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oc】中国冶金史研究的前行者

【doc】中国冶金史研究的前行者

ID:37013672

大小:51.01 KB

页数:20页

时间:2019-05-17

【doc】中国冶金史研究的前行者_第1页
【doc】中国冶金史研究的前行者_第2页
【doc】中国冶金史研究的前行者_第3页
【doc】中国冶金史研究的前行者_第4页
【doc】中国冶金史研究的前行者_第5页
资源描述:

《【doc】中国冶金史研究的前行者》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中国冶金史研究的前行者(一)——1974-2004年北京科技大学冶金与材料史研究所的创建与发展2011年6月第27卷第2期北京科技大学(社会科学版)JournalofUniversityofScienceandTechnologyBeijing(SocialSciencesEdition)June.2011Vo1.27No.2口述史【编者的话】"所谓大学,非谓有大楼之谓也,有大师之谓也"言之于耳,已成历史回声.虽说常识,但却是仍令今天的人们值得深思回味的.大学之大.大在何处.非在高楼堂皇,外表光鲜,花团锦簇,冠盖如云

2、.当一代代的学人渐行渐远,回望历史,政治纷争,时难唯艰,都不能阻挡以学问为志业的人前行步伐,"盖将以脱心志于俗谛之桎梏"的精神,致力学术研究.大学能得其"大",一是研究学术,二是造就人才,视在人类文明进步的天平上.贡献之大.大学能成就其"大"的核心要义:就在于一代学人的精神品质和价值取向中民主,自由的学术研究风尚,其内化所形成的识人之才,用人之能,留人之德的机制,提供孕育产生大师及人才辈出的土壤和环境,"桃李不言,自下成蹊".中国现代历史上的"西南联大"就是明证.时代在发展,这一传承,自然是题中应有之义,而不给后来者

3、留下"斯人已去斯文尚在否"的遗憾?对于一个优秀的学术团队成长来说,回溯历史,也概莫能外.对既往的历史,正如过去的人所言,"要用科学的方法.作精确的考证,把古人的意义弄得明白清楚.……各家都还他一个本来面目,各家都还他一个真价值".今天的学人尤要秉持这样的精神.中国冶金史研究的前行者(一)1974~2004年北京科技大学冶金与材料史研究所的创建与发展宋琳(北京科技大学文法学院,北京100083)口述人:孙淑云[摘要]北京科技大学冶金与材料史研究所是中国国内最早从事专业科学技术史研究的机构之一,并在中国古代冶金史学术研究

4、中做出了一系列杰出贡献.文章通过对冶金与材料史研究所的早期创建人之一——孙淑云教授的访谈①.回溯了该所早期创建和发展情况.②[关键词]北京科技大学;冶金与材料史研究所;冶金史[中图分类号]K0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8—2689(2011)02—0001—07按照西方学者的观点,中国古代有"四大发明",而中国学者柯俊③院士却提出了"十大发明",并对"十大发明"之一的冶铁技术极为肯定.他认为,中国古代的生铁和生铁炼钢技术是世界公认第一的,它对于生产力的提高,对于中华民族的发展起到了极为重要的作用④.在北京科

5、技大学(原北京钢铁学院)就有这样[收稿时间]2011-06-05[作者简介]宋琳(1973一),女,黑龙江省人.北京科技大学文法学院讲师,博士.①孙淑云(1945一),女,山东烟台人.1969年毕业于北京师范大学生物化学专业,1972年到北京钢铁学院工作.1974年起从事科学技术史研究.1987—1988年在澳大利亚卧龙港大学冶金与材料系进行冶金考古合作研究.教授,博士生导师,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的专家,曾任冶金与材料史研究所所长.主要研究方向是冶金与材料史.在阐明中国冶金技术起源与早期发展的规律及中国古代独特的工艺技

6、术方面取得多项成果,发表论文120余篇,主编出版学术专着3部.是"中国古代钢铁技术的发展历程"研究项目的主要完成人之一.主要社会兼职有:中国文物保护学会理事,中国铜鼓研究会理事,中国甲胄研究会理士,中国社会科学院古代文明研究中心专家委员会委员.②北京科技大学冶金与材料史研究所是中国最早从事专业科学技术史研究的机构之一,也是世界上规模最大的冶金史研究专门机构.该所成立于1974年,原为北京钢铁学院"冶金史组",1981年更名为"冶金史研究室",1993年更名为"冶金史研究所",1996年更名为"冶金与材料史研究所".中

7、国科学院资深院士柯俊教授担任本所顾问,此外还聘请有前英国李约瑟研究所所长何丙郁教授等1O多名国内外知名学者担任兼职教授.1991,1996年先后经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批准具有硕士,博士学位授予权,是目前国内唯一的科学技术史(工学)专业博士点.2007年在国家教育部重点学科评估中,被批准成为"一级重点学科".本所先后承担有"十五"国家科技攻关项目,"十一五"国家科技支撑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等重要课题,主要利用现代科技手段对古代冶金遗物进行研究,揭示材料对人类文明的重要作用.本所目前设有三个研究方向:冶金与材料史,文物

8、保护,科学技术与社会.在柯俊教授的指导下,冶金史研究和教学取得多项研究成果,其中柯俊院士主持的"中国古代钢铁技术的发展历程"研究成果获得1987年国家自然科学奖三等奖,及教育部科技进步奖二等奖.在对中国古代冶金史的研究中,在柯俊院士倡导并组织下召开了国际冶金史会议,至今已经在世界各地成功举办了七届,对推动冶金史的学术研究做出了重要的贡献.③柯俊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