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咬文嚼字》(语文北师大必修5)

《咬文嚼字》(语文北师大必修5)

ID:36991236

大小:475.96 KB

页数:7页

时间:2019-05-03

《咬文嚼字》(语文北师大必修5)_第1页
《咬文嚼字》(语文北师大必修5)_第2页
《咬文嚼字》(语文北师大必修5)_第3页
《咬文嚼字》(语文北师大必修5)_第4页
《咬文嚼字》(语文北师大必修5)_第5页
资源描述:

《《咬文嚼字》(语文北师大必修5)》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必修5畅言教育《咬文嚼字》教学设计本课时编写:河北曲周一中谢建芳教材分析:《咬文嚼字》是北师大版语文必修五第四单元第十一课。《咬文嚼字》是朱光潜写的一篇随笔短文。他告诉人们无论阅读或写作,都要有咬文嚼字的精神,刻苦自励,追求艺术的完美。在教学过程中,应一方面抓住议论文的特点,了解作者观点,理清论证思路;一方面引导学生培养咬文嚼字的精神,养成良好的阅读和写作习惯。因此,教学设计在分析论证思路的同时,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质疑探究的习惯,增强思维的深刻性和批判性,并将这种思维习惯运用到自己的

2、学习中。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目标】1.理清全文的脉络结构,把握作者的思想感情。2.学习本文的论证结构和论证方法。【过程与方法目标】整体感知——拓展延伸——迁移应用。它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循序渐进,突出学生主体,有利于培养学生能力。用心用情服务教育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必修5畅言教育【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培养阅读、写作要“刻苦自励,推陈出新,时时求思想情感和语言精练相吻合”的谨严精神。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体会文字和思想情感的密切关系。 【教学难点】学会在阅读和写作中“咬文嚼字”。 课前准备:1、教师

3、准备多媒体课件;2、学生熟读课文,会生字,能准确注音,排除字词障碍;3、学生课前查阅相关背景资料,搜集有关作者的资料。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打一谜语让同学们猜:小老鼠看书--咬文嚼字小老鼠学习的精神应该推广:把书吃掉,消化掉,成为一个很有品位的小老鼠。【设计意图】从猜谜语导入相对来说比较枯燥的一课,这样比较有趣。二、介绍作者及写作背景1.作者简介:朱光潜(1897年-1986年),字孟实,安徽省桐城县(今安徽省枞阳县麒麟镇岱鳌村朱家老屋人)。现当代著名美学家、文艺理论家、教育家、翻译家。1922年毕业

4、于香港大学文学院。1925年留学英国爱丁堡大学,致力于文学、心理学与哲学的学习与研究,后在法国斯特拉斯堡大学获哲学博士学位。1933年回国后,历任北京大学、四川大学、武汉大学教授。1946年后一直在北京大学任教,讲授美学与西方文学。主要著作有《悲剧心理学》、《文艺心理学》、《西方美学史》、《谈美》等。此外,他的《谈文学》、《谈美书简》等理论读物,深入浅出,内容切实,文笔流畅,对提高青年的写作能力与艺术鉴赏能力颇有启迪,有《朱光潜全集》。美学大师经典作品精编《厚积落叶听雨声》《一升露水一升花》。2.解题

5、“咬文嚼字”一般解释为:过分地斟酌字词(死抠字眼,不领会精神实质)。作者赋予这个成语一种新的意义,就是在文字运用上“必须有一字不肯放松的谨严”。用心用情服务教育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必修5畅言教育作者提倡“咬文嚼字”,认为语言文字与思想感情有密切关系,文字的优劣要从它所表达的思想感情和表现的意境上去辨别,文字的运用,要从思想感情的透彻、凝练、创新入手。【设计意图】了解作者,了解题目,弄明白“咬文嚼字”的含义,有利于整体理解课文。三、朗读指导:学生自由朗读。【设计意图】这一课相对来说比较枯燥,需要在朗读中通

6、课文、理解课文。四、研读赏析文章结构《咬文嚼字》全文8段,分三部分。第一部分1——5。实例说明咬文嚼字的效果。第二部分6——7段,正反说明咬文嚼字的重要性。第三部分,第8段,对文学作者的要求和希望。(一)第一部分可以分三层。实例说明咬文嚼字的效果。 第l、2段为第一层次。文章开头先举郭沫若听从一位演员的建议,把“你是没有骨气的文人!”改为“你这没有骨气的文人!”通过这个例子研究炼字的道理。说明“你是什么”句式,“不带情感判断”,而“你这什么”句式则“表现着强烈的情感”。朱光潜先生为了证明不同句式可以有

7、不同意味的道理,不是只作理论上的分析,而是又列举了《水浒传》中石秀骂梁中书、杨雄醉骂潘巧云所用的“你这什么”句式以表达极端憎恶的感情的例子。分析第一层(1、2段):更替文字意味不同。1.用“这”和“是”在不同的语言环境中,有什么区别?有什么启示?①“你这没有骨气的文人”。——语气坚决。②六个“你这……”。——感情强烈。③“你是个好小子。”——表假定语气。启示:思想感情不同④“你有革命家的风度”改为“你这革命家的风度”。——结构不同,不合逻辑启示:连郭沫若用好一个字也颇费周折,说明用好语言文字很不简单,

8、一定要细细品味,要有一字不肯放松的谨严态度。2.作者列举改字不当之例,常常用怎样的写作方式?作用何在?对比;正误比较分析,使之更有说服力。3.所举例子的共同点是什么?给我们怎样的启示?例子来源于名家名篇。启示:要注意资料的积累、梳理。本文的材料丰富,无论是记忆中的,还是资料中的,都得有资料。如文中的《红楼梦》、《水浒》、《屈原》、《史记》用心用情服务教育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必修5畅言教育等。积累知识的方式:笔记、卡片、索引等。  第二层次3、4段,列举了《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