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36981659
大小:34.50 KB
页数:8页
时间:2019-05-03
《说课稿《爱莲说》》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爱莲说》说课教案衡山县实验中学袁小谷各位老师,我今天说课的课题是《爱莲说》。下面,我将从教材分析、教学方法、教学过程、教学评价与反思和远教资源的作用五个方面对本课的设计进行说明。一、教材分析1、课文特点初中语文课程标准要求:“诵读古代诗文,有意识地在积累感悟和运用中,提高自己的欣赏品位和审美情趣”。可见对于古诗文,诵读是最基本的学习方法。《爱莲说》是篇文质兼美的小品文,是宋哲学家周敦颐的名篇,是我国古代文学作品中的精品之一。作者采用了托物言志的手法,表达了自己洁身自好,保持高尚情操的人生追求。尤其是它那精练的语言,骈散相间的句式,更是令人赞叹。基于此,我将这节课的教学目标确立如
2、下。2、教学目标知识和技能:积累文言词语,理解文章内容,了解什么是“托物言志”。8过程和方法:反复朗读以至成诵。整体感知课文,理解精美语言特色。情感态度价值观:感受到文章的美,并领悟短文所表现的作者的志趣和情操3、教学重难点(1)诵读全文,把“莲”美的形象,优美语言的欣赏,作者的志趣和情感作为本课的教学重点(2)以花喻人的含义及托物言志的写法作为本课的教学难点。二、教学方法这篇美文我将采用创设情景法、诵读法、点拨探究法,运用远教资源、借助多媒体教学手段进行教学。创设情景法:创设“清新、朴素、高雅”的情境,将学习者引入“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的境界。从而让学生产生朗读欲望和不
3、断探究的欲望。诵读法:教学千法,朗读为本。朗读教学法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语感美,引导学生在朗读中感知,在感知中领悟。也就是说,学生对课文的感知是通过读来完成的。(没有朗读就没有语文)8点拨探究法:所谓“点”就是点击要害,抓重点。所谓“拨”就是拨疑难,排障碍。“点拨探究法”能启发学生脑筋,自己进行思考与探究,充分发挥教师的引导性和学生的主体性。在本文的学习中,我们主要点拨探究的是难句以及作者的思想感情,从而使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内容,领会课文主旨。三、教学过程我的整个教学过程是这样设计的1、创设情景引新课创设情景导入新课。带学生置身于教学内容相应的情景之中,吸引学生走进文本。课件制作重在
4、渲染气氛,力争让人产生清新,朴素,高雅而令中学生喜爱的视觉听觉效果。首页面的背景图像设计为一汪暗绿的静水和碧绿宽大的荷叶衬托下的几朵硕大,含苞欲放的莲花,再配上音乐。画面反复出现碧叶衬托下的鲜艳的莲花,雨中的莲花,含苞的莲花,盛开的莲花等画面,将学习者引入“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的境界。从而让学生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接受美的文学氛围的熏陶。设计理念:从农村中小学远程教育资源服务平台中下载关于“莲”8的美图再配上古筝独奏《出水莲》,把学生带入情境,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这环节紧扣喻“抽象教育”于“形象教育”的教学理念2、感知领悟在诵读第一、课件展示配乐范读,把无声的文字变为有声
5、语言,生动地再现作者的思想感情。读时请学生注意字词读音,注意感受语意。第二、学生在课后注解的帮助下寻疑自由诵读,了解文章内容,把握“莲”美的形象。多媒体展示重要字词句。第三、全班齐读,要求字正腔圆,读出文字的美和“莲”的形象美,初步理解作者志趣和情操。(老师点评、纠正、小结)第四、点评完后请个别同学到讲台上诵读表演。设计理念:遵循朗读要“切乎声”,更要“深乎义”的理念。运用远教资源网中的视频资料,给课堂营造一种美的文学意境,让学生在诵读中接受优美语言的熏陶,进而了解课文内容,理解作者情感。3、探究解决重难点这一部分,我有梯度的设计了四个问题:(通过悟读、读悟,让学生采用自主、探究
6、的学习方式互相解答,教师“引而不发”8,只把获得结论的途径指给学生,促其自求,使其自得,从中悟出真知。)①问题1:题目是“爱莲说”作者为什么爱莲?它有哪些品质?作者从哪几个方面进行具体描绘的?此问题设计的目的是——学习莲花的高洁品格,培养“出淤泥而不染”的良好的道德情操。总结让学生明确:作者爱莲,也在赞颂莲,因为莲花不仅姿态美丽,而且更因为莲的品格高尚。我们要注意带着赞美之情来读这个长句。(予独爱……)②问题2:课文写了莲,还写了哪几种花?分别比作什么?这三种人分别代表了哪三种处世的态度?[回答:还写了菊和牡丹。分别比作君子、隐逸者、富贵者。③问题3:文章题为爱莲说,为什么还要写
7、其他花呢?(作者写莲,同时又写菊、写牡丹的用意是什么呢?用作陪衬。菊正衬,牡丹反衬。这样,更能突出莲的君子的品格。)回答此问题后齐背这三个排比句。(予谓菊……君子者也)④问题4:找出课文中的原句,体会作者对三种花各持什么态度?8(答:“菊之爱……宜乎众矣。”在这三句之前,作者有一个表示感叹的词"噫!"表示作者要发表感慨了。他的感慨是什么?引导生答:真正的隐士较少,贪图富贵、追求名利的很多,像我这样的几乎没有了。)进行小结后(齐读噫……)以花喻人、托物言志的写法(突破本课的教学难点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