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角形的内角和》教学设计及反思1 (1)

《三角形的内角和》教学设计及反思1 (1)

ID:36975846

大小:28.50 KB

页数:3页

时间:2019-05-04

《三角形的内角和》教学设计及反思1 (1)_第1页
《三角形的内角和》教学设计及反思1 (1)_第2页
《三角形的内角和》教学设计及反思1 (1)_第3页
资源描述:

《《三角形的内角和》教学设计及反思1 (1)》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三角形的内角和》教学设计及反思教学目标:1、通过“算一算,拼一拼,折一折”等操作活动探索发现和验证“三角形的内角和是180度”的规律。2、在操作活动中,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动手实践能力,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并运用新知识解决问题。3.使学生有科学实验态度,激发学生主动学习数学的兴趣,体验数学学习成功的喜悦。教学重点:探究发现和验证“三角形的内角和180度”这一规律的过程,并归纳总结出规律。教学难点:对不同探究方法的指导和学生对规律的灵活应用。教具学具准备:课件、学生准备不同类型的三角形各一个,量角器。教学过程:一、创设情景,引出问题1、课件出示三角形的争吵画面锐角

2、三角形:我的内角和度数最大。直角三角形:不对,是我们直角三角形的内角和最大。钝角三角形:你们别吵了,还是钝角三角形的内角和最大。师:此时,你想对它们说点什么呢?2、引出课题。师:看来三角形里角一定藏有一些奥秘,这节课我们就来研究有关三角形角的知识“三角形内角和”。(板书课题)二、探究新知1、三角形的内角、内角和(1)什么是三角形内角(课件)三角形里面的三个角都是三角形的内角。为了方便研究,我们把每个三角形的3个内角分别标上∠1、∠2、∠3。(2)三角形内角和(课件)师:内角和指的是什么?生:三角形的三个内角的度数的和,就是三角形的内角和。2、看一看,算一算。师:算

3、一算两个三角尺的内角和是多少度?(课件)学生计算师:是不是所有的三角形的内角和都是180°呢?你能肯定吗?(预设)师:大家意见不统一,我们得想个办法验证三角形的内角和是多少?可以用什么方法验证呢?3、操作验证:小组合作。选1个自己喜欢的三角形,选喜欢的方法进行验证。(老师首先为学生提供充分的研究材料,如三种类型的三角形若干个(小组之间的三角形大小都不相同),剪刀,量角器,白纸,直尺等,以及充裕的时间,保证学生能真正地试验,操作和探索,通过量一量、折一折、拼一拼、画一画等方式去探究问题。)4、学生汇报。(1)教师:汇报的测量结果,有的是180°,有的不是180°,为

4、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师:有没有别的方法验证。(2)剪拼a、学生上台演示。B、请大家四人小组合作,用他的方法验证其它三角形。C、展示学生作品。D、师展示。(3)折拼师:有没有别的验证方法?师:我在电脑里收索到拼和折的方法,请同学们看一看他是怎么拼,怎么折的(课件演示)。(鼓励学生积极开动脑筋,从不同途径探究解决问题的方法,同时给予学生足够的时间和空间,不断让每个学生自己参与,而且注重让学生在经历观察、操作、分析、推理和想像活动过程中解决问题,发展空间观念和论证推理能力。) 师:此时,你想对争论的三个三角形说些什么呢?5、小结。三角形的内角和是180度。三、解决相关问

5、题1、在能组成三角形的三个角后面画“√”(课件)2、在一个三角形中,∠1=140°,∠3=25°,求∠2的度数。(课件)3、一个等腰三角形的风筝,它的一个底角是70°,他的顶角是多少度?(课件)四、练习巩固1、看图,求三角形中未知角的度数。(课件)2、求三角形各个角的度数。(课件) 五、总结。师: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六、板书设计:三角形的内角和是180°教学反思:设计教学三角形的内角和时,我想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应让学生体会到新课程标准所提倡的:“经历观察、实验、猜想、证明等数学活动过程,发展合情推理能力和初步的演绎推理能力,能有条理地、清晰地阐述自己的观点。”的学习

6、能力。实际教学下来,我有以下几点认识: 1、激发了学生探究知识的欲望。 我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实际,精心设计,创设情境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主动地投入学习,整个教学过程中,本着“学贵在思,思源于疑”的思想,不断创设问题情境,让学生去实验、去发现新知识的奥妙,从而让学生在动手操作、积极探索的活动中掌握知识,积累数学活动经验,发展空间观念和推理能力。 2、学生对本节课的内容掌握运用较好。 从课后学生对本节课内容的理解和作业的质量来看,绝大部分学生都已较好的理解掌握该内容  ,达到了预设的教学目标。3、不足的地方。    考虑到课堂教学时间和任务的关系,本堂课中没有

7、彰显学生的主体地位,而是老师完全运用课件指引学生前进,没有完全放手让学生去动手操作。应该让学生从被动学习者的角色,转入主动学习者的角色之中。这样既能使学生很好的掌握知识,又能使学生激发兴趣,提高积极性。老师的评价语言和方法都太单一,激励性评价没有层次。语言表达还不够精炼,练习题的设计不够科学合理。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