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设计——李碧芳

教学设计——李碧芳

ID:36983280

大小:45.50 KB

页数:5页

时间:2019-05-05

教学设计——李碧芳_第1页
教学设计——李碧芳_第2页
教学设计——李碧芳_第3页
教学设计——李碧芳_第4页
教学设计——李碧芳_第5页
资源描述:

《教学设计——李碧芳》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教学设计《中华文化的勃兴(一)》泾源县第一中学李碧芳中国文化的勃兴(一)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掌握商朝甲骨文、金文、夏历、商朝的历法、24节气、扁鹊和“四珍法”、诗人屈原和《离骚》、春秋战国时期的“钟鼓之乐”。2、能力目标:通过引导学生探究中国文字的起源,培养学生质疑历史问题的能力;通过指导学生制作专题知识表格,整理归纳本课所学历史知识内容,使学生掌握制作表格的技能。3、情感、态度、价值观:甲骨文是古老的文字,汉字由此而来。汉字在世界文字史上独具一格,由此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民族自信心;通过引导学生从现实生活中寻找历史,激发学生对历史学

2、习的兴趣。重点难点:1、重点:甲骨文和诗人屈原2、难点:内容多、头绪杂、难于掌握。课前导学:1、指导小组成员搜集有关日食、月食的文字资料或图片,并研究搜集到的资料,理解什么是日食、月食。2、指导部分学生在课堂上向全班同学介绍日食、月食。3、指导学生向家长、邻居或其他途径收集我国有关24节气的民间谚语、风俗习惯。教学准备:教师:日历一张,竹木简、丝帛(仿制品)。学生:木板(石板)、绳子、刻刀、白纸、彩笔(自己比较喜欢的颜色)。教学方法:谈话法、提问和活动探究法。板书设计:一、文字的演变1、甲骨文商朝文字可考的历史2、金文商周时期大篆二、天文、

3、历法和医学1、天文夏历:日食商朝:日食、月食2、历法夏历(农历)→商朝历法:大小月→战国:24节气2、医学春秋战国扁鹊四诊法:望闻问切三、诗歌和音乐1、屈原和《离骚》战国末期楚国2、音乐“钟鼓之乐”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同学们,我们每天都在读书、写字、要接触大量的文字,文字帮助我们记事、传达信息、获取信息,文字对我们来说太重要了。老师有个疑问,我们的祖先在没有文字产生之前是如何记事、传达信息的呢?(学生猜测)可以结绳记事,可用图画表示……可摆石头……下面让我们来做个尝试。要求先设计一个情节,例如:你到你的朋友家约他明天一起去游泳,但朋友不在

4、家,怎样让他回来之后知道你的来意呢?(条件是不能用现代通用文字)请同学们重新设计一个情节,用你自己的方式表达出来,然后以组为单位,互相猜一猜,看能否交流。(学生分组活动):有的结绳、有的在纸上、在木板上画图、刻符号并涂上色彩……互相猜测彼此所要表达的意思。(教师也参与进来,形成探究合作的融洽气氛)(活动后)同学们想出许多办法,你愿意展示自己的设计,让大家猜一猜吗?一位同学到前面演示了结绳记事,另两位同学在黑板上画简笔画之后,请同学们猜测所要表达的意思。(学生积极参与、展开丰富的想象,在交流中体会探究学习的乐趣)。通过实践尝试,你有什么感受呢

5、?(学生)我们的祖先很聪明,但这些方法太麻烦,而且表达不清意思,容易引起误会。二、教学新课(一)文字的演变由此看来文字的产生是十分必要的。而这些刻画符号是早期文字的雏形(出示刻画符号)。我们现在所能看到的比较成熟的文字是什么呢?商朝的甲骨文。对!是商朝的甲骨文。我们今天用的汉字就是从甲骨文发展来的。甲骨文是三千多年前的文字,但是它被发现的历史仅有一个世纪。大约一百多年前,一位学者、古物收藏家王懿荣得了疟疾,在他吃的中药里,有一味药叫做“龙骨”。“龙骨”身上的很多刻画的伤痕,引起他的极大兴趣,经过研究,他认定“龙骨”上的刻画是已经失传的中国古

6、代文字,就用24两银子买下12片“龙骨”。从此,论斤卖的“龙骨”身价倍增,成为按字论价的古董。这些文字刻写在龟甲或兽骨上,学者们送给它一个贴切而又响亮的名字——甲骨文。那么,甲骨文是在什么地方发现的呢?甲骨文到底什么摸样?请看书上“马”字的演变。早期甲骨文中的“马字给你们的感觉怎样?一匹马的写真。这就是象形字。类似的还有日、月、羊等等。我们再来看看这些甲骨文是怎样写在甲骨上的?(学生观察教材彩图8回答)甲骨文是干什么用的,有什么价值。请同学们阅读书上的自由阅读卡。甲骨文是我们了解商朝历史的重要资料。据此,我们还可以向世人宣布一个什么重要结论

7、?我国有文字的历史是从商朝开始的。甲骨文是商朝人刻写在龟甲或者兽骨上的文字。我们知道商朝人还有什么文字?对!是“金文”,也称“铭文”。(指导学生看青铜器插图)这种文字比甲骨文更规范,多见于商周时代的青铜器上。自西周晚期,有人将文字统一整理成一种式样,这种字体统一称为“大篆”。文字的出现,反映了文明的进步,成为人类进入文明的重要标志。同学们看书上“马”字的演变,金文与大篆比有什么变化?(学生观察回答)方形圆形的团块被线条所代替,曲折象形的线条被拉平,象形程度逐渐降低,更加抽象化。战国时期,人们的书写材料又发生什么变化?战国时期,人们用毛笔蘸墨

8、,在竹简或丝帛上书写,出现了竹书和帛书。(出示竹简或丝帛为材料的书写实物或照片)组织学生讨论:说一说,竹帛书比甲骨文、金文进步在哪里?(学生回答后总结)⑴甲骨文、金文用料笨重且少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