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36967872
大小:43.50 KB
页数:9页
时间:2019-05-05
《鲁迅 风筝 教案》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鲁迅风筝教案【教材分析】 《风筝》写于1925年1月24日,2月2日发表在《语丝》周刊第十二期,副题是《野草之九》。据网上资料(钱树理等考究)称,鲁迅是在与弟弟周作人因性格、志向不同而决裂后,内心感到烦恼、愤怒而又对弟弟舍不得情况下写下的。文章是通过风筝事件的叙述和严肃的自我解剖,批评了那些受封建教育思想影响、无端压制子弟的父兄,抒发了因四周的寒威和冷气而形成的无可把握的悲哀,表达了对冷酷现实的极端憎恶和对春日温和的热烈憧憬。 这篇散文中,有鲁迅的兄弟之情,有游戏之于儿童的意义,有鲁迅的自省精神,有鲁迅对小兄弟身受“虐杀”却无怨恨的深沉感慨。 文
2、章说的是小时候不许小兄弟放风筝,不准小兄弟弄这种没出息的玩艺,行为十分粗暴。待到明白游戏之于儿童的意义,鲁迅醒悟过来,自己当年的行径,简直是“对于精神的虐杀”。虽然事隔久远,鲁迅还是一心想补过,然而小兄弟却全然忘却,“我”的沉重的心只得一直沉重下去。 从手足之情上看,当年不许小兄弟放风筝,是为小兄弟有出息,那气恨,是恨铁不成钢。一旦明白自己错了,虽是几十年前的往事,虽为兄长,也要讨小兄弟宽恕。同胞手足之情溢于言表。 从游戏的意义上看,“游戏是儿童最正当的行为,玩具是儿童的天使”,游戏实在出于儿童天性,游戏使儿童活泼、健康、聪明。因此不准游戏,无异于虐
3、杀儿童天性。鲁迅看到外国的儿童教育主张,认识了中国旧式教育的落后,愿中国的儿童教育改变落后的偏见,愿儿童精神从此不受压制,从此能够健康成长。 从鲁迅的自省精神看,鲁迅是严于解剖自己的,严于自省的,往事,小事,都一丝不苟,知错必改,郑重其事,这种精神非常可贵。 从小兄弟身受“虐杀”却毫无怨恨这种现象上看,鲁迅的感慨尤其深沉,文章就落脚在这一点上,留下无尽的悲哀和发人深思的问号。小兄弟为什么全然忘却?原来他偷做风筝,自己也并不认为正当,以为兄长该管,因此并不耿耿于怀。 大凡鲁迅的作品都有他独特的、深刻的社会认识,文章中也常常表达着深层的思想含义与道理
4、。《风筝》是学生升入中学第一次接触到的鲁迅的作品。要求学生在学习时,能够理解儿童热爱玩具、喜欢游戏的天性;认识封建思想意识对这种天性的妨害和摧残。能够了解文中过渡段的特点及作用和首尾照应的写作特点及作用。在教学时,教师应结合文章的难度,在课前简明扼要地介绍鲁迅的生平,并结合鲁迅的童年生活讲述与课文有关的内容,自然导入对课文的学习,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在整体把握课文时,不要求学生一下子理解透彻,而是要做到“文火炖汤慢慢开”,在整体感知的基础上,探究一个个局部性问题,进而引导学生理解深层含义、理解全文。【教学要求】一、知识目标 1.积累词语,掌握“丫杈、寂寞
5、、憔悴、肃杀、诀别、嫌恶、什物、惊惶、瑟缩、傲然、虐杀、宽恕、恍然大悟、苦心孤诣”等词语的读音、字形、词义。 2.理解本文的主旨。二、能力目标 1.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要在整体感知课文内容的基础上,体会文中所蕴含的浓浓的亲情。 2.初步掌握圈点勾画的学习方法。 3.借鉴本文在铺陈误会和冲突中写亲情的方法。三、情感目标 感受文中浓浓的同胞手足之情,学习鲁迅严于自省、知错必改的情操与美德。【教学重点】 1.整体感知文意,体味本文在兄弟间发生的误解冲突中展现的浓浓的亲情。 2.引导学生初步掌握圈点勾画的阅读方法,在自主阅读中质疑问难,深
6、入探究。【教学难点】 1.理解本文含蓄深沉的立意。 2.揣摩文中艰深难懂的语句,理解其深刻内蕴。【教具准备】 多媒体CAI课件、录音机、示范朗读磁带、打印好的文字资料【教学方法】 分组合作探究。 讨论法与点拨法相结合。本文难点较多,对于七年级学生来说,可能在通读两遍后,仍然难以把握文章的要点,因此,可先让学生把不太懂的地方画出来,然后质疑问难,合作讨论。采用先整体感知课文然后研究具体问题的思路进行阅读。对少数需要联系特定写作背景来理解的疑难语句,教师宜作必要的引导、讲解。【课前准备】 请同学们自由组合,4至6人为一个小组,围坐(成半圆
7、形,学生面向黑板)一起,便于课堂上的讨论、合作、交流和探究【课时安排】 两个课时【教学过程】 一、课文导入 多媒体显示: 你放飞一个你, 我放飞一个我; 蓝天真小呀, 你看…… 我们快活的姓名, 正在悄悄靠近; 它们在说悄悄话呢! 不信? 你把耳朵贴在线上, 听听…… 教师要求学生猜读诗题,学生明确:《放风筝》。 同学们,你们玩过风筝吗?风筝是报春的天使,孩子们因为渴望春姑娘的来临,才用风筝去迎接她,打扮她,赞美她。可是有个孩子却无端地被剥夺了玩风筝
8、的权利,让我们去看个究竟吧。二、作者、作品简介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