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37032231
大小:2.19 MB
页数:70页
时间:2019-05-17
《中国普惠金融发展对新型城镇化进程的影响研究》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学校代码:10286分类号:F830密级:公开UDC:336学号:151849中国普惠金融发展对新型城镇化进程的影响研究研究生姓名:郑锦波导师姓名:虞斌副教授申请学位类别经济学硕士学位授予单位东南大学一级学科名称应用经济学论文答辩日期2018年6月5日二级学科名称金融学学位授予日期20年月日答辩委员会主席陶士贵教授评阅人陶士贵陈宝敏2018年6月8日硕士学位论文中国普惠金融发展对新型城镇化进程的影响研究专业名称:金融学研究生姓名:郑锦波导师姓名:虞斌副教授东南大学硕士学位论文ResearchontheImpactofInclusiveFinanceDevelopmentonth
2、eProcessofNew-typeUrbanizationinChinaAThesisSubmittedtoSoutheastUniversityFortheAcademicDegreeofMasterofEconomicsBYZhengJinboSupervisedbyAssociateProfessorYuBinSchoolofEconomicsandManagementSoutheastUniversityJune2018东南大学学位论文独创性声明本人声明所呈交的学位论文是我个人在导师指导下进行的研究工作及取得的研究成果。尽我所知,除了文中特别加以标注和致谢的地方外,论
3、文中不包含其他人已经发表或撰写过的研究成果,也不包含为获得东南大学或其它教育机构的学位或证书而使用过的材料。与我一同工作的同志对本研究所做的任何贡献均已在论文中作了明确的说明并表示了谢意。研究生签名:日期:东南大学学位论文使用授权声明东南大学、中国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国家图书馆、《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电子杂志社有限公司、万方数据电子出版社、北京万方数据股份有限公司有权保留本人所送交学位论文的复印件和电子文档,可以采用影印、缩印或其他复制手段保存论文。本人电子文档的内容和纸质论文的内容相一致。除在保密期内的保密论文外,允许论文被查阅和借阅,可以公布(包括以电子信息形式刊登)论
4、文的全部内容或中、英文摘要等部分内容。论文的公布(包括以电子信息形式刊登)授权东南大学研究生院办理。研究生签名:导师签名:日期:摘要中国普惠金融发展对新型城镇化进程的影响研究摘要新型城镇化是现代化发展的重要标志,有别于传统城镇化,新型城镇化更注重城乡协调发展。新型城镇化的进程中涉及农民市民化、基建和产业结构升级等问题,需要大量资金支持。而传统金融难以及时、全面地满足新型城镇化过程中对金融服务的需求,普惠金融的重要性就此凸显。普惠金融自2005年诞生以来,一直是各国政府关注的热点议题。经过十多年的发展,普惠金融不再局限于扶危济困,而是聚焦于扶持“三农”融资、支持中小微企业发展。作
5、为中国金融发展战略之一,普惠金融以“普惠”为核心,致力于让社会各阶层平等地、以较低的成本享受到应有的金融服务,为城乡均衡化、促进社会公平作出了较大的贡献。本文运用2006年-2016年31个省、市、自治区的面板数据,对中国普惠金融发展水平进行测度,并进行空间和时序分析。研究发现,中国普惠金融发展从区域分布来看,发展不平衡。东部地区金融普惠发展早,普惠程度高;西部地区金融普惠起步晚,普惠程度低。从时序发展来看,各省的普惠金融发展路径存在一定的差异性。普惠金融发展对新型城镇化进程确实存在显著影响。通过金融普惠实力、金融普惠深度和人口渗透度三个自变量的实证检验发现,普惠实力因子对人口
6、、产业和城乡统筹指标都是正向的影响,且影响程度非常明显。普惠深度因子对人口指标产生了轻微的负作用,但是对产业结构指标和城乡统筹指标有着较为深刻的正面推动作用。人口渗透度对人口转移指标有着负面影响,对产业结构指标有着明显的正向影响。根据实证结果分析中国普惠金融发展对新型城镇化进程影响路径中存在着征信制度不完善、政府导向作用微弱和普惠金融发展与实体经济脱节的问题。为使普惠金融的作用能正常发挥,应完善征信体制、加强区域普惠合作、加大政府扶持力度、增强普惠金融在实体经济中的参与度,并适当进行产品和模式的创新。关键词:普惠金融新型城镇化普惠金融发展测度I东南大学硕士学位论文Researc
7、honTheImpactofInclusiveFinanceDevelopmentontheProcessofNew-typeUrbanizationinChinaABSTRACTNew-typeurbanization,whichisdifferentfromtraditionalurbanization,isanimportantsymbolofthedevelopmentofmodernization.New-typeurbanizationpaysmoreattentiontothe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