必修二四合一

必修二四合一

ID:36896410

大小:105.50 KB

页数:12页

时间:2019-05-16

必修二四合一_第1页
必修二四合一_第2页
必修二四合一_第3页
必修二四合一_第4页
必修二四合一_第5页
资源描述:

《必修二四合一》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历史Ⅲ 文化发展历程课程标准1.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⑴知道诸子百家,认识春秋战国时期百家争鸣局面形成的重要意义;了解孔子、孟子和荀子等思想家以及儒家思想的形成。⑵知道汉代儒学成为正统思想的史实。⑶列举宋明理学的代表人物,说明宋明时期儒学的发展。⑷列举李贽、黄宗羲、顾炎武、王夫之等思想家,了解明清时期儒学思想的发展。第一讲 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附:德国哲学家雅斯贝尔斯在《历史的起源与目标》一书中指出:在公元前800~前200年,尤其是前600~前300年间,是人类文明的轴心时代,轴心时代发生的地区是北纬30度上

2、下,即北纬25度至35度之间,这段时间是人类文明的重大突破时期。在轴心时代,各个文明都出现了许多伟大的精神导师,古希腊苏格拉底、柏拉图、亚里士多德,以色列有犹太教的先知们,古印度有释迦牟尼,中国有老子、孔子,他们提出的思想原则塑造了不同的文化传统。此时,发生了终极关怀的觉醒:开始用理智的方法、道德的方式来面对世界。他们对原始文化的超越和突破,对今天西方、印度、中国和伊斯兰文化类型产生了重要影响。)一、百家争鸣1.背景(人教:政治,阶级,思想;岳麓:政治、经济、文化;人民:仅提到政治、经济、文化发生了剧烈变化,没有具体内

3、容;大象没讲。)⑴经济因素:随着铁器的使用和牛耕的推广,井田制趋于瓦解;社会生产力有了极大发展,为学术文化的繁荣提供了物质条件。这使得有某些人成为有闲阶层,有时间从事自己的学术活动。⑵政治因素:春秋战国时期是社会大变革时代,诸侯之间的争霸或兼并战争不断,社会动荡不安(诸侯纷争,社会动荡)。对社会变革的现实发表不同的看法,提出改革时弊的各种方案,就必然会出现观点各异的现象。加上新的统治阶级尚未确立绝对权威,人们的思想不受任何条框的束缚和制约,尽可以畅所欲言。⑶文化因素:随着“私学勃兴”,“学在官府”的局面被打破,原来由贵

4、族垄断的文化学术向社会下层扩散,平民也开始接受教育。私学的兴起,造就了一大批知识渊博和阅历丰富的文士,同时也为学术繁荣提供了舆论阵地。社会上形成了一些以传播文化、发展学术为宗旨的学者和思想流派(岳麓:私家学者集团兴起)。⑷阶级关系因素:各诸侯国的国君为了在争斗中取得霸主地位,竞相招贤纳士。原来属于贵族最低层的“士”地位上升,他们代表本阶层和政治派别纷纷提出自己的主张,希望用自己的思想实现治国平天下的愿望。⑸学术环境宽松:在缺少绝对权威和政治控制的情况下,人们的思想不受束缚和制约。各派学者纷纷著书立说,议论时事,阐述哲理

5、,各成一家之言;学者不是政治附庸,不依附于某个政治权势集团,而是“用我则留,不用我则去”,具有较强的独立自主性。⑹科技因素:科学技术取得了较大进步,如天文学、数学、光学、声学、力学、医学等方面在当时均达到较高水平。这些科技成果标志着人们认识水平的提高,丰富了人的精神世界和物质生活。(书写工具进步——毛笔出现于春秋战国时期;一说在殷商甲骨文中时代就发明毛笔;旧说毛笔的秦代蒙恬发明的。)⑺此外,各个学派之间、同一学派的不同流派之间,既相互斗争又相互学习和借鉴,促进了学术的繁荣。春秋时期的时代特征政治分封制瓦解,君主集权出现

6、强化趋势经济铁犁牛耕出现,井田制瓦解文化礼崩乐坏,百家争鸣2.含义:百家争鸣是指春秋战国时期知识分子中不同学派的涌现及各流派争芳斗艳的局面。“百家”是泛指,意为数量多,《汉书·艺文志》上主要分为儒、墨、道、法、阴阳、杂、名、纵横、兵、小说等十家。“争鸣”指各派学者或思想家,著书立说、广收门徒、高谈阔论、互相辩难,争相发表自己关于自然、社会和人生的见解,提出自己治国济世的主张。3.实质:“百家争鸣”反映了当时社会激烈和复杂的政治斗争,主要是新兴地主阶级和没落奴隶主之间的阶级斗争。4.评价(意义):⑴“百家争鸣”是中国历史

7、上第一次思想解放运动,促进了思想文化的繁荣,对当时和后来的社会发展具有深远影响。⑵是中国学术文化、思想道德发展史上的重要阶段,奠定了中国思想文化发展的基础,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源头(此后两千多年的思想文化大都可以从诸子百家中找到源头)。⑶(岳麓)儒家思想孕育了中国传统文化中的政治思想和道德准则;道家学说构成了两千多年传统思想的哲学基础;法家思想的变革精神,成为历代思想家、政治家改革图强的理论武器。各派相互取长补短,共同构成了中国传统文化的基本精神。二、儒家代表人物及主要观点1.孔子(前551年~前479年)⑴(岳麓)简介

8、:孔子,名丘,字仲尼,春秋时期鲁国人。孔子3岁丧父,17岁丧母。曾先后担任过下级官吏和地方官,五十多岁时担任司寇,成为政府高官。55岁左右时仕途失意,离开鲁国,周游列国十四年,推行自己的政治主张,然而屡遭冷遇。最后专心从事文化教育,创办私学,整理“六经”。⑵思想主张:①核心是“仁”。“仁”的基本出发点是爱人,涵盖一切美德。实现“仁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