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历史复习 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课时达标3

高考历史复习 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课时达标3

ID:37075811

大小:26.54 KB

页数:5页

时间:2019-05-16

高考历史复习 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课时达标3_第1页
高考历史复习 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课时达标3_第2页
高考历史复习 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课时达标3_第3页
高考历史复习 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课时达标3_第4页
高考历史复习 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课时达标3_第5页
资源描述:

《高考历史复习 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课时达标3》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课时达标(三)1.地方行政制度是古代中国政治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秦)郡县官吏统统由享受俸禄的职业官僚担任,任免权集中于中央。……郡守掌行政,郡尉掌军事,郡监御史掌监察。……郡县官必须服从朝廷的统一调动。官员调任他职,不得携带旧部属吏。每年正月“大课”,中央课考郡守,郡守课考县令、长。——李治安主编《唐宋元明清中央与地方关系研究》材料二 西周的封建是层层分封,而汉代封建只有一层分封,诸侯王国以下依然是郡县制,每个王国领有三四郡、五六郡不等。除了诸侯王以外,刘邦又分封

2、萧何、张良等一百多位功臣为列侯,建立侯国,这些侯国的地位与县相当,但直属中央。因此,汉代封建只是郡县制的变形,并没有完全回到西周封建的道路上去。——周振鹤《中国地方行政制度史》材料三 行省实行群官负责和圆署会议制,行省官员通常由左丞相、平章、右丞、左丞、参知政事等六七人组成。……无论行政、财政、军事、司法诸事权,朝廷总是在直接掌握某些基本权力(如主要军队、官吏任用等)的同时,把相当一部分权力分寄于行省,然后借行省集权于中央。显而易见,元行省制中央集权是秦汉以来郡县制中央集权模式的较高级演化形态。—

3、—李治安《元代行省制的特点与历史作用》(1)据材料一,概括秦朝郡县制度的主要内容。(2)据材料二,指出汉初实行的地方行政制度,说明“汉代封建只是郡县制的变形”的理由。(3)据材料三和所学知识回答,为什么说元行省制中央集权是“秦汉以来郡县制中央集权模式的较高级演化形态”?(4)综合以上材料,谈谈你对古代中国地方行政制度演变的认识。解析 (1)从材料一中“任免权集中于中央”得出郡县官吏由中央任命,据“郡守掌行政,郡尉掌军事,郡监御史掌监察”得出郡级官员分工负责,据“必须服从朝廷的统一调动”得出郡县官吏

4、须服从中央统一调动,据“每年正月‘大课’,中央课考郡守,郡守课考县令、长”得出定期实行分级考核。(2)第一小问从材料二中“汉代封建只有一层分封,诸侯王国以下依然是郡县制”可知是郡国并行制;第二小问从材料二中“汉代封建只有一层分封”“诸侯王国以下依然是郡县制”“侯国的地位与县相当,但直属中央”等几个角度说明即可。(3)从材料三中“行省实行群官负责和圆署会议制”“朝廷总是在直接掌握某些基本权力”“借行省集权于中央”来概括,并结合所学,从秦汉以来的中央集权演变趋势、行省制概念等角度回答即可。(4)必须综

5、合以上材料分析,根据“汉代封建只是郡县制的变形”“元行省制中央集权是秦汉以来郡县制中央集权模式的较高级演化形态”可知制度的继承和发展;从材料中“朝廷总是在直接掌握某些基本权力……的同时,把相当一部分权力分寄于行省,然后借行省集权于中央”来概括中央与地方的关系。答案 (1)主要内容:郡县官吏由中央任命;郡级官员分工负责;郡县官吏须服从中央统一调动;定期实行分级考核。(2)制度:郡国并行制。理由:诸侯王国以下依然是郡县制;侯国直属中央。(3)原因:行省拥有大权,但受中央节制;行省实行群官负责和集体议事

6、;中央寄部分权力于行省,借行省集权中央;部分地方由中书省直接管理。(4)认识:古代中国地方行政制度在继承中不断变革;中央集权与地方分权的关系需要妥善处理。2.科举制是具有世界影响的中华文明产物,历时一千多年,影响巨大,是中国不应忽视的一份文化遗产。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美国传教士丁韪良评价科举是“中国文明的最好方面”,“它的突出特征令人钦佩”。——《中国环行记》(1896年)材料二 有学者认为:元代科举的规模与地位不能同两宋相比,总的说来,科举制度在元代是一个衰落期。这虽然是元代蒙古统治

7、者文化低落的反映,但在某种意义上,这种情况又促成了元代文学艺术形成自身的一些特点甚至是优点。材料三 以下为清光绪三十年(1904年)最后一次科举考试的部分试题:(一)学堂之设,其旨有三,所以陶铸国民,造就人才,振兴实业……三者孰为最急策。(二)日本变法之初,聘用西人而国以日强,埃及用外国人至千余员,遂至失财政裁判之权而国以不振。试详言其得失利弊策。(三)泰西外交政策往往借保全土地之名而收利益之实。盍缕举近百年来历史以证明其事策。材料四 ……二、所谓对其本国已往历史略有所知者,尤必附随一种时其本国已

8、往历史之温情与敬意(否则只算知道了一些外国史,不得云对本国史有知识)。三、所谓对其本国已往历史有一种温情与敬意者,至少不会对其本国已往历史抱一种偏激的虚无主义,亦至少不会感到现在我们是站在已往历史最高之顶点(此乃一种似是而非之文化自谴),而将我们当身种种罪恶与弱点,一切诿卸于古人。——钱穆《国史大纲》(1)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分析中国古代科举制令人钦佩的“突出特征”是什么?(2)材料二中学者认为元代科举制的状况与当时文学艺术的发展有何关系?(3)材料三中试题内容折射出清末科举注重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