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37059200
大小:59.51 KB
页数:13页
时间:2019-05-16
《浅论政治意识形态》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第六章 政治意识形态第一节政治意识形态概述一、政治意识形态的涵义二、政治意识形态的特征三、政治意识形态的功能第二节当代主要政治意识形态一、自由主义和保守主义二、民族主义和法西斯主义三、全球化与政治意识形态在实际的政治生活中,政治制度、政治主体等因素固然起着重要的作用,但是政治意识形态作为系统的思想体系,对政治活动的影响是多方面的、深刻的。在冷战结束后,那种认为政治意识形态行将结束的观点遭到多方的批判。本章将讨论政治意识形态的含义、特征,介绍当今几种主要的政治意识形态,评析全球化与政治意识形态斗争。第一节政治意识形态概述一、政治意识形态的
2、涵义“意识形态”是中国人非常熟悉的一个词汇,但对它的真正涵义往往缺乏透彻的理解。为了更好地把握意识形态的确切涵义,我们需要对“意识形态”在历史上的用法做个回顾。从词源学上来看,“意识形态”一词来源于希腊文,意思是“观念、学说”,法文为Idéologie。一般认为大革命时期的法国哲学家德斯图·德·特拉西最早使用“意识形态”作为“思想的科学”或“观念科学”。特拉西是一个彻底的感觉主义者,强调人的感觉在知识形成中的重要性。他认为人的感觉是一切准确的观念的基础,人们的一切观念都应该能够还原为直接的感觉。宗教意识和来自其他权威的知识如形而上学,之所
3、以是应当被拒绝的谬误,就是因为这类观念不能还原为直接的感觉,而意识形态的惟一的任务正是这种包罗万象的还原。通过这样的还原,特拉西试图建立一种以数学的精确性为榜样的语法和语言。由此,意识形态有着理论上的、哲学认识论上的意义。不仅如此,特拉西在创造其意识形态学说时还赋予了这一学说以实践的意义。他的学说试图通过从思想回溯到感觉的方法,摈弃宗教、形而上学,及其他各种权威性的偏见和谬误,在感觉的基础上,重新阐发出政治、伦理、法律、经济、教育等各门科学的基本观念。所有这些学科中的观念,凡不能还原为感觉的,就是虚妄的,不属于意识形态范围。由此,意识形态
4、又变成了社会的理论基础。与那些解释性的理论、体系或哲学不同的是,意识形态作为一切科学的基础,是负有社会使命的,它的目标在于为人类服务,甚至拯救人类,使人们摆脱种种偏见,为理性的统治做好准备。基于这一主旨,特拉西和他的信徒曾设计了一种国民教育制度,以期把法国改造成一个理性的科学的社会。他们的学说把对个人自由的信念和精心设计的国家计划纲领结合起来,曾一度得到拿破仑的支持,成为法兰西共和国的法定学说。在拿破仑刚执政时,意识形态家们与他的关系是和平融洽的。但是,由于在检验知识方面过分依靠人的感觉,而且意识形态家们都是政治上的共和主义者,始终坚持自
5、由的信条,并对宗教采取批判和否定的态度,这就不仅威胁了宗教学说,而且也威胁了世俗的权威。这一切都是与拿破仑恢复帝制和重建宗教的意图与做法相冲突的。所以,从1803年起拿破仑便开始反对他们,并且将1812年法国在对俄战争中的军事失败归咎于“意识形态家”学说的影响。拿破仑指责意识形态家们不但是错误地认识社会和政治现实的空想家,也是秩序、宗教和国家的破坏者。从此之后,“意识形态”一词就在法国、英国、德国、意大利等国流行起来,并且带有了“褒”“贬”双重含义;相应地,Idéologues这个法语词也兼有了“意识形态家”和“空想家”这两个意思。“意识
6、形态”这一术语在它流行的过程中,其含义与特拉西最初所指的“观念学”已逐渐有所不同,变得日益复杂起来。马克思对“意识形态”的使用有个发展变化的过程。1842年马克思在《关于林木盗窃法的辩论》一文中第一次使用了这个术语。在这篇文章中,马克思把法律视为一种意识形态,一种虚假的社会意识,揭露了资产阶级法律的欺骗性。这是在虚假意识的含义上使用意识形态这个概念。在《德意志意识形态》中,马克思把以费尔巴哈、鲍威尔和施蒂纳为代表的现代德国哲学作为批判对象,并称之为“德意志意识形态”,实际上指出了这种停留于黑格尔哲学基础、局限于宗教批判的意识形态,它与现实
7、之间建立的是一种虚假的批判关系。在这种批判中,马克思提出了关于德国哲学与德国现实的关系问题,关于青年黑格尔派所作的批判与他们自身的物质环境之间的联系问题。马克思认为必须始终站在现实历史的基础上,从物质实践出发来解释观念的形成,而不是从观念出发来解释实践。由于看到了意识形态的存在论意义,马克思在批判意识形态时没有过多地停留在意识形态的真假问题上,而是突出地关注了意识形态在社会现实中的作用。在马克思看来,意识形态扭曲或掩蔽现实关系,这在社会关系的再生产中发挥了极其重要的作用。马克思对意识形态的批判集中在对资产阶级意识形态的批判上,认为这种意识
8、形态的掩盖了资本主义生产的本质,成为资产阶级用以实现社会关系的再生产、维护统治的工具。为克服这样的意识形态,就要跳出意识形态,不仅仅停留于精神层面的批判,而是要改变这种意识形态的社会基础。俞吾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