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课美好的家乡长长的路说课稿

第2课美好的家乡长长的路说课稿

ID:36966956

大小:29.50 KB

页数:3页

时间:2019-05-05

第2课美好的家乡长长的路说课稿_第1页
第2课美好的家乡长长的路说课稿_第2页
第2课美好的家乡长长的路说课稿_第3页
资源描述:

《第2课美好的家乡长长的路说课稿》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美好的家乡《长长的路》教学说课稿一、教材分析。本课是江西版美术第九册第2课的内容,本教材对五年级的学生来说,他们平时注意到了:“近大远小”这种现象,教师此时以大量的感性认知引起学生的兴趣后再讲解“近大远小”的透视原理。通过反复观察与提问的方式加深学生的印象,在引导学生观察时,何以有不同的引导方法,如讲解马路近处宽,远处窄,树近大远小,这非常容易引起学生的共鸣。本课应使学生在一种轻松的气氛中学到知识。二、教学目标。1.能力目标:引导学生通过细致的观察,理解掌握透视规律。2.知识目标:结合校园建筑物,学习方形物体的透视现象和规律,了解透视的基本知识。3.情感目标:让学生认识到透视知

2、识来源于生活,并学会用透视知识美化生活,热爱大自然的美好情操。教学重点和难点重点:引导学生观察事物,认知景物“近大远小”的透视原理。难点:对“近大远小”现象,从理论到实践认识的掌握。教具学具准备教师准备:几幅范画、纸张、笔。学生准备:画夹纸张或速写本、笔。三、教学方法:五年级学生对美术作品和美术现象只能进行简单的欣赏和评述,但对美术作品的文化内涵的理解有一定的难度,因此采用以下方法为主进行教学。1、直观教学法:利用课件中的大量图片进行直观教学。最大限度的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并渗透知识教学。2、练习法:学生在老师的指导下,运用学过的知识和技能,进行绘画创作等练习。是学生获得操作

3、体验,加深对美术的理解,形成技能和发展能力。四、学法指导:1、自主探究学习:运用探究式学习方法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训练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2、合作交流学习法:在学习活动中让学生通过相互交流,听取不同的看法,分享彼此的经验,拓宽学生的思路,达成教学目标。五、教学过程:(一)组织教学,导入主题上课时,在学校操场集合,教师指导学生观察校园道路、教学楼,分析近大远小、近宽远窄、近高远低。师:你想知道什么是透视吗?观察校园的景物,看看近的景物和远的景物有什么变化?生:近的大远的小,近的高远的矮。师:景物都有近大远小的透视原理,大的有房子,小的有火柴盒等等。(二)学习透视与练习

4、教师向学生传授知识点、了解透视术语。1.视点:观察者眼睛的位置。路的透视作用2.视平线:目光平视前方,在假想画面上与视点等高的一条水平线。在开阔的野外,视平线是与地平线重合的。3.主点:由视点向正前方延伸一条视中线,与视平线相交的一个点。4.余点:方形物体的两组水平平行线向左右两边分别聚集并在视平线上消失的两个点。请学生观察校园里的教学大楼和树木,并找出自己所处位置的视点、心点、视平线。教师小结:在日常生活中,我们看同样大小的物体,近处的大,远处的小;同样高的物体,近处的高,远处的矮。这种现象就是透视变化,而“近大远小”就是透化中最基本的规律。(三)探究与表现1.观看各教学楼不

5、同的位置、角度所呈现出的透视变化。师生讨论、观察透视现象,强化学生空间思维的形成。2.平行透视;把物体放平,正面面对学生。小组讨论,回答问题。生:上下线和视平线保持着平行关系,平行透视有1个消失点。生:两边的竖线与视平线垂直,两侧的边线呈倾斜状,慢慢延长向心点集中,消失于心点。教师小结:两位同学回答都正确;方形物体的一组边,如果与我们成平行状,那么它的另一组边则逐渐消失于心点,离我们近的线段就长,离我们远的线段就短,这种现象就是平行透视。3.成角透视;物体的一角对着学生。路的透视作用生:上下边和左右边的线变的倾斜了,延长线分别向视平线左右两点集中,成角透视有2个消失点。生:没有

6、平行线,都垂直于水平面。教师小结:回答的很正确;物体的一角与我们正对,倾斜线延长并向视平线上的左右两点消失,这种透视现象叫成角透视。六、知识扩展与小组竞赛:1.你热爱我们的校园吗?我们的校园美吗?你们想表现它吗?学生学习兴趣高涨,表现欲望强烈。2.我们分成四小组做透视练习。3.学生作业,教师辅导。(通过学习透视,思路清晰,学生跃跃欲试。此时安排作业恰到好处)教师:要求同学参照学校建筑,画出一幅平行透视或成角透视的线描图。教师辅导:针对有绘画困难的学生,提醒他们透视要正确,学生重点辅导。学生动手练习,创造能力得到发挥,有利于学生个性的发展,巩固了所学知识。七、课堂小结:把自己画好

7、的作品在同学之间相互评论,每个小组找一幅有代表性的透视作品拿到前面展示,并说说一下各人的创作体会。八、趣味练习。九、教师辅导作业。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