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单元第二课《人的发现》教学设计(2014年版)

第六单元第二课《人的发现》教学设计(2014年版)

ID:36937291

大小:56.50 KB

页数:3页

时间:2019-04-28

第六单元第二课《人的发现》教学设计(2014年版)_第1页
第六单元第二课《人的发现》教学设计(2014年版)_第2页
第六单元第二课《人的发现》教学设计(2014年版)_第3页
资源描述:

《第六单元第二课《人的发现》教学设计(2014年版)》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第六单元第二课第一框《人的发现》教学设计平湖市新仓中学沈美红、陶云权、许正良2014.3.15一、【课标解读】:课标:2-3-1列举文艺复兴、科学革命、启蒙运动的代表人物,评析他们的主要成就解读:知道文艺复兴的代表人物及其作品,理解文艺复兴对人类精神觉醒的意义。二、【教材简析】:1.教材编写特点及意图:本课时介绍了14世纪中叶至16世纪的欧洲文艺复兴运动。“人的发现”实际上是“人性”的发现、“自我”的发现。教材主要围绕文艺复兴时期的文学艺术成就,以但丁、达·芬奇、米开兰基罗和莎士比亚及其代表作为例

2、,阐述了这一时期人文精神的觉醒,文学家、艺术家以各种形式细致、真诚地表达了人的内心思想感情,歌颂人的尊严。人文主义是文艺复兴的核心思潮。2.教材结构体系:背景本质文艺复兴但丁——《神曲》(人文主义)成就达芬奇——《最后的晚餐》《蒙娜丽莎》米开朗基罗——《大卫》《西斯廷教堂天顶壁画》意义莎士比亚——《威尼斯商人》《仲夏夜之梦》《哈姆雷特》《奥赛罗》三、【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目标1.阅读教材,知道文艺复兴时期的主要成就;2.对比中世纪的画与文艺复兴时期的画,了解人文主义的内涵,提高学生的分析能

3、力和鉴赏能力,理解文艺复兴对人类精神觉醒的意义;3.阅读文字材料,学会从材料中获取信息,学会分析与概括能力。(二)过程与方法1.阅读教材,学会自主学习,知道文艺复兴的代表人物及其代表作品;2.对比中世纪的画与文艺复兴时期的画,鉴赏《蒙娜丽莎》了解人文主义的内涵,提高学生的分析能力和鉴赏能力。3.通过文字和视频资料,提高学生的鉴赏能力,培养他们对美的感悟能力。(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1.在鉴赏,阅读文艺复兴时期的画与文字材料,感受人的价值与尊严、人生的快乐与幸福,从而树立珍爱生命,创造生命价值的观念

4、。2.品读图文资料,懂得文艺复兴时期的人文精神,探析新教的核心思想及宗教改革的影响。四、【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通过文艺复兴时期的文艺作品,理解人文主义的内涵。难点:人文主义的内涵,文艺复兴的实质。五、【教学思想和策略方法】:以史导论,史料结合。以学为主,注重结构化、生活化和人文化、地图化,史料化、趣味化、个别化和协作化、方法化和情感化3六、【教学过程设计】:(一)导入新课呈现图片:《中世纪时的圣母与圣婴带》与《金莺的圣母》设问:(1)你会用哪些词语去描述这两张图片?(2)这两张图片有什么区别?

5、(3)为什么会有这样的不同?设计意图:以图片导入,问题驱动,激起学生的兴趣(二)教学环节一:达芬奇绘画作品中的人文主义分析过渡:14世纪,意大利一些富商反对天主教会宣传的禁欲苦行,消极忍耐,逆来顺受,强调人的尊贵与价值,相信人的力量,认为人应当享受现实生活。这种被称为人文主义思潮。呈现图画——《中世纪镶嵌》与《蒙娜丽莎》呈现观点:观点1画中人物神情木然,反映了人们在神权的束缚下,不能自由表达内心情感,是中世纪人们精神世界的真实写照。观点2画像中的女子两眼炯炯有神,口角含着微笑,神态恬静端庄,流露着

6、青春的活力,反映了作者努力冲破中世纪教条对人性的压抑和束缚。设问一:观察两幅画,你可以用哪些词语来形容这两幅画?设问二:你是否认同上述观点?请你说说理由。(达·芬奇的神奇、睿智并不仅限于他的绘画成就,而是他对自然科学的许多探索和建树,催生和促进了近代自然科学的发展。如达·芬奇的《蒙娜丽莎》之所以摄人心脾,除了达芬奇的艺术天才,还得益于他对自然规律的探索。正是由于达芬奇注重对自然规律的探索在这幅画中,使他的画作自然逼真、栩栩如生。)设计意图:通过两幅画的对比,让学生感受人文主义的内涵;对初中生来说,

7、较文字而言,学生更喜欢图片,鉴赏图片也能提升学生的鉴赏能力。活动:收集文艺复兴时期的其他图画资料,挑选出你认为最能反映时代风貌的作品,向同学讲解。设计意图:展示学生的个性化和自主化,拓展知识面。(三)教学环节二:但丁作品中的人文主义分析观察但丁画像,阅读课文及图说,探讨以下问题:(1)但丁用意大利俗语创作《神曲》,他为什么不用当时针对特定人群的拉丁文?(拉丁文只有神职人员和有知识的人员才能阅读。意大利语是当时意大利普通百姓的语言,用意大利文创作,便于更多的人阅读。)(2)在《神曲》中,但丁是如何表

8、达对贪官污吏和教会腐败的不满?(但丁在作品中让他们在地狱里备受煎熬、折磨)补充:(联系教材P36-37与图6-7)①炼狱:指洗涤罪恶的地方,介于地狱与天堂之间能够进入炼狱的,是那些生前的罪恶能够通过受罚而得到宽恕的灵魂。这里的刑罚不像地狱里那样严酷,带有赎罪的性质。②恩格斯曾给予但丁很高的评价:“封建的中世纪的终结和现代资本主义纪元的开端,是以一位大人物为标志的。这位人物就是意大利人但丁。他是中世纪的最后一位诗人,同时又是新时代的最初一位诗人”。设计意图:学生学会自主学习,从材料中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