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提高语文教师的传统文化底蕴》+论文

《怎样提高语文教师的传统文化底蕴》+论文

ID:36986101

大小:33.50 KB

页数:7页

时间:2019-05-04

《怎样提高语文教师的传统文化底蕴》+论文_第1页
《怎样提高语文教师的传统文化底蕴》+论文_第2页
《怎样提高语文教师的传统文化底蕴》+论文_第3页
《怎样提高语文教师的传统文化底蕴》+论文_第4页
《怎样提高语文教师的传统文化底蕴》+论文_第5页
资源描述:

《《怎样提高语文教师的传统文化底蕴》+论文》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怎样提高语文教师的传统文化底蕴中华文化源远流长,传统文化博大精深。从中国在世界的影响看,最受人尊敬和影响力最大的是中国的传统文化。中国的古典名著,数百年来风靡日本、菲律宾等国,历久不衰。传统文化渗透到了军事、政治、文化、商业、教育和宗教等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1991年海湾战争期间,美军排以上军官人手一册《孙子兵法》,世界上装备最先进国家的军队,最需要的恰恰是两千多年前中国军事家的聪明和智慧。而在国内,许多优秀民族传统文化正在消失。现在的高中生文言文阅读理解丢分非常严重,有的大学生连写信都成为问题,阅读古籍文献更是感到困难。许多青少年很少了解自己的传统文化,用方块汉字传承的中

2、华民族几千年的文化史正面临断链的危险。《语文新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它兼顾语言与文化的层面,阐释了语文是语言和文化的综合体,它既有工具性又有人文性。语文是民族文化的载体,而民族优秀传统文化是语文的灵魂。这就要求我们在语文教学中,不仅要注重知识的传授、运用和语感的培养,也要让学生“认识中华文化的丰厚博大,吸收民族文化智慧”。也要承担起“体认中华文化、厚植传统精神”的重任。民族文化的传承、发展和创新,很大程度上依赖于语文。站在时代的讲台,手执教材的语文教师,应该义不容辞地担当起这一历史

3、使命。下面,就对联与语文教学的融合来谈谈传统文化与语文教学的关系。对联是我国所特有的一种文艺形式,是我国文化宝库中一颗璀璨的明珠。近年来,对联在高考中也屡屡出现,所以,语文教学必须进行对联教学。那么,对联对语文教学又有怎样的作用呢?(一)对联在语文课文教学中的作用。1.运用对联导入新课,直截了当,引出课题,激发兴趣在教学《勾践灭吴》时,我用蒲松龄的座右铭“有事者,事竟成,破釜沉舟,百二秦关终属楚;苦心人,天不负,卧薪尝胆,三千越甲可吞吴”作为导入语,让学生猜联中的两个人物(项羽和勾践),自然地导入新课。2.运用对联介绍作品、作者、写作背景学习《鸿门宴》我用“刚正不阿,留得正

4、气凌霄汉;幽而发愤,著成信史照尘寰”问学生对联写的是哪位历史人物?联中涉及到哪部作品?(写的是司马迁,而“信史”指的就是《史记》或叫《太史公书》)3.利用对联增添语文课堂的趣味性课文《孟子见梁惠王》中,讲到“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时,串讲八德故事,引用对联“一二三四五六七,孝悌忠信礼义廉。”请学生回答对联的意思。(清朝,临池王半朝为显示他家有文有武,建造了一座功德牌坊,请蒲松龄题副对联。蒲松龄知道:这王半朝排行第八,为人狡诈霸道,人称“王八”。就写了“三朝元老”四字,然后写下一副对联:“一二三四五六七,孝悌忠信礼义廉。”王半朝以为这是称颂王府的,就请有名的工匠把这

5、副对联刻在牌坊上。大家仔细一琢磨,不禁大笑起来。原来,上联隐“八”,即忘(王)八;下联隐“耻”,即“无耻”。整个对联的意思是:三朝元老,王八无耻。)这样,不仅教育了学生做人的道理,同时也增添了语文课堂的趣味性,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4.利用对联分析概括课文内容在学习完诸葛亮的《出师表》之后,我让同学们每人创作一副对联,对联的内容可以是写诸葛亮其人其事,也可以是针对《出师表》这篇文章,还可以是写三国故事。有位同学写道:“点点滴滴,一心一意,谁人知老臣苦心;勤勤恳恳,三令五申,只堪叹相父沾巾。”上下联工整对仗,同时又把诸葛亮的形象刻画得入木三分。5.利用对联揭示主题和思想感情分

6、析宋朝范仲淹的《岳阳楼记》课文时,可用清人陈大纲的题岳阳楼联:“四面湖山归眼底,万家忧乐到心头。”联语高度凝炼集中,可将前句作为写景部分的概括,后句作为议论部分的概括。并告诉学生,联中“忧”“乐”两字来自本文中的千古名句“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用联突出强调了作者的忧乐情怀,这样联文并举,相得益彰,对课文的分析就更加清晰、透彻,学生对课文的主题、作者的思想感情印象就更加深刻。(二)对联在语文作文教学中的作用。1.对联故事丰富了学生的写作素材,开阔了学生的视野北京“老舍茶馆”中的两副对联是回文对联,顺读倒读妙手天成。一副是:“前门大碗茶,茶碗大门前”,此联把茶馆的坐

7、落位置、泡茶方式、经营特征等都具体地体现出来,令人叹服。另一副是:“满座老舍客,客舍老座满”,既点出了茶馆特色,又巧妙地糅进了人们对老舍先生艺术的赞赏和热爱,堪称一绝。2.提高学生锤炼语言的能力,培养学生修改文章的习惯“文章不厌百回改”,曹雪芹写《红楼梦》于悼红轩中批阅十载,几易其稿,他说:“字字看来都是血,十年辛苦不寻常。”道出了写作和修改的艰辛。有一次我用一副冠顶联“合分聚散随天意,利弊权衡靠人谋”作为例子让学生讨论,有位学生建议把“随”字改为“非”字,使我深深感到现代中学生具有一种不信命运、敢于奋斗的拼搏精神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