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校解析Word版---河北省黄骅中学高二上学期第二次月考历史试卷

精校解析Word版---河北省黄骅中学高二上学期第二次月考历史试卷

ID:36906217

大小:104.04 KB

页数:26页

时间:2019-05-18

精校解析Word版---河北省黄骅中学高二上学期第二次月考历史试卷_第1页
精校解析Word版---河北省黄骅中学高二上学期第二次月考历史试卷_第2页
精校解析Word版---河北省黄骅中学高二上学期第二次月考历史试卷_第3页
精校解析Word版---河北省黄骅中学高二上学期第二次月考历史试卷_第4页
精校解析Word版---河北省黄骅中学高二上学期第二次月考历史试卷_第5页
资源描述:

《精校解析Word版---河北省黄骅中学高二上学期第二次月考历史试卷》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黄骅中学高中二年级第一学期第二次月考历史试卷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两部分。第Ⅰ卷1至6页,第Ⅱ卷7至8页。共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第Ⅰ卷(客观题40共60分)一、选择题(共40题,每题1.5分)1.在中国儒家教义中,有一种“人品观”将人分为“君子”与“小人”两种。君者,群也,人需在大群中做人,不专顾一己之私,并兼顾大群之公,此等人乃“君子”。以下思想主张与此“人品观”最为类似的是A.位卑未敢忘忧国,事定犹须待阖棺B.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C.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D.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答案

2、】B【解析】【详解】君子是不专顾一己之私,并兼顾大群之公的人。“位卑未敢忘忧国,事定犹须待阖棺”、“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都只是反映了个人道德品行和能力的修养,没有体现兼顾大群之公,与题意主旨不符,故排除A、C、D项;“穷则独善其身”体现了个人品行修养,“达则兼济天下”体现了兼顾大群之公,符合题意主旨,故选B项。【点睛】注意抓住题意中对“君子”的定义,即君子既要注重自身品行的修养,又要兼顾群体的利益,只有两方面都照顾到才能称之为君子。2.先秦时期儒家父子之间的关系应该是父慈子孝,体现在

3、道德方面。汉代以后儿子要绝对服从父亲,变为了义务。这种变化主要说明当时A.儒家伦理上升为政治法统B.生产方式影响到家庭关系C.儒学的正统地位受到冲击D.道德观念开始依附于政治【答案】A【解析】试题分析:根据材料“汉代以后儿子要绝对服从父亲,变为了义务”可知,董仲舒的三纲五常儒家伦理道德,迎合汉武帝大一统的需要,儒家伦理上升为政治法统,A项正确;材料中没有讲到“生产方式”,B项错误;“正统地位受到冲击”恰恰与材料的意思相反,C项错误;“开始依附于政治”表述错误,D项错误。所以选A考点: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汉代儒学成为正统思想

4、·三纲五常3.“文王行仁义而王天下,偃王行仁义而丧其国,是仁义用于古而不用于今也。故曰:‘世异则事异’。”这反映了A.孟子的“仁政”学说B.庄子的“齐物”观点C.墨子的“兼爱”思想D.韩非的变法革新主张【答案】D【解析】【详解】题干观点认为周文王行仁义得天下,偃王行仁义而亡国;“世异则事异”,世道不同了,处世行事的方式方法也要相应变化。这都体现的是一种变革思想,属于法家思想内容,不是孟子的“仁政”学说、庄子的“齐物”观点和墨子的“兼爱”思想,而是韩非的变法革新主张,故排除A、B、C项,故选D项。【点睛】“世异则事异”是法家主张社会

5、变革的代表性观点,依据此关键句可判断题意主要反映了法家思想。4.董仲舒在《深察名号》中认为“天生民性,有善质而未能善,于是为之立王以善之,此天意也”。以下对这一思想理解最准确的是A.主张“罢黜百家,独尊儒术”B.感叹人性本恶,呼唤王道C.建议以礼入法,以礼入俗D.认为民性本善,君权天授【答案】D【解析】【详解】根据材料“天生民性,有善质而未能善,于是为之立王以善之”可知,董仲舒认为上天生百姓的本性有善的本质,却没有成为善,于是确立一名天子而使他善,故选D。B项与材料表述意思相反,故排除B。“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是指废止除儒家以外的

6、诸子百家的思想,独尊儒家学说,这与材料无关,故排除A。材料没有体现C项的信息,故排除C。5.朱熹之“知”是理性之知,因此主张知先行重;而王阳明之“知”则是本能之“知”,因而强调知行合一据此可知,王阳明的“致良知”A.肯定了道德的知识性B.强调了“理”的客观性C.推动了理学的世俗化D.否定了理学社会价值【答案】C【解析】【详解】王阳明的“知”是本能的“知”,存在于人的内心,所以他的“致良知”不是肯定道德的知识性,故排除A项;王阳明的“知”是内在的“知”,所以不是强调“理”的客观性,故排除B项;王阳明认为人人心中有“知”,只要通过“致

7、良知”,即通过向自己内心探究就可以得到,所以推动了理学的世俗化,故选C项;王阳明主张“致良知”,也属于理学思想体系,不是否定理学的社会价值,故排除D项。6.王夫之说其父严于取与,即使对于已成年的儿子,涉及财产,也界限分明,并不以享用其子的供奉为当然。其父这样做的理由是:“其人则吾子也,其物则非吾有也。”材料表明A.保护私有财产观念受到重视B.传统儒家伦理观念受到质疑C.王夫之思想深受其父的影响D.追求物欲的观念在民间盛行【答案】B【解析】据材料“其人则吾子也,其物则非吾有也”,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反映了对传统儒家“父为子纲”的家

8、族宗法观念的批判,主张父子财产界限分明,故B选项正确;材料主旨是说明父子财产关系的问题,不是保护私有财产的问题,故A选项错误;材料也无法体现王夫之思想深受其父的影响,故C选项错误;材料也没有反映追求物欲的观念,故D选项错误。故选B。7.三国时,吴国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