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37055958
大小:56.83 KB
页数:8页
时间:2019-05-15
《山西省大同市第一中学2016_2017学年高一历史10月月考试题》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大同一中高一年级第一学期阶段考试(10月)历史第I卷选择题一、选择题:(本题共35题,每小题2分,共70分,每小题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1、下列对中国古代分封制和郡县制的比较分析表述最为恰当的是( )A.都属于地方管理制度,但最高长官的出任方式不同B.都突出了最高统治者的中心地位,强化了最高统治者的权力C.都淡化了血缘宗族色彩,长官都由最高统治者任免D.都适应了统治的需要,有利于中央对地方的有效控制2、鼎是我国青铜文化的代表,在古代被视为立国重器,是国家和权力的象征。《史记·楚世家》记载:“(楚庄王)八年,伐陆军戎(在洛阳西南),遂至洛,观兵于周郊。周定王使王孙满劳楚王。楚王问鼎
2、小大轻重。”这就是“问鼎中原”的典故由来。这一事件反映了当时( )A.王权衰弱,分封制遭破坏 B.尊王攘夷,大国争霸C.周室衰微,井田制逐步瓦解 D.列国内乱,变法图强3、樊树志在《国史十六讲》中说:“政治与血缘的结合,看似牢不可破,其实不然。既然周天子授土授民给诸侯叫做‘建国’,诸侯授土授民给卿、大夫叫做‘立家’,因此对于士、庶民而言,就有‘国’与‘家’的对立,他们把自己的宗族称为‘家’,只知效忠于‘家’,而不知效忠于‘国’。”材料表明A.分封制隐含着国家分裂割据的因素 B.宗法制与分封制是互为表里的关系C.宗法制是古代中国政治制度的核心 D.分封制在历史上的作用是弊大
3、于利4、西周政治里有着浓厚的贵族色彩,形成了‘共主’名义下的地方分权体制。”这表明( )A.周天子通过垄断神权以强化王权 B.周天子掌握了高度集中的政治权力C.西周等级分封制以宗法制为核心 D.西周形成中央垂直管理地方的制度5、公元前782年,幽王宫涅继位,宠幸褒娰。“褒娰不好笑……幽王为烽隧大鼓,有寇至则举烽火。诸侯悉至,至而无寇,褒拟乃人笑。”这段材料不能表明 A.幽王荒淫无道 B.分封制下,各诸侯王对周王承担军事义务 C.西周末年诸侯势力强大D.分封制确立了周王天下共主的地位,各封国必须服从周王室的政令6、《荀子》记载:“(周公)兼制天下立七十一国,姬姓独居五十
4、三人。”此事最能说明: A.分封制在周初扩展了西周疆域 B.周公是分封制的开创者C.同姓亲族是分封的主体 D.周公代周天子处理政事7、《秦峄山刻石》中说“追念乱世,分土建邦,以开争理。……乃今皇帝,一家天下,兵不复起。”《秦峄山刻石》肯定了A.分封制 B.郡县制C.行省制 D.三公九卿制8.易中天在《帝国的终结》中说:“秦,虽死犹存,它亡得悲壮。”从政治上看“秦,虽死犹存”主要是指( )A.统一度量衡B.嬴政自称始皇帝C.在中央建立三公九卿制度D.开创的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影响深远9、《百家姓》在不同朝代有不同的排序。宋代为:赵钱孙李、周吴郑王……明
5、代为:朱奉天运、富有万方……这样排序主要体现了 A.皇权的独尊 B.中央集权的强化 C.等级制度的森严 D.文化专制的扩展10、 “淳化中……太宗患中书权太重,且事众,宰相不能悉领理。向敏中时为谏官,上言请分中书吏房置审官院,刑房置审刑院。”据此分析北宋强化君权的显著特点是A.重用亲信 B.频换丞相 C.分化事权 D.废除宰相11、北京四合院内宅居住的分配是非常严格的,所谓“北屋为尊,两厢次之”,内宅中位置优越显赫的正房,都要给家长和老一代的老爷、太太居住。东西两侧的卧室也有尊卑之分,在一夫多妻的制度下,东侧为尊,正室居住,西侧为卑,偏房居住。此
6、材料体现了中国古代哪一政治制度的思想内容( )A.宗法制 B.分封制C.礼乐制 D.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12、在谈到明朝内阁的作用时,有学者指出:“内阁成员犯不着为了皇帝去得罪其他文官,事实上他们也没有这个权力。没有宰相的权力和地位,却要承担宰相的罪责,去充当皇帝的挡箭牌、替罪羊,这是任何明智的人都不会去做的事情。”这意在说明内阁的设立A.直接导致了皇权削弱 B.不利于政府机构间的协调与监察C.加强了对百官的监察 D.弥补了明太祖废丞相13、清代学者赵翼提到:“宋开国时,设官分职,尚有定数。其后荐辟之广,恩荫之滥,杂流之猥,祠禄之多,日增月益,遂
7、至不可纪极”。而明清时则可通过“捐纳”,即向政府交纳钱粮获得做官资格。以上现象最能体现出A.冗官现象在古代长期存在 B.科举制不断受到现实冲击C.中央集权制度存在着漏洞 D.从宋朝官僚政治开始衰落14、在谈及秦朝郡县制时柳宗元说:“令海内之势,如身之使臂,臂之使指,莫不制从。”“摄制四海,运于掌握之内。”柳宗元的观点是A.郡县制推动了秦朝的统一 B.郡县制强化了君主专制C.郡县制加强了中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