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设计】《多收了三五斗》(苏教)

【教学设计】《多收了三五斗》(苏教)

ID:36951897

大小:122.26 KB

页数:5页

时间:2019-05-03

【教学设计】《多收了三五斗》(苏教)_第1页
【教学设计】《多收了三五斗》(苏教)_第2页
【教学设计】《多收了三五斗》(苏教)_第3页
【教学设计】《多收了三五斗》(苏教)_第4页
【教学设计】《多收了三五斗》(苏教)_第5页
资源描述:

《【教学设计】《多收了三五斗》(苏教)》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江苏教育出版社九年级(上册)畅言教育《多收了三五斗》吹麻滩中学李玉花◆教材分析叶圣陶先生创作的短篇小说《多收了三五斗》反映的是20世纪三十年代初中国农村深受帝国主义、封建势力双重剥削、压迫而日益凋敝的黑暗现实,通过“旧毡帽”朋友“希望——失望——愤懑——产生反抗”意识的心理刻画,真实反映了中国农民真实而可感的独特形象。作者反映这一独特的社会现实,是将其放在“多收”这一特定情景中去表现,这样小说的主题表达就更新颖,更深刻;作家塑造这一群性格鲜明而真实的人物形象,是通过其群体对话和心理变化来表现,可谓匠心独运。特别是小说中

2、反复叙述的“另一批人又从船埠头跨上来”“第二天又有一批敞口船来到这里停泊,镇上便表演着同样的故事”,含蓄地说明故事反映社会的广泛性和典型性。通过小说读懂人生,读懂作者,同时也读懂自己,这就是本文给我们最大的收获。◆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目标】1.朗读课文,理清小说情节;2.了解运用对话描写展示社会背景,表现人物心理,塑造人物形象,揭示深刻主题的写法。【过程与方法目标】用心用情服务教育江苏教育出版社九年级(上册)畅言教育揣摩农民群像的塑造及其表达效果。【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品味、欣赏小说的重点语段,感悟“丰收成灾”的社会根

3、源,体会旧中国农民的辛酸和不断增长的反抗意识。◆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梳理小说情节,认识“丰收成灾”的社会根源,理解小说反映的主题思想。【教学难点】1.学习小说对农民群像的塑造手法及其效果;2.体会小说运用对话展开故事的特色。◆课前准备◆制作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一、创设情景,激情导入:1.新课导入:万盛米行是苏州甪直镇一家老字号店铺,始于民国初年,由镇上沈、范两家富商合伙经营。米行规模宏大,有存放米食的廒间近百,是当时吴东地区首屈一指的大米行,成为甪直镇及周围10多个乡镇的粮食集散中心之一。米行的格局为“前店后场”

4、,前面是做买卖的店铺,后面是大米加工的工场和储存粮食的廒仓。(结合学生生活经验,引导学生对中国农村及农民的关注)大家想不想知道旧中国农村和农民的生活是什么样的?勤劳的中国农民并不吝惜自己付出的心血,然而用自己的心血多收了粮食之后能够改善悲惨的命运吗?今天我们一起走进叶圣陶先生作品《多收了三五斗》,感受旧中国的民情国运。请同学们看课文。2.介绍作者情况:叶圣陶(1894-1988)现代著名作家,儿童文学作家,教育家。原名叶绍钧,江苏苏州人。代表作品:长篇小说《倪焕之》、短篇小说《潘先生在难中》《多收了三五斗》。《稻草人》

5、是我国第一部童话集。用心用情服务教育江苏教育出版社九年级(上册)畅言教育3.课文背景:20世纪30年代初,洋米、洋面充斥中国市场,米价大幅度下跌,使大米产区失去了销售的场所。农村在帝国主义经济侵略之下,已经濒于破产。当时上海一般吃的是安南米、美国面粉、澳洲面粉,等等。正如当时有的评论文章所指出的,连年灾荒,农村中“十室九空”,“哀鸿遍野”;同时,“洋米输入……其富人仍然可以谷食饶足……”1932年邀天之幸,各地粮食丰收,可是粮价太贱,农民的贫困反而愈加深重,“放下禾镰,没有饭吃,成为农村之普遍现象”。甚至,“有许多田地

6、因为粮价太贱简直没有人去收获,恐怕收起了反而赔累”。《多收了三五斗》反映的正是当时的社会情况。二、初读课文,扫清障碍:埠(bù)头占(zhān)卜(bǔ)作梗(gěng)粜(tiào)米斛(hú)子廒(áo)间鄙夷不屑(xiè)褡(dā)裢(liàn)小囝(nān)沽(gū)拗(niù)不过呷(xiā)写(xiè)意沓(tà)髭(zī)三、细读课文,整体感知:自由朗读课文,熟悉课文情节1.小说主要叙述了旧社会江南小镇农民在“丰收”以后的什么故事(丰收给农民带来了什么)?请概括成三个画面。2.作者展开故事情节时运用最“多

7、”的描写方法是什么?明确:1.明确:米行粜米----街头购物----船头发泄运用对话描写是本文的显著特点,随着对话的逐步展开,小说的故事情节也一步步地推向高潮,旧毡帽的心理或行为也随之发生着变化。小说以旧毡帽朋友满怀希望前来占卜命运开始对话,得知米价后,“美满的希望突然一沉,一会儿大家都呆了”。希望变成了失望,话语中表现出了愤激的心理。接着“先生,能不能抬高一点儿?”又表现出了农民的哀求心理,彻底失望后只能贱卖。热闹的街道上,旧毡帽朋友的愤懑之情随着他们的话语奔涌而出;最后的船头议论体现出了自发的反抗意识。3.小说往往

8、是一个时代的缩影,本文所摄制的“缩影”里给人鲜明印象的是一个极不和谐的“多”字,比如农民粮食产量的多与所承受的税收的多矛盾,众多矛盾的多,为我们揭示了“丰收成灾”的社会根源。请摘读你能有所发现的段落,再提炼出矛盾的“多”。4.划分层次:学生回答:课文可以分为两个部分。第一部分(第l一70段),写江南小城旧毡帽朋友们被迫贱价粜米的故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