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语文复习案例】让学生来当“老师”——以高考文言文复习为例

【高考语文复习案例】让学生来当“老师”——以高考文言文复习为例

ID:36992311

大小:18.54 KB

页数:5页

时间:2019-05-04

【高考语文复习案例】让学生来当“老师”——以高考文言文复习为例_第1页
【高考语文复习案例】让学生来当“老师”——以高考文言文复习为例_第2页
【高考语文复习案例】让学生来当“老师”——以高考文言文复习为例_第3页
【高考语文复习案例】让学生来当“老师”——以高考文言文复习为例_第4页
【高考语文复习案例】让学生来当“老师”——以高考文言文复习为例_第5页
资源描述:

《【高考语文复习案例】让学生来当“老师”——以高考文言文复习为例》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让学生来当“老师”——以高考古文复习为例浙江省宁波滨海国际合作学校郑义广一、话题引入一般的高考复习课无外乎“讲”与“练”两个方面,看起来很简单,甚至很单调,然而组织形式不同就会呈现出完全不同的样貌。去年9月份褚老师写过一篇调研手记发在语文树工作室的微信公众号上,叫做《语文复习课中的“练”》,谈到了课堂练习的多种形态及相关问题,让我们看到简单的练习也大有学问,也可以姿态横生。同样地,“讲”也有很多方式,谁来讲、怎么讲等等,都值得我们思考。我觉得,为了避免满堂灌,从而提高复习课的效率,老师在作必要阐释与解说的基础上,要适时地把“话筒”交给学生,敢于放手让他们来讲。这种“

2、讲”除了被动回答老师提问,也可以是主动阐释某个问题,除了讲给老师听,也可以讲给同学听。课堂如果能实现这种多层面的“讲解”与“聆听”、“切磋”与“争辩”的互动,效率无疑会大大提高。下面我就结合本月6号北仑区教研员贺飞君老师来我校调研时我上的一堂文言文复习课谈谈自己在这方面做的一些尝试,供大家参考,不当之处敬请批评指正。二、案例描述文言文分板块复习结束后,为检测学生的学习效果,我安排一课时,对这个部分内容作了整体回顾,让学生在解题经验和听课笔记、感悟的基础上,自行梳理相关题型的答题要点。课堂的基本思路是理论加实践,(投影出示课前制作的学案,同时进行解说。)由于内容较多,

3、为了增加容量,提高课堂效率,早自习的时候我把这份学案发下去,让同学们梳理相关问题,阅读其中的古文,(先不做文后习题,)课堂上,再给学生五分钟时间进行小组讨论,互相启发,互通有无,补充整合答案,然后组内确定代表发言。经过自己的思考和小组讨论之后,发言质量很高,下面我简单梳理一下学生总结的各题解答技巧。1、实词题(张榆晗同学)①关注词语古义和今义的区别②根据句子结构考察词性是否错位③看看是不是存在通假的现象④确定选项后把相关解释带入原句大致翻译一下,看是否通顺2、虚词题(施天瀚同学)①注意某些虚词用法上的细微差异,如“与”(和)“以”(因为)做介词和连词该怎样区分②理解

4、虚词某些用法的本质,以不变应万变,如“之”的取消句子独立性的用法、“而”什么时候表承接什么时候表修饰等(举例:披草而坐,倾壶而醉)③牢记课本中一些虚词特殊含义的典型用例,如“则”表转折、“斯”表顺承等3、概括题(陆璐彬同学)①将选项与原文内容进行仔细比对,一般来说,四个选项的出题顺序跟文章的行文顺序是一致的,记住这条规律可以帮助我们快速找到原文对应的部分②比对时要注意是不是存在古文第一题那样的实词翻译问题,是不是存在张冠李戴、时间错位、无中生有和强加因果等问题。4、翻译题(乐佳尔同学)①动笔之前通读一遍,看看句中是否有难解词语、特殊句式,先解决这些问题②翻译时专有名

5、词如人名、地点、年号等要保留,单音节词一般要换成双音节词③对于使用修辞手法、很难直译的句子,为了确保通顺,要在不改变意思的前提下灵活处理5、断句题(李紫薇同学)①熟记经常作为句首发语词和句末语气词的虚词②关注提示对话的词语,如“云”“曰”等③结合古文特点断句,注意整句表达、顶针修辞和总分结构等④这道题3分,一般要断6处题型梳理完之后,给学生10分钟左右的时间,在早自习阅读文本的基础上,结合相关答题要点,完成文后的练习,再进行当堂交流、点评。带着这样的认识来做题,准确率和规范程度都比较令人满意。讲评完题目,我又留几分钟时间重点强调了选文中的几处文字、文学和文化现象,让

6、学生做好积累,顺带也介绍了选文传主张叔夜的事迹背景。(出示投影,略加说明)三、几点说明1、这种课型区别于传统课堂的地方在于将刁难式的提问变成实在的任务指令。之所以说很多课堂提问是刁难式的,一是思考时间短,二是缺乏讨论交流,三是答案不够开放。这种任务指令不是为了问倒学生,而是让部分同学充分交流、集思广益,给其他同学带来新的启发,这样建立在充分准备基础上的发言,既能给同学提供帮助,又能让自己产生一种成就感。2、关于小组交流,以往的做法是若干小组讨论老师提出的一个问题,我认为这种做法值得商榷,它一方面会降低课堂效率:班级学生的水平基本都在同一个层次上,讨论的结果不会有太大

7、的出入,因此我们经常遇到这种情况——一组代表发言完后再找另一组时,学生尴尬地说:“我们的观点跟第一组同学基本相同。”另一方面也容易让学生产生侥幸心理,觉得老师未必会抽到自己,从而消极怠工,不认真讨论。我现在组织学生讨论的时候,一般会同时抛出两个以上的问题,每组认领一个,(一个问题一般不会让超过两组的同学讨论),大家走下位子,聚在一起,讨论完毕后自行确定代表来发言,效果还比较好。3、为了让学生当好老师,提高课堂效率,课型的顶层设计固然重要,但是更关键的是老师要做好铺垫和牵引,在学生“讲”之前,老师要把一些重要的知识点、能力点讲深讲透,没有这个基础支撑,学生的讨论和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