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36918577
大小:4.55 MB
页数:60页
时间:2019-05-10
《《群落上课时使用》PPT课件》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下图展示了在池塘水面、水中、水底生活的多种生物。1、这个池塘中有哪些生物?2、假如池塘中的肉食性鱼大量减少,池塘中其他种群的数量将会出现什么变化?浮游植物、浮游动物、水草、植食性鱼、肉食性鱼、微生物等肉食性鱼浮游动物浮游植物植食性鱼同一时间内聚集在一定区域中各种生物种群的集合,叫做群落。群落之间的生物存在有机的联系例:一个池塘中的鱼类是一个种群,还是一个群落,或都不是?包括这个区域内所有有生命的物质群落的概念农贸市场上有新鲜的白菜,大蒜,活鸡,鱼,以及附着在上面的细菌,真菌等微生物,它们共同构成一个()A.种群B.群落
2、C.生态系统D.以上都不是下列实例中属于群落的是()A.一片草地里的全部跳蝻和蝗虫B.一棵枯树和其上的苔藓真菌昆虫蜗牛C.一个池塘中的藻类鱼类真菌昆虫蜗牛等所有生物D.海洋中全部的鱼返回研究池塘群落种群种类优势种群种间关系种群位置群落的空间结构群落演替池塘的范围和边界一、群落水平上研究的问题群落特征:物种的多样性、群落结构、种间关系等。三、种间关系种间关系包括捕食寄生互利共生竞争一种生物(捕食者)以另一种生物(被捕食者)作为食物.1、捕食坐标系表示为生物数量时间生物A生物B被捕食者数量先增加,先减少捕食者数量后增加,后
3、减少(先增先减者为被捕食者,后增后减者为捕食者)两者数量不同步变化三、种间关系特点:被捕食者与捕食者相互决定数量的种间关系,相互制约双方的数量,被捕食者不会被捕食者淘汰。三、种间关系大象和狮子抢夺水源2、竞争:两种或两种以上生物相互争夺资源和空间等竞争的结果常表现为_______,有时表现为一方占______,另一方处________。相互抑制优势劣势甚至灭亡如果用坐标系来表示两种生物的竞争关系,则可表示为:ABAB★竞争实力悬殊时(大草履虫与双小核草履虫)生物数量时间生物数量时间★竞争实力相当时(牛与羊)三、种间关系
4、3、寄生:一种生物(寄生者)寄居于另一种生物(寄主)的体内或体表,摄取寄主的养分以维持生活。特点:一方(寄主)受害;一方(寄生生物)受益,寄生者一般给寄主造成慢性伤害,但不能立即杀死寄主(宿主)。若分开,寄生生物难以单独生存,寄主生活得更好坐标系表示如下:A宿主(寄主)B寄生虫生物数量时间个体数时间AB三、种间关系生物A生物B两者生活在一起,相互依赖,彼此有利。4、互利共生——“同生共死”特点:如果彼此分开,则双方或者一方不能独立生存。数量上两种生物同时增加,同时减少,呈现出“同生共死”的同步性变化。生物数量时间个体数
5、时间AB个体数时间AB共生寄生个体数时间AB竞争124判断下列各图表示的种间关系各是什么?个体数时间BA捕食31.垂直结构的概念:是指群落在空间上的垂直分层现象。它是群落中各植物间及植物与环境间相互关系的一种特殊形式。任何一个群落均有垂直结构。群落的空间结构(一)群落的空间结构——垂直结构2.分层现象森林植物的垂直结构有乔木层、灌木层、草木层以及地被层;草本植物群落的垂直结构,也具有分层;根系、根茎等在地下也是按深度分层分布的乔木层灌木层草木层地被物层森林中动物的分层现象(鸟类为例)林冠杜鹃等中层啄木鸟等下层画眉等麻雀
6、总是成群地在森林的上层的活动,吃高大乔木的种子。煤山雀、黄腰柳莺、和橙红鹤等鸟类总是森林的中层营巢。血雉和棕尾雉则是典型的森林底层鸟类,吃地面上的苔鲜和昆虫。栎林中鸟类在不同层次中的相对密度种名林冠层高于11.6米乔木层5—11.6米灌木层1.3—5米草本层1—1.3米地面林鸽茶腹青山雀长尾山雀旋木雀煤山雀沼泽山雀大山雀载菊乌鸫红胸句鸟鹪鹩333341501223245152522————3342641837510811174107————31196136277815519733252920————241817208
7、1103148932140————69————72——471920注:数字下划线表示某种鸟最喜好栖息的层次池塘生物群落中,荷花、芦苇等将茎叶高高地挺出水面;睡莲、满江红、浮萍等浮于水面;金鱼藻等则生长于水底。鲢鱼在水体浅层、鲩鱼在中层、青鱼、虾、蚌等在水底,泥鳅、鳝鱼等则在水底淤泥中生活。(3)群落的垂直结构出现分层现象的意义是什么?(1)引起植物分层分布的主要原因是:光照强度(2)引起动物分层分布的主要原因是:食物、栖息场所等使生物群落在单位面积上能容纳更多的生物种类和数量,提高了群落利用环境资源(如阳光、空间、营养
8、物质等)的能力。思考讨论不同种群在水平方向上的分区现象群落的水平结构(二)群落的空间结构——水平结构1.水平结构的特点:植物群落水平结构的主要特征就是它的镶嵌性。2.导致镶嵌性出现的原因:植物个体在水平方向上的分布不均匀造成的,从而形成了许多小群落。3.分布不均匀的原因:地形、土壤湿度和盐碱度、光照强度、生物自身生长特点、人和动物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