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36903955
大小:3.28 MB
页数:26页
时间:2019-05-10
《高三语文阅读与漫画写作》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课前一事:靖国神社曾经是日本军国主义对外发动侵略战争的精神工具和象征,至今仍不顾各国人民反对,执意将犯下滔天罪行的甲级战犯奉为神灵。靖国神社问题的实质是日本能否正确认识和深刻反省日本军国主义侵略历史,是事关中日关系政治基础的重大原则问题。中方和世界上热爱和平的人们一道,一贯明确和坚决反对日本领导人在任何时候以任何形式参拜靖国神社。王毅表示,今天安倍首相逆历史潮流而动,悍然参拜供奉有二战甲级战犯的靖国神社,这是对国际正义的公然挑衅,也是对人类良知的肆意践踏。日方必须对安倍此举造成的严重政治后果承担全
2、部责任。如果日方蓄意继续挑战中日关系的底线,不断加剧两国之间的紧张对立,中方必将奉陪到底。参拜靖国神社的倒行逆施,最终只会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使日本继续处在历史的被告席上。安倍的所作所为正在把日本带向十分危险的方向。历史的教训值得汲取。耿雁生:我们对日本领导人粗暴践踏中国和其他亚洲战争受害国人民感情,公然挑战历史正义和人类良知的行径表示强烈愤慨,向日方提出强烈抗议和严厉谴责。日方必须承担由此造成的一切后果。高三语文阅读与漫画作文写作一、实用类文本阅读。(25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
3、。通俗史学家蔡东藩来新夏(1)下列对传记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参考答案:BEA、“《历朝通俗演义》更具真实性”,说法有欠妥当,《历朝通俗演义》涉及不同朝代,其真实性来自于史书,并非全是作者的目见耳闻。C、“完全采自正史,力求通俗,毫不修饰文字”的说法不当,原文有“间入稗史遗闻,不过修饰文字”。D、“不适合”“供社会教化之助”的说法欠妥,在原文中蔡东藩批评罗贯中的话主要是就《三国演义》一书的历史的真实性来说的,没有说它不适合“供社会教化之助”。(2)作者认为蔡东藩“具有儒家学者三项
4、标准的优秀品格”,请结合文章作简要概括。(6分)答:①淡泊名利。虽贫寒不为博取富贵而降志辱身混迹官场;②不畏权贵。虽为一介书生,但能临危不惧,铁骨铮铮。③秉笔直书。对家国天下的忧患意识铸就了秉笔直书的史家风骨(每点2分)(3)蔡东藩在历史编纂法方面做出了哪些重要贡献?请分条陈述。(6分)答:①开辟了通俗历史文笔力求通俗,叙事追求真实的新道路;②不脱离历史正轨,参入稗史遗闻,增强了作品的趣味性,很适于普及历史知识,供社会教化之助;③为后面以历史为题材而着笔为历史小说者提供了法式。(每点2分)(4)蔡
5、东藩以十年寒窗之功,囊括两千余年史事,成《历朝通俗演义》11部600余万字。你认为影响他写作的最重要的因素是什么?请谈谈你的观点和理由。(8分)观点一:是受到“救亡图存”的时代精神的影响。①当时各类救国课题流传于社会,蔡东藩受其影响而走“演义救国”之路;②他深明亡史亡国的教训,而要用自己的笔写出两千多年中国历史的兴衰治乱,用以警觉民众,振奋精神。观点二:是受优秀文化传统的影响。①在国家处于危难时,由于受传统儒家学说的影响而承担匹夫之责;②以史为鉴,可以知兴替,蔡东藩正是在传统文化的影响下著书立说的
6、。(如有其他观点,符合题意即可。观点2分,理由充分6分)高考语文漫画作文审题立意“三看”漫画就是用简单而夸张的手法来反映现实生活或时事的特殊艺术形式。它如同一面哈哈镜,用特有的夸张手法达到表现幽默而深刻的主题思想的艺术效果。所以对于漫画作文的审题立意,其关键是读懂漫画。那么如何读懂漫画,把握住漫画作文的审题立意呢?由于漫画形式特殊,大多具有夸张、讽刺艺术特性,因此有些漫画并非一下子就能弄清其揭露的现象或揭示的道理,因此,解答漫画题最重要的是理清思路。须遵循下列步骤:一、看漫画的标题通过漫画的标题解
7、读漫画的主题或含义。标题可以说是漫画的“眼睛”,这个“眼睛”反映着漫画的“心灵”,往往提示主要内容或点明画旨。所以说看漫画,标题是我们理解漫画寓意的一个窗口。如《一字千金》,由“中国制造”到“中国创造”,仅一字之差,但意义不同。“一字千金”具有两层含义:一是原创的东西弥足珍贵,难能可贵;二是原创的东西更有价值。由制造和创造的义差,即可联想到创新和创新精神。一个国家想要崛起于世界之林,需要有“原创”。只有实现“中国制造”到“中国创造”,才能真正提高中国经济在国际上的竞争力,获得持续、稳定、快速发展的
8、能力。1、【典型例题】阅读下面的图画材料,根据漫画的寓意,选择一个角度构思作文,题目自拟,文体不限,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作文。【方法解说】这幅漫画笔墨简括,形象突出,发人深思。画中的人全身缠裹着,腰间捆着带子,只露着一张脸,从他的神态上看,显得很满足的样子。仅从这些出发,我们不太容易看出漫画的寓意。然而,标题“永不走路,永不摔跤”,点出了这人的病态心理,因为惧怕摔跤,便甘愿“永不走路”,这是十足的逃避主义。联系现实人生,可拓展为因惧怕失败和磨难,就“因噎废食”,不敢去进取和斗争。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