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37026984
大小:57.00 KB
页数:12页
时间:2019-05-15
《2010年中国环境史研究综述》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一、前言 据笔者统计,2010年关于中国(港澳台地区除外)环境史研究成果共280多篇论文和二十多本专著(注:本文所述成果只限于大陆学界),可谓收获颇丰,拘于诸多因素,此统计数据难免挂一漏万。简言之,本年度中国环境史在区域性断代性综合研究以及理论构建和明细其研究思路,并在具体研究中进一步展开事件化、整合多学科化的研究中所取得诸多成果。让人振奋的是在学科理念建设方面,其内在的学科脉络和具体的研究理路已日渐清晰。受现实中诸多环境问题的困扰,关于古代区域环境变迁和经济发展、动植物分布变迁与消长、历史气候变化、水
2、环境变化、荒漠与灾害等问题依然是环境史研究中最核心的关注对象,也是成果最丰富的领域。近些年环境史的研究开始触及文化精神层面,解析生态环境背景及其演变过程成为生态文化研究的重要途径。限于学力见识及诸多因素,本文在较短的篇幅内不可能提出什么真知灼见,而其中一些论述和个人浅见还需方家批评指导。以下按研究成果内容,分门别类进行略述。二、环境史学科理论研究 2009年在丹麦召开的第一届世界环境史大会是世界环境史学发展的一个重要里程碑事件。王利华撰文介绍了大会上的中国学者和论题,以及目前世界环境史学术版图上的中国,
3、并对如何推动这一新兴学术在中国的拓展,怎样提升中国环境史学的国际地位阐述了自己的看法(《全球学术版图上的中国环境史研究》,《南开学报》第1期)。梅雪芹围绕环境史研究及其理论与方法,在记述会议的同时并据此对环境史的未来发展作了展望,让我们了解到世界环境史在研究对象、理论和方法上都有了扩展(《应对“地方生计和全球挑战”的学术盛会——第一届世界环境史大会记述与展望》,《南开学报》第1期)。包茂红重点关注了外国环境史研究的新动向(《国际环境史研究的新动向——第一届世界环境史大会俯瞰》,《南开学报》第1期)。包茂红
4、另在《印度的环境史》(《史学理论研究》第3期)中介绍了环境史在印度的研究现状,文章勾勒了印度环境史研究的兴起与发展,归纳了研究的主题、特点和问题。作者认为提出理论框架、殖民主义在印度环境史上的作用和殖民时代科学与发展的关系等三个方面构成了印度环境史研究的重要主题,而鲜明的生态民族主义特点和开放性则是其研究特点。另外,毛达介绍了澳大利亚和新西兰两国环境史研究现状(《澳大利亚与新西兰环境史研究述论》,《郑州大学学报》第3期)。贾珺、刘二艳分布讨论了英美环境史研究的相关情况(《英国环境史学管窥——研究领域与时空
5、特色》,《国外社会科学》第4期、《美国环境史研究的源起》,《重庆工商大学学报》第4期)。鉴于城市环境史在大陆系统的研究至今仍未真正展开,高国荣在《城市环境史在美国的缘起及其发展动向》(《史学理论研究》第3期)中认为城市环境史缘起于城市史与环境史的融合,探讨工业化、城市化所带来的环境变迁及由此引起的社会变迁。贾珺在《从地理学到环境史——英国地理学家伊恩·西蒙斯》(《史学理论研究》第3期)中回顾了西蒙斯的环境史转向过程,从社会背景和学术背景两方面分析了这一转向的动力——这种转向既是社会发展和社会思潮推动的结果
6、,也是西蒙斯长期从事的跨学科研究继续发展的结果。书评方面值得关注的是侯深《<乡村里的推土机>与环境史研究的新视角》(《世界历史》第5期)一文,作者认为美国环境史家亚当·罗姆《乡村里的推土机》一书内容聚焦郊区对环境史研究有开疆拓土之功。 《历史研究》为倡导和促进环境史的研究,在第1期中特刊发一组中国环境史研究笔谈,五位学者从自身研究领域出发,阐述了对如何深入环境史研究的各自见解。朱士光对“生态环境史”之科学含义、在环境史中的地位、研究内容和基本理论问题进行了论述,并认为传统的人地关系理念应作为生态环境史理
7、论之基础与核心内容(《遵循“人地关系”理念,深入开展生态环境史研究》)。王利华指出,系统地建构中国环境史学体系必须要说清楚环境史究竟是什么,而厘清其与不同学科相关研究之间的关系也颇为重要,就环境史学的思想理念和研究架构他提出了自己的几点主张和设想,并认为环境史应当做一种新的历史认识方式和解释体系(《浅议中国环境史学建构》)。邹逸麟认为环境史具体研究中应该关注人口和土地利用问题、历史时期水环境变化、社会体制与环境关系、环境史和社会史结合研究等几个具有现实意义的研究方向(《有关环境史研究的几个问题》)。蓝勇结
8、合长江上游生态环境的历史变迁论述了对早期环境原始性、对清以来环境变化复杂性、对历史环境非直线变迁和对环境回归与逆转非完全性等四点认识,并强调解决具体的环境历史和现实问题需要对区域生态环境史进行深入研究(《对中国区域环境史研究的四点认识》)。王先明认为加强对“社会环境”的研究是对目前环境史研究中侧重于“自然(生态)环境”的一种纠正和必要补充,自然史取向和社会史取向的结合才能构成完整的环境史学研究(《环境史研究的社会史取向——关于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