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民居发展分布与类型

中国民居发展分布与类型

ID:36929511

大小:2.16 MB

页数:17页

时间:2019-05-11

中国民居发展分布与类型_第1页
中国民居发展分布与类型_第2页
中国民居发展分布与类型_第3页
中国民居发展分布与类型_第4页
中国民居发展分布与类型_第5页
资源描述:

《中国民居发展分布与类型》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1、课程的教学目的1)通过该课程的学习,进一步了解中国古民居的文化、历史和建筑特征;2)掌握各种民居的设计手法和细部处理,做到古为今用,传承历史;3)更深入地领会建筑史在课程体系中的作用和保护古建筑的意义。课程概述2、课程授课内容:第一部分:第一讲(民居的发展、分布与类型)第二部分:中国民居的特点第二讲:民居的布局特点第三讲:民居的村落与规划第五讲:民居的天然条件第四讲:民居的风水第六讲:民居的环境第七讲:民居的布局手法第八讲:民居的空间第九讲:民居的结构形式第十讲:民居的建材第十一讲:民居的装饰手法第十二讲:民居的细部设计第十三讲:民居的构造处理第十四讲:民居的

2、家具与陈设第十五讲:民居的庭院与能源第三部分:中国各类民居的介绍第十七讲:金门民居、土楼民居第十六讲:干阑式民居、西南汉风坊院第十八讲:开平雕镂、围拢屋第十九讲:藏族碉房、窑洞民居第二十讲:阿以旺民居、毡包民居第二十一讲:合院式民居、晋中、皖南民居第二十二讲:水乡民居1、以分析民居为主,图文表达,两人一组。3、课程考核方式:2、图幅:750*5003、选题如下:1)解读民居。利用建筑的基本知识分析你所熟知的民居(如功能、造型、空间、细部、材质、节能等方面)特点。4、交作业时间第四周最后一次课2)认知民居。运用所学的知识分析你所熟知的古民居建筑在现代生活中的优、缺点

3、,如何用现代的建筑材料和技术改进古民居,以适应现代人的生活方式,提出可行性建议。3)包装民居。用建筑专业语汇宣传你所熟悉的建筑(宣传广告),注意语言文字的修饰和表现方式力求灵活。1、民居的发展第一讲(民居的发展、分布与类型)原始社会旧石器时代有建造意识穴住-山洞和横穴(利用天然的工具)巢住-单株树木上搭设新石器时代穴住-袋形竖穴、半穴住、原始地面建筑、分室建筑等。巢住-任意与地面搭设。一般选择在有水源,可渔猎,方便采集的地点。还根据所选地点的实际情况,分别采用打桩、栽桩的方法。半穴居和地面建筑,是以覆盖上面的建筑顶部构造为营造重点的居住空间。除了要利用较先进的生产

4、工具及较高的搭建技术外,在材料的使用上更是一个飞跃。因为顶部巨大,在穴内要用木柱支撑,木结构完全起承重作用,而且木构架被整齐有序地排列。这些以绑扎方式结合的木梁及屋面支承结构,无疑为其后的中国传统木结构建筑,奠定了最初的基础,并提供了宝贵的经验。夏朝夏朝的建立彻底的结束原始公有制的生产方式,并表明私有制度的确立,阶级的出现,使得人类有了等级的划分,房屋也出现了不同的等级,中国从此有了“民居”这一民间居住形式。夏代聚落与民居遗址中,较有代表性的有内蒙古伊克昭盟朱开沟遗址、山西夏县东下冯村二里头文化居住遗址、河南商丘县坞墙二里头文化居住建筑遗址、河南堰师县二里头文化居

5、住建筑遗址等。1、内蒙古伊克昭盟朱开沟遗址,位于内蒙古自治区伊克昭盟伊金霍洛旗的朱开沟,发掘遗迹中既有夏代早期住所,也有中、晚期住所。早期住宅的建筑形式,主要是半地穴和地面建筑房屋的平面,尤其是面积较大的房屋的平面.以圆形或近似圆形为主,另有少部分四角为圆角的方形和矩形平面房屋。早期较大的圆形房屋,直径一般在5米左右。中期民居,以方形或长方形平面的浅穴为主,部分为圆角方形。晚期民居,则以长方形平面的浅穴数量为最多,另有部分圆形及圆角方形平面的2、山西夏县东下冯村二里头文化居住遗址,位于山西夏县东下冯村东北。据推断,其营建与存在时间应在夏代中、晚期及商初。遗址面积达

6、25万平方米房屋形式有半地穴、窑洞和地面建筑三类,以窑洞形式为最多。窑洞都是依靠黄土崖或沟壁开凿而成,面积较小,一般在5平方米左右。平面有方形、圆形、椭园形三种。商朝3、河南商丘坞墙二里头文化居住建筑遗址内,已发现的房址的平面均为圆形.其中较为完好的一座建于地面,直径约3米,室内地面只略低于室外。此房的外围还有草、泥、砂等材料砌筑的墙垣。面积较小,一般在5平方米左右。平面有方形、圆形、椭圆形三种。窑洞内室顶多收为弯窿形,内壁上多置有小完,室角设有火塘,有的还在上方引烟道通向室外。除居室外,还挖掘有窖穴、灰坑、水井等。整个聚落外围有二重潦沟圈护,壕沟的横断面都呈上大

7、下小的梯形,深度约为3米。两漆沟间隔约to米,是聚落重要的防御设施。民居发展到商代时,虽然保存了若干半地穴的形式,但地面建筑已明显占据优势,这表明木构架及夯土墙垣已得到逐步推广。同时,还发现带有台基的建筑遗址,地面分室建筑形式也较多地出现。山西夏县东下冯村商代聚落遗址,原建于夏代中期,商代时被继续使用,并有所增修与扩建。这一聚落的外围是宽达8米的夯土墙,基本已包纳了原有的二重潦沟。此外,还发掘有十多处成行排列的基址。基址高出地面30-50厘米,形成一个个凸起的台基,台基的直径多在8-10米之间。台基的中心有一个直径约30厘米的大往洞边缘则环列有几十个较小的柱洞。建

8、筑下面有凸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