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36985875
大小:16.68 KB
页数:3页
时间:2019-05-17
《高中英语课例分析报告》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一、学生分析授课对象为高二(12)班的学生。高二(12)班为理科班,男生较多,英语基础较差,对英语不太感兴趣。大部分学生的思维活动、表现欲望和合作精神在平时的教学中表现很好。根据这些特点,我采用与新课标要求相一致的新的教学方式,即活动式的教学法和任务型教学法相结合的方法,调动全班学生的积极性,在师生互动、生生互动中实现教学任务和目标。二、教材分析本节课的授课内容为定语从句中的一个重点也是难点的内容:定语从句中关系代词和关系副词的用法及区别。对于该内容学生半知半解,加上语法容易让人觉得枯燥,学生对此内
2、容有排斥畏难心理。尤其是当先行词一样时,该用关系代词还是关系副词是一个难点。三、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让学生弄清楚定语从句中关系代词和关系副词的用法;2.重点是定语从句中关系代词和关系副词的区别。过程与方法:1.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和协作学习的能力;2.培养学生质疑意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归纳问题的能力。情感价值观: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培养学生的爱校情感。四、教学策略和方法本节课的教学以学生为中心,以问题为出发点,使课堂教学过程成为学生自主地进行信息加工、知识意义构建、归纳能力发展的过程。教师在教学过
3、程中则适时介入,引导、启发、组织、帮助、促进。随堂进行小组指导,一方面参与学生的讨论,更给学生以个别辅导,以帮助学生解决学习过程中的难题。通过演示法把制作的课件、学生的作文等显示给学生看,便于学生对知识的把握,并从中获得启迪,从而解决问题。通过小组协作法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从而内化而形成学习成果,并将其在全班学生中展示,使学生获得成功的喜悦,从而激发学生的后续学习热情。通过任务驱动教学法将所要学习的新知识隐含在一个或几个问题之中,学生通过对所提的任务进行分析、讨论,并在老师的指导、帮助下找出解决问题
4、的方法,最后通过任务的完成而实现对所学知识的意义建构。五、教学过程Step1Lead-in导入在上课前几分钟,我播放了学生们都非常熟悉的周杰伦的歌《青花瓷》。上课时,很自然地询问学生是否知道这首歌和周杰伦。学生们非常高兴,也非常积极地回答相关问题。课堂气氛很好,也达到了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同时引入这节课的课题的目的。与此同时,在屏幕上展示相关句子,如:1.ThesongissungbyJayChou.2.JayChouisafamoussinger.然后,提示学生可用另一种表达方式来表述同样的意义,
5、由此引出定语从句ThesongissungbyJayChouwho/thatisafamoussinger.教学意图:吸引学生注意力,激发学习兴趣,同时引出本课教学内容。Step2ReviewandPresentation在第一步之后趁热打铁,让学生分析该定语从句中的先行词,关系代词等,让学生复习与定语从句相关的内容,此时重点复习关系代词和关系副词,并将其写在黑板上。然后用图片帮助学生复习关系代词和关系副词的用法。具体做法是在屏幕上展示学生熟悉的人、物和地点,图片下给出相关的句子让学生恰当的使用关系
6、代词或关系副词填空。如:人--姚明,句子:YaoMingisabasketballplayerwho/thatisverypopular.物---电脑,句子:Thisisacomputerwhich/thatIoftenusetosurftheInternet.地点---九寨沟,句子:Ican’tforgethedayswhen/duringwhichIvisitedJiuzhaigou.地点---鸟巢,句子:Doyouknowthereasonwhy/forwhichpeoplecallitthe
7、Bird’sNest?在用定语从句描述图片时,帮助学生分析关系代词和关系副词在从句中所充当的成分,同时为下一步总结在定语从句中何时使用关系代词和关系副词作铺垫。教学意图:用学生熟悉和喜欢的人、物、地点的图片,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用定语从句描述图片可帮助学生复习定语从句中关系代词和关系副词的用法,同时让学生自己总结在定语从句中何时使用关系代词和关系副词。Step3Consolidation为了检验学生是否真正掌握了关系代词和关系副词的用法,我在屏幕上给出了两组先行词一样的句子,即:a.1.Thisi
8、sthehouse______hevisitedlastyear.2.Thisisthehouse______hewasborn.b.1.Doyoubelievethereason______hehasexplainedtoyou?2.Doyoubelievethereason______hecamelate?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讨论分析,最后给出答案。事实上,学生很快给出了正确答案,说明学生对此内容掌握地很好,而且学生信心很足。在此基础上,我问他们是否愿意尝试更具挑战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