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36933152
大小:28.50 KB
页数:3页
时间:2019-04-27
《2白杨礼赞教学设计》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2白杨礼赞教学设计茅盾教学目标1、进一步了解象征手法在本文中的运用2、学习散文的写法3、理解白杨树的象征意义,学习北方抗日军民的精神。教学设想这是一篇记叙性散文,采用象征手法,通过对白杨树。的赞美,歌颂了华北抗日军民坚强不屈的品质。本文抒情成分较浓,应指导学生反复朗读,特别要加强感情朗读。描写白杨树的形象、性格,以及揭示其象征意义的段落(第5——8段),应作为教学的重点。在教学安排上,可先突破重点,然后再分析描写黄土高原以及最后与楠木对比的作用。课时安排2课时。第一课时教学内容和步骤一、设境激情
2、,导入新课1、导人新课。2.释题:“礼”是敬礼、致敬,“赞”是赞美,题目的意思是对白杨树的致敬和赞美。3.介绍写作背景:《白杨礼赞》写于1941年3月,那时,正处于抗日战争的相持阶段。茅盾在1938年底到新疆学院文学院讲学,1940年3月到延安鲁迅艺术学院讲学,后来离开延安到重庆。这期间,他看到了国民党反动派消极抗日、积极反共的种种事实,也欣喜地看到了广大的北方军民在共产党领导下,同心同德,团结一致,进行了艰苦卓绝的斗争,一次次地粉碎了日寇的“扫荡”,巩固和发展了敌后的抗日根据地。作者从解放区人
3、民身上看到了中华民族的前途和希望,精神振奋,满怀激情地写下了《白杨礼赞》等散文。由于当时作者生活在国民党统治区,没有言论自由,不能直抒胸臆,所以采用含蓄的象征手法来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热情歌颂共产党领导下的抗日军民和中华民族英勇不屈的斗争精神。二、粗读全文。初步解决以下问题1.解决部分字词的读音,疏通阅读障碍。无边无垠(yín) 坦荡如砥(dǐ) 恹恹欲睡yānyān)虬枝(qiú) 婆娑(suō) 秀颀(qí)2.本文勾勒出了几幅图?请划分本文的结构层次。明确:全文共勾勒、描绘了四幅图:高原风
4、景图、白杨远视图、白杨特定图、物人联想图(敌后抗战图),每一幅图都有诗情画意在其中。全文可以分为五个部分:第一部分(第1段):直抒对白杨树的崇敬、赞美之情。第二部分(第2——4段):描写黄土高原的景色,交代白杨树生长的自然环境。第三部分(第5—6段):具体描绘白杨树的形象和性格,突出它的不平凡。第四部分(第7—8段):揭示了白杨树的象征意义,点明了文章的主题。第五部分(第9段):以白杨树与楠木对比,表达鲜明的爱憎,再次赞美白杨树。通过上述划分主要是引导学生理解清楚全文的脉络。三、品读课文,思考以
5、下问题1.文章的标题为“白杨礼赞”,细读全文,看看全文有哪些句子和段落是直接对“白杨”进行“礼赞”的。要求学生迅速默读全文,用笔在书上划出相关的句子和段落,然后由学生回答,相互补充,教师小结。明确:第1段:白杨树实在是不平凡的,我赞美白杨树!第4段:那就是白杨树,西北极普通的一种树,然而实在是不平凡的一种树。第6段:这就是白杨树,西北极普通的一种树,然而决不是平凡的树。第8段:我赞美白杨树,就因为……第9段:……我要高声赞美白杨树!2。作者为什么要多次反复赞美白杨树呢?用课文中的原句加以回答。明
6、确;第8段告诉我们赞美白杨树的原因:我赞美白杨树,就因为它不但象征了北方的农民,尤其象征了今天我们民族解放斗争中所不可缺的朴质、坚强,力求上进的精神。3。白杨树是生长在怎样的环境中?作者为什么要描述白杨树生长的环境呢?4.白杨树外形的总特征是什么?作者是从哪些方面进行具体描写来突出白杨树的总特征的?明确:作者描绘白杨树的总特征是:力争上游,倔强挺立。作者从干、枝、叶、皮等四个方面来刻画白杨树的外形的。5.作者写这篇文章的主旨反映在文章中哪些语句中?又是如何揭示白杨树的象征意义的?可以引导学生细读
7、课文第7、8段,四人一组展开讨论,积极质疑,以加深对重点和难点的理解。讨论后明确:作者采用先抑后扬的手法将白杨树和其他树种进行对比。指出白杨树不是“树中的好女子”,却是“树中的伟丈夫”。作者列举了七个褒义词热情地赞扬了白杨树的品格、气质:“伟岸”“正直”“朴质”“严肃”“温和”“坚强不屈”“挺拔”,实际上这正是抗日军民的品格和精神的艺术写照。这种把“树”和“人”紧密联系起来,由此及彼,就是借物咏人的写法。注意,在文章第7段,完成了由树一人的转化,第8段则直接把“白杨树”与“北方农民”两个相似的地
8、方突出来,此外又用两个“象征”,画龙点睛地点明了白杨树的象征意义。6.在文章最后,作者将白杨树与楠木进行比较,用意何在?四、布置作业完成学习与评价第二课时教学内容和步骤一、理解白杨树的象征意义1.了解什么是象征手法。对于这个概念,教师不宜作详细的分析介绍,只要点到为止即可,让学生大致明了象征手法的基本意义,关键是让学生在实践运用中体会到“象征”是什么,如何运用象征手法。2.学生朗读第7段。思考:(1)作者在文章中反复赞美白杨树,这样做的目的究竟何在?(2)在第7段中,作者运用了哪些词语来赞美白杨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