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36943832
大小:34.00 KB
页数:4页
时间:2019-05-03
《《墨竹图题诗》教学设计1》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墨竹图题诗》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反复诵读诗歌,了解古诗大意,欣赏图画,理解图解诗的诗情画意。2、能力目标:理解领悟诗意,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3、情感目标:想象古诗所表现的情景,体会作者体恤百姓的忧伤之情。4、创新素质培养目标: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教学重、难点:了解大意,把握作者对百姓的关爱之情,想象古诗所描绘的画面。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教学时间:一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松、竹、梅在中国传统文化中被称为“岁寒三友”,也是文人墨客所推崇的对象,纵观历史文坛,诗书画三绝的名家层出不穷
2、,而对图题诗更是其中的一朵奇葩。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扬州八怪”之一的郑板桥的《墨竹图题诗》,体会诗歌要表达的诗情画意。二、预习探究(1)学生自读,感知。生字:衙(yá)斋(zhāi)燮(xiè)号(háo)寒放赈(zhèn)救济(jì)遂(suì)(2)学生借助工具书理解词语。劳顿:劳累。思绪:思路。救济:用金钱或物质帮助灾区或生活上有困难的人。赈灾:赈济灾民。岿然不动:高大独立的样子。三、课外资料课件出示《墨竹图》,让学生认真观察并交流课前搜集的资料。(1)介绍作者:郑燮(1693-1765)字克柔,
3、号板桥,应科举为康熙秀才,雍正十年举人官山东范县、潍县知县,有政声“以岁饥为民请赈,忤大吏,遂乞病归。”做官前后,以书画营生。擅画兰、竹、石、松、菊等,而画竹五十余年,成就最为突出。体貌疏朗,风格劲峭。(2)图题诗:图题诗就是为一幅画题一首和画的内容差不多的诗句。墨竹:单用墨画的竹子。墨竹图题诗就是单用墨画竹子的图画上面的诗。(3)介绍背景:本诗全名《潍县署中画竹呈年伯包大中丞括》,是郑板桥在乾隆十一、二年间出任山东潍县知县时赠给包括的。潍县:今属山东省。年伯:古称同榜考取的人为同年,称同年的父辈为年伯。包
4、大中丞括:包括,字银河,钱塘(今浙江杭州市)人。进士:乾隆年间,曾任山东布政使,署理巡抚,故称“中丞”。衙斋:官衙中的书斋。些小:指官职卑微。吾曹:我们。关情:关心。当时郑板桥在山东任职,山东受灾,饥民无数,作为一名体恤百姓的县官,郑板桥整日为民奔波,白日劳顿,夜不思眠。他开仓赈货,令民具领券供给,又大兴工役,修城筑池,招远近饥民就食赴工,籍邑中大户开厂煮粥轮食之。本文记载的是又一个不寐的夜晚,听着冷雨拍打窗棂,风吹疏竹,发出萧萧之声,板桥竟错觉为百姓发出了啼寒饥号的怨声,于是提笔展纸作画,遂成此文。三、反
5、复诵读,品读古诗大意1、范读。2、练读。(1)学生自渎。(注意字音,语气,节拍等)(2)指名读(大家评议)(3)再读(小组合作,比一比谁读得好)(多种形式的诵读。促进学生积累。形成个性的体验,进一步培养了语感)3、提问:这首诗主要写了什么?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四、合作探索1、小组合作理解诗意。(小组讨论地方一起讨论)2、检查汇报。(令人感受最深的是哪句诗?读懂了什么?还有什么不明白?)3、介绍诗意。(1)自练。(2)小组内练讲。(3)指名讲。(学生是学习的主人,为学生创设自主学习的情境,尝试让学生自学,培养
6、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有助于学生学习能力的提高)4、请学生说自己感受最深的诗句,并说明理由。5、作者是怎样展开想象的?(第一句是实写,第二句是虚写,第1句是第2句发挥联想的基础)启发学生思考诗人为什么会把萧萧竹叶声联想成饥民疾苦声,而不想成别的?6、对最后一句“一枝一叶总关情”的理解。(明确似是写竹,实则写人。写诗人对百姓的仁爱之心,体恤之情。令人叹为观止,文中以竹喻人,比喻新颖奇特,把一个铮铮铁骨的文人写得极入情理,表现了他的高标挺立,特立独行,充满了爱民之气节)7、同学们,你有什么话要对郑燮先生说吗?五、
7、总结,拓展阅读1、《墨竹图题诗》表达了诗画家淡薄名利,以解除百姓之苦为己任的胸襟,以及“任风雨来袭,我自岿然不动”的气概。2、欣赏郑燮的其他有关竹子的诗歌和画作,体会其中的诗情画意。(出示课件)(1)《竹石》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板桥此诗,既赞美岩竹的坚韧顽强的精神,又自喻藐视俗见,风骨刚劲的气节。(2)《题画》信步捻来都是竹,乱叶交枝嘎寒玉。却笑洋州文太守,早向从前构成局。我有胸中十万竿,一时飞作淋漓墨。为凤为龙上九天,染遍云霞看新绿。他画的竹多是“清瘦竹”,可是
8、他写竹却不都是纤弱。这首诗的景象,可谓慷慨激昂,气势浩荡,十万翠竹,为凤似龙,翔舞九宵,绿遍天涯。(3)题画一竹一兰一石,有节有香有骨,满堂皆君子之风,万古对青苍翠色。有兰有竹有石,有节有香有骨,任他逆风严霜,自有春风消息。(4)篱竹一片绿阴如洗,护竹何劳荆杞?仍将竹作芭篱,求人不如求已。3、让生阅读有关“竹”的诗句,认真体会“竹”在古代诗句中的蕴涵。(出示课件)杜甫(唐代)绿竹半含箨,新梢才出墙。雨洗娟娟净,风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