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与哲学》第七课复习课件唯物辩证法联系观

《生活与哲学》第七课复习课件唯物辩证法联系观

ID:36896733

大小:460.10 KB

页数:34页

时间:2019-05-10

《生活与哲学》第七课复习课件唯物辩证法联系观_第1页
《生活与哲学》第七课复习课件唯物辩证法联系观_第2页
《生活与哲学》第七课复习课件唯物辩证法联系观_第3页
《生活与哲学》第七课复习课件唯物辩证法联系观_第4页
《生活与哲学》第七课复习课件唯物辩证法联系观_第5页
资源描述:

《《生活与哲学》第七课复习课件唯物辩证法联系观》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小测:2009年2月28日,全国人大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将于同年6月1日起施行。民以食为天,三鹿牌婴幼儿奶粉事件令世人震惊,针对“三鹿奶粉事件”的发生,对食品安全法草案重点做了多方面的修改,以从法律制度上预防和处置这类重大食品安全事故。针对免检制度的问题,法律规定,“食品安全监督管理部门对食品不得实施免检。”取消了食品以往存在的免检制度,这将有力地保障食品安全。运用实践与认识的辩证关系说明《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颁布的正确性。(1)实践是认识的基础。(2分)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各种问题的出现,保护消费者权益,维护食品安全成为一个

2、重要的问题,《食品安全法》也因此而出台,这体现了实践是认识的来源、是认识发展的动力;(2分)《食品安全法》以法律的形式规范企业的行为,必将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产生积极的促进作用,这体现了实践是认识的最终目的。总之,《食品安全法》的出台,迎合了时代的要求。(2分)(2)认识对实践具有能动反作用,正确的认识促进实践的发展,错误的认识阻碍实践的发展。(3分)《食品安全法》以法律的形式规范企业的行为,有效保护消费者的权益,顺应民心,必将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产生积极的促进作用。(3分)2012年一轮复习《生活与哲学》第七课《唯物辩证法的联系观》长乐二中政治组考点1

3、:唯物辩证法1、唯物辩证法的总特征联系的观点、发展的观点是唯物辩证法的基本观点,是唯物辩证法的两个总特征,是我们认识和观察事物的基本方法。事物的联系构成了事物的变化发展,在事物发展中存在着联系。2、唯物辩证法的实质与核心矛盾的观点(对立统一规律)是唯物辩证法的实质与核心。这是因为矛盾是联系的根本内容和发展的源泉和动力。考点1:唯物辩证法3、唯物辩证法与形而上学的分歧:(1)具体分歧:唯物辩证法主张用联系、发展、全面的观点看问题。形而上学主张用孤立、静止、片面的观点看问题。(2)根本分歧:二者的根本分歧在于:是否承认矛盾,是否承认矛盾是事物发展的源泉和

4、动力。只见其一、不见其二只见树木、不见森林只见眼前、不见过去和将来孤立的观点静止的观点片面的观点连连看:【例1】:“穷则变,变则通,通则久”,“终日乾乾,与时偕行”的观点,与“道之大原出于天,天不变,道亦不变”的观点,反映了()A.唯物论与唯心论的对立B.唯物论与辩证法的统一C.辩证法与形而上学的分歧D.唯心论与形而上学的联系考点2:联系的普遍性、客观性、多样性1、联系的含义:所谓联系,就是事物之间以及事物内部诸要素之间的相互影响、相互制约和相互作用。2、事物的联系具有普遍性的表现:(1)世界上一切事物都与周围其他事物有着这样或那样的联系;(2)每一

5、事物内部的各个部分、要素之间是相互联系的;(3)任何事物都处在联系之中,整个世界是一个普遍联系的有机整体,没有任何事物是孤立存在的。3、事物的联系具有客观性联系是事物本身所固有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自在事物的联系是客观的,人为事物的联系也是客观的。否定事物联系的客观性,就会犯唯心主义的错误。联系是客观的,但不是不可改变的。人们可以根据事物固有的联系,改变事物的状态,调整原有的联系,建立新的联系。4、事物的联系具有多样性世界上的事物千差万别,事物的联系也是多种多样的。有直接联系和间接联系。内部联系和外部联系、本质联系和非本质联系、必然联系和偶然联系等

6、。易错点:一是认为世界上任何两个事物之间都存着联系。联系具有普遍性,但并不是说任何两个事物之间都存在着联系,因为联系是有条件的,只有条件存在,才会产生某种联系;二是把联系的客观性等同于联系不可改变。尽管联系是客观的,但并不意味着联系不可改变,人们可以根据事物固有的联系,改变事物的状态,调整原有的联系,建立新的具体的联系。★小结:联系的普遍性和客观性原理(重点)【原理内容】:(1)联系是普遍的。世界上一切事物都与周围其他事物有着这样或那样的联系。世界是一个普遍联系的有机整体,没有一个事物是孤立存在的。(2)联系是客观的。联系是事物本身所固有的,不以人的

7、意志为转移。【方法论】:总:要求我们坚持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1)要从事物固有的联系中把握事物,切忌主观随意性。(2)联系是客观的,并不意味着人对事物的联系无能为力,人们可以根据事物固有的联系,改变事物的状态,调整原有的联系,建立新的具体的联系。★小结:联系的普遍性和客观性原理【运用说明】:1、材料语言特征:如果考题材料中出现“关系到……,关系到……”、“相互制约,相互影响”、“是一个系统工程”、“是一个有机整体”、“正确处理XX、XX和XX的关系”、“统筹……”之类的语言,大都能体现联系的观点。2、用法:这一原理经常应用于分析说明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

8、设过程中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正确处理人口、资源、环境与经济发展的关系、落实科学发展观必须坚持“五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