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冶金史研究的前行者(一)

中国冶金史研究的前行者(一)

ID:22150697

大小:83.00 KB

页数:22页

时间:2018-10-27

中国冶金史研究的前行者(一)_第1页
中国冶金史研究的前行者(一)_第2页
中国冶金史研究的前行者(一)_第3页
中国冶金史研究的前行者(一)_第4页
中国冶金史研究的前行者(一)_第5页
资源描述:

《中国冶金史研究的前行者(一)》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中国冶金史研究的前行者(一)者的话】“所谓大学,非谓有大楼之谓也,有大师之谓也”言之于耳,已成历史回声。虽说常识,但却是仍令今天的人们值得深思回味的。大学之大,大在何处。非在高楼堂皇,外表光鲜,花团锦簇,冠盖如云。当一代代的学人渐行渐远,回望历史,政治纷争,时难唯艰,都不能阻挡以学问为志业的人前行步伐,“盖将以脱心志于俗谛之桎梏”的精神,致力学术研究。大学能得其“大”,一是研究学术,二是造就人才,视在人类文明进步的天平上,贡献之大。大学能成就其“大”的核心要义:就在于一代学人的精神品质和价值取向中民主、自由的学术研究风尚,其内化所形成的识人之才,用人之能,留人之德的机制,提供孕育产生大师及人

2、才辈出的土壤和环境,“桃李不言,自下成蹊”。中国现代历史上的“西南联大”就是明证。时代在发展,这一传承,自然是题中应有之义,而不给后来者留下“斯人已去斯文尚在否”的遗憾?  对于一个优秀的学术团队成长来说,回溯历史,也概莫能外。对既往的历史,正如过去的人所言,“要用科学的方法,作精确的考证,把古人的意义弄得明白清楚,……各家都还他一个本来面目,各家都还他一个真价值”。今天的学人尤要秉持这样的精神。    〔〕北京科技大学冶金与材料史研究所是中国国内最早从事专业科学技术史研究的机构之一,并在中国古代冶金史学术研究中做出了一系列杰出贡献。文章通过对冶金与材料史研究所的早期创建人之一——孙淑云教授

3、的访谈①,回溯了该所早期创建和发展情况。②  〔关键词〕北京科技大学;冶金与材料史研究所;冶金史  〔〕K06〔〕A〔〕1008-2689(2011)02-0001-07    按照西方学者的观点,中国古代有“四大发明”,而中国学者柯俊③院士却提出了“十大发明”,并对“十大发明”之一的冶铁技术极为肯定。他认为,中国古代的生铁和生铁炼钢技术是世界公认第一的,它对于生产力的提高、对于中华民族的发展起到了极为重要的作用④。在北京科技大学(原北京钢铁学院)就有这样一个学术团队,他们在柯俊院士的带领下,执著于中国古代冶金史的研究,在该领域耕耘了近四十年,取得了一系列让国内、外同行瞩目的成就,形成了特色

4、鲜明的学术范式。  他们是如何走上研究中国古代冶金史的学术之路?又是如何在艰难的环境下展开研究工作的?他们对中国古代冶金史研究怀揣着怎样的追求和热情?本文对北京科技大学冶金与材料史研究所早期创建人之一——孙淑云教授进行了访谈,对该所的创建与发展进行了历史回溯。  一  宋:您是北京科技大学冶金史所早期创建人之一了,可是听说您大学学的是生物化学专业,后来怎么进入了冶金史领域?  孙:是这样,我1964年考入北京师范大学生物化学专业,1969年毕业,1972年到北京钢铁学院基础部化学教研室做助教工作。不久,基础部就解散了,我被分到材料系金相教研室,当时教学改革要求把课堂搬到工厂,在实践中学习。于

5、是我与李静波等老师一起带学生到南口机车车辆厂和北京汽车制造厂的热处理车间,边劳动边教学,这使我有机会接触到金属学概念和热处理实践。  我开始冶金史研究,其实非常偶然。1974年暑假,当时正是“文革”后期,“四人帮”搞所谓的“批儒评法”①,金相教研室主任李静波老师找到我说:“学校要求各教研室派人参加学习班,你是我们教研室最年轻的老师,你就去学习一下吧”,于是我就去报了到。这个学习班分两个组,“教育史组”和“冶金史组”,统称“理论组”。“教育史组”研究教育史上的儒法斗争,“冶金史组”研究冶金史上的儒法斗争,我被分到冶金史组。当时的任务是从西汉桓宽写的《盐铁论》看儒法两家思想对冶金技术发展的不同影

6、响。换句话说就是找出儒家思想如何阻碍冶金的发展,而法家思想如何促进冶金发展。  我们的工作先从查阅冶金史料开始。我们学校图书馆存有很多珍贵的冶金史资料,这是上世纪50年代图书馆馆长胡庶华②等几位老先生从二十四史和其他史书中摘录出来的。我们在阅读这些冶金史料中,发现冶金领域儒法斗争与中国冶金技术的兴衰并无必然联系,所以我们决定不局限于所谓的“批儒评法”,而是编一本《中国冶金简史》,因此暑期学习班结束后,我们暂时没回原单位工作,都留了下来,这就是“冶金史组”的由来。我也从此开始了一干就者的话】“所谓大学,非谓有大楼之谓也,有大师之谓也”言之于耳,已成历史回声。虽说常识,但却是仍令今天的人们值得深

7、思回味的。大学之大,大在何处。非在高楼堂皇,外表光鲜,花团锦簇,冠盖如云。当一代代的学人渐行渐远,回望历史,政治纷争,时难唯艰,都不能阻挡以学问为志业的人前行步伐,“盖将以脱心志于俗谛之桎梏”的精神,致力学术研究。大学能得其“大”,一是研究学术,二是造就人才,视在人类文明进步的天平上,贡献之大。大学能成就其“大”的核心要义:就在于一代学人的精神品质和价值取向中民主、自由的学术研究风尚,其内化所形成的识人之才,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