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历史复习点拨:史学常识及几种主要史观的区分

高考历史复习点拨:史学常识及几种主要史观的区分

ID:36919385

大小:1.54 MB

页数:38页

时间:2019-05-10

高考历史复习点拨:史学常识及几种主要史观的区分_第1页
高考历史复习点拨:史学常识及几种主要史观的区分_第2页
高考历史复习点拨:史学常识及几种主要史观的区分_第3页
高考历史复习点拨:史学常识及几种主要史观的区分_第4页
高考历史复习点拨:史学常识及几种主要史观的区分_第5页
资源描述:

《高考历史复习点拨:史学常识及几种主要史观的区分》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史学常识及几种主要史观的区分第1课历史是什么“历,过也。”“史,记事也,从右持中。中,正也。”——《说文解字》①自然界和人类社会的发展过程一、“历史”的含义②过去的事实③对过去事实的重现清光绪二十二年(1896)梁启超在《变法通议·论女学》中介绍:“日本之女学,约分十三科,……,五历史……”其后不久黄遵宪的《日本杂事诗》也说:“(日本)有小学校,有学科曰读书,曰习字,曰算术,曰地理,曰历史。”此后,“历史”作为一个固定的词汇开始被普遍使用。——葛剑雄等《历史学是什么》④是一门学科,指历史学二、两种不同的历史历史记载:历史撰述:人们对当

2、时或近期发生的事件及相关人物的言论、事迹的记录。人们在诸多历史记载的基础上,经过综合、会通,并按照一定的体裁、体例要求整理写成的历史著作。如孔子的《春秋》,司马迁的《史记》。②书写的历史:①客观的历史:过去的事实,具有客观性。它具有原始性的特点。它具有规范性的特点。对过去事实的重现,具有主观性。历史离不开史料的支撑,客观是历史写作的第一守则。在描写一个历史事件时,下列最容易受到作者主观因素影响是A、发生的地点B、事件的经过C、事件的结果D、事件的影响第2课历史学是什么一、历史学的特殊性第一、研究对象(即客观历史)具有不可重复性。第二、

3、研究对象(即客观历史)是运动的,而这个运动又是没有止境的,但是历史学的研究成果即历史著作所反映的内容,却是相对静止的。第三、它的研究对象(即客观历史)所包含的内容无限广泛,而历史学的研究成果即历史著作所能容纳的内容是有限的。第四、它的研究对象是客观的,研究者总带有一定的主观性。二、历史学包括哪些内容①史料:按存在的形式划分:文字史料、实物史料、口述史料按产生的时间划分:第一手史料与第二手史料用来进行历史研究的资料。史料是历史研究的前提和基础。传世文献、档案、文学作品、碑刻、摩崖以及考古发现的甲骨文、金文、陶文、简帛和墓志,报刊杂志以及

4、日常生活的文字遗留。①文字史料:史书:距离要研究的时代较近的人所写的史书,是研究当时的重要史料,例如《汉书》之于汉代历史,《通典》对于唐代制度的历史。明清的地方志对各地区历史的研究等。《汉书·艺文志》文学作品:文学作品的内容虽有虚构之处,但常可反映当时人的生活、想法以及观念等,对于文化史、思想史、社会生活史的研究有所助益。如从世说新语看六朝人的思想及生活,由元杂剧看元代人的观念及生活,从金瓶梅观察晚明文化及生活。“三言”“二拍”中的版画报刊杂志:为近现代史的重要史料,一般性报纸有助了解一些事件的发展,以及当时人从不同观点对此事的了解,

5、娱乐性的报刊则可以观察当时人的文化和生活。日常生活中的文字遗留:包括如古代商店的帐簿、土地契约书,以及私人来往的书信等。由于这些大多不是刻意留传下来的东西,常能更真实地反映当时的实际生活及想法。我的身心都被你征服,听凭你的摆布,我们恳求得到你的宠爱。你的冷淡虽然打消不了我们对你的深情一片,却会增加我们的痛苦,这会多么令人遗憾,只因你的冷淡,我却苦不堪言。     这使我想到天文学中的一个事实:两极距离太阳越远,热量灼烧得却越厉害。如同你我之间的爱:你的冷淡让距离横亘在你我之间,然而,热情却增加了,至少在我这边。我希望你也会有和我一样的

6、感受,你要知道,对我而言,若不是坚信你对我怀有不变的情感,你的冷淡给予我的伤害会让我无法忍耐。——亨利八世致安妮·博林的情书主要是各种历史遗存和考古发现。如遗址、墓葬和考古文物等。实物资料是“重现”远古历史的最重要依据。②实物史料:半坡遗址南澳一号出水文物③口述史料:由人物专访所得的史料即口述史料。以搜集和使用被访者亲历、亲见、亲闻即口头史料来研究历史由此形成的一种历史研究方法学科分支。本书由史学名家唐德刚先生担纲完成,以张氏自述为主体,以唐德刚论张学良的数万文字为辅,正好地弥补了以往各种图书的错谬与不足。近代史学术界对李鸿章的评价可

7、谓争议颇多,研究资料也是种类繁多。下列材料中有助于接近历史真实的第一手资料是: A.长篇历史小说《李鸿章》 B.《评李鸿章的反动言论》 C.关于李鸿章的史学论著D.李鸿章的奏折和书信影印件(2007广东)有研究者在论述“明朝妇女婚姻观的两重性”时,引用过下列材料:【材料一】凡民间寡妇,三十以前夫亡守志(不改嫁)者,五十以后不改节(节操)者,旌表门闾(表彰其家族),除免本家差役。——《明会典》【材料二】正史中各代烈女数字:《唐书》54人;《宋史》55人;《元史》187人;《明史》“不下万余人”。——据祝瑞开:《中国婚姻家庭史》【材料三】

8、女子周胜仙与男子范二郎相遇,“四目相视,具各有情”,二人通过巧妙的自我介绍,订下终身。——据明中后期小说《醒世恒言》【材料四】孟玉楼丧夫后要改嫁,亲戚及乡邻都赞同,“少女嫩妇的,你拦着不教他嫁人,留着他做什么?”——据明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