼里,他其实是个不可或缺的“良民”。1854年春天,朝廷派出的“剿捻特使”袁甲三路过雉河集,就接到了当地绅民“联名公保”张乐行的请愿书。 张乐行其实是在替地方官府履行保障地方安宁的职责。但官府显然对张这样拥有号召力的民间领袖满怀警惕,湖广总督周天爵临终前夕仍念念不忘写密信给蒙城知县,让他找机会暗杀掉“良民”张乐行。 张乐行无意于反清,但聚集在其周围的捻党,却多是些生计毫无保障者,这

5、是捻党最后变成捻军,并投靠太平天国的主要因素。无保障民众不免做出激烈的举动,捻党中流行“磨弯”和“打捎”,即是此类。所谓“磨弯”,就是向附近别的村庄富户人家去“借粮”;到了后期,因战乱和水灾,淮河流域小民们的生存环境进一步恶化,“捻党”遍地,各路捻众就改变了在本地“磨弯”的做法,转而到山东、河南等较远的地方“打捎”:劫取当铺、钱铺、酒坊、油坊等,夺走富户的粮食财物。每次“打捎”回来,所获除按“马双步单,按份均分”(即带马的“骑兵”分两份,没有带马的“步兵”分一份),还要留出一部分,分给鳏寡孤独者。 虽然有了军队的雏形,但说到底,所谓“捻军”,仍不过是缺乏基本

6、社会生存保障的民众自发形成的一个“江湖”团体。 与“庙堂”一样,“江湖”同样也会给自己的行为抹上一些合法性的意识形态色彩——虽然这种“合法性描述”在逻辑上很稚嫩。“捻党”编造了一个故事,为自己“吃大户”的行为辩护:孔子当年困在陈、蔡之间,曾经断粮,差点饿死,后派弟子去向范丹借粮。范丹是穷人,自己都吃不饱,哪有什么余粮呢?但他还是把家中仅有的一点粮食慷慨地借给孔子。但是,后来孔子做了大官,竟矢口否认向范丹借过粮。 “捻党”们自称是范丹的后代,有权向孔子“道统”的后继者——士绅大户们讨要旧债。[反思]被遮蔽了的另一个近代中国清廷在1868年宣布彻底剿灭捻党,但捻

7、党从来就不曾真正被消灭过。1869年,曾国藩下辖的直隶等地就还出现过捻军;1871年河南有捻;1872年、1876年、1898年安徽有捻;1900年河南有捻…… 因为制造捻党的社会背景始终没有得到改善。那些无生存保障的民众,仍然不得不求助于民间各式各样的“江湖”。 什么是“江湖”? “江湖”不是“庙堂”的对立面,它是“庙堂”的缺失之地;是“庙堂”之光照耀不到、或者不屑于照耀的阴暗潮湿的部分;是对“庙堂”自发的修正。“江湖”,是各式各样的民间自我保障机制。 这种自我保障机制,往往表现为对“庙堂”的叛逆。正如捻党们为自己“抢大户”行为所作的辩护——孔夫子欠债不还

8、——与“庙堂”对孔夫子的尊崇背道而驰。但这种叛逆同时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