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劳动法第一节劳动法概述一、劳动法的概念劳动法是调整劳动关系》

《劳动法第一节劳动法概述一、劳动法的概念劳动法是调整劳动关系》

ID:37016021

大小:54.01 KB

页数:11页

时间:2019-05-15

《劳动法第一节劳动法概述一、劳动法的概念劳动法是调整劳动关系》_第1页
《劳动法第一节劳动法概述一、劳动法的概念劳动法是调整劳动关系》_第2页
《劳动法第一节劳动法概述一、劳动法的概念劳动法是调整劳动关系》_第3页
《劳动法第一节劳动法概述一、劳动法的概念劳动法是调整劳动关系》_第4页
《劳动法第一节劳动法概述一、劳动法的概念劳动法是调整劳动关系》_第5页
资源描述:

《《劳动法第一节劳动法概述一、劳动法的概念劳动法是调整劳动关系》》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劳动法第一节劳动法概述一、劳动法的概念劳动法是调整劳动关系以及与劳动关系密切相联系的其他社会关系的法律规范的总称。1994年7月5日第八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8次会议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是新中国第一部调整劳动关系、确定劳动标准的基本法。此后,我国又颁发了一大批配套法规以及地方性法规。这些法律法规对劳动者基本权利义务、劳动合同制度、工资制度、劳保制度、劳动争议处理等等都作了明确的规定。劳动法的调整对象主要是劳动关系,所谓劳动关系,是指在社会劳动过程中劳动者与用人单位之间发生的社会关系。我国劳动法的适用范围:1、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

2、内的企业、个体经济组织和与之形成劳动关系的劳动者;2、国家机关、事业单位、社会团体的工勤人员;3、实行企业化管理的事业组织的非工勤人员;4、其他通过劳动合同(包括聘用合同)与国家机关、事业单位、社会团体建立劳动关系的劳动者。5、《劳动法》不适用公务员和比照实行公务员制度的事业组织和社会团体的工作人员,以及非农场的农业劳动者、现役军人和家庭保姆等。二、劳动者的基本权利和义务1、劳动者的基本权利(1)平等就业和选择职业的权利(2)取得劳动报酬的权利(3)休息休假的权利(4)获得劳动安全卫生保护的权利(5)接受职业技能培训的权利(6)享受社会保险和福利

3、的权利(7)提请劳动争议处理的权利(8)法律规定的其他劳动权利。2、劳动者的义务(1)完成劳动任务(2)提高职业技能(3)执行劳动安全卫生规程(4)遵守劳动纪律和职业道德三、促进就业和劳动合同制度1、促进就业劳动就业权是劳动者一切权利的基础。促进就业是国家的基本职责。国家通过促进经济和社会发展,创造就业条件,扩大就业机会,鼓励企业、事业组织、社会团体在法律、行政法规规定范围内兴办产业或者拓展经营,增加就业,保障劳动者的就业权。国家支持劳动者自愿组织起来就业和从事个体经营实现就业。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应当采取措施,发展多种类型的职业介绍机构,提供就业服

4、务。2、劳动合同(1)劳动合同的含义建立劳动关系应当订立劳动合同。劳动合同是指劳动者与用人单位确立劳动关系、明确双方权利义务关系的协议。它是确立劳动关系的法律形式。(2)订立劳动合同的原则订立劳动合同,应当依照劳动法规定的原则、程序和内容进行,凡采取欺诈、胁迫等手段订立的,违反法律、行政法规的劳动合同无效。(3)劳动合同的内容劳动合同的内容一般包括法定条款和约定条款两部分。法定条款是劳动法要求劳动合同必须具备的条款。它具体包括:劳动合同期限、工作内容、劳动保护和劳动条件、劳动报酬、劳动纪律、劳动合同终止的条件、违反合同的责任。约定条款是劳动合同双

5、方当事人之间自愿协商确定的关于各自权利、义务的条款。企业工会组织与企业可以就劳动报酬、工作时间、休息休假、劳动安全卫生、保险福利等事项,签订集体合同。3、集体合同集体合同草案应当提交职工代表大会或者全体职工讨论通过。集体合同订立后应报送劳动行政部门,劳动行政部门自收到集体合同文本之日起15日内未提出异议的,集体合同即行生效。生效的集体合同对企业和企业全体职工具有约束力,职工个人与企业订立的劳动合同中劳动条件和劳动报酬等标准不得低于集体合同的规定。四、工作时间和休息休假制度1、工作时间工作时间是指劳动者在单位中应从事劳动或工作的时间,包括每日应工作

6、的时数和每周应工作的天数。根据《国务院关于职工工作时间的规定》,我国目前实行的是每日工作8小时,每周工作40小时的标准工作制。因工作性质或生产特点的限制,不能实行每日工作8小时,每周工作40小时标准工时制度的,可以实行缩短工时制、综合计算工时制、不定时工时制、计件工时制。劳动者和用人单位都要遵守劳动法规定的工时制度,用人单位不得任意延长工作时间,依法延长劳动时间的,应按国家规定的标准支付劳动报酬。2、休息休假制度休息休假制度是国家法律规定的劳动者每昼夜、每周、每年节假日享有休息权的制度。休息休假时间是劳动者在工作时间之外用于个人自行支配的时间。五

7、、工资制度工资是劳动者获得劳动报酬的基本形式,是用人单位定时定量以货币形式向劳动者支付的劳动报酬。我国劳动法对劳动报酬分配规定的基本原则:一是按劳分配,同工同酬;二是用人单位根据本单位的生产经营特点和经济效益,依法自主确定本单位的工资分配方式和工资水平;三是国家对工资总量实行宏观调控;四是国家实行最低工资保障制度。最低工资是劳动者在法定工作时间内提供了正常劳动的前提下,用人单位应支付的最低劳动报酬。最低工资具体标准由各省、市、自治区人民政府规定,其确定和调整应当综合参考下列因素:(1)劳动者本人以及平均赡养人口的最低生活费用;(2)社会平均工资水

8、平;(3)劳动生产率;(4)就业状况;(5)地区之间经济发展水平的差异。六、职业培训和劳动保护制度职业培训是按照职业对劳动者的要求,以开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