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课文灰雀教学反思

人教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课文灰雀教学反思

ID:36892835

大小:27.00 KB

页数:3页

时间:2019-05-16

人教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课文灰雀教学反思_第1页
人教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课文灰雀教学反思_第2页
人教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课文灰雀教学反思_第3页
资源描述:

《人教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课文灰雀教学反思》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灰雀》教学反思《灰雀》一课主要讲述的是列宁、灰雀和一个小男孩之间的故事。列宁在公园里寻找三只惹人喜爱的灰雀当中的一只时,遇到了将灰雀捉走的男孩,经过交谈,受到感动的男孩将灰雀放了回来。这个故事体现了列宁善解人意,对男孩的尊重、爱护以及男孩的诚实和天真。在第二课时中,主要解决本课的重、难点。整个学习过程是顺利的,更是愉快的。想不到这么一篇我觉得素然无味的课文,在学生情绪的感染下,我竟能品出与众不同的味道来。当讲到表现列宁喜欢灰雀的句子时,学生们的脸上洋溢着幸福的微笑,仿佛他们也看到了那“活蹦乱跳、惹人喜爱”的

2、小灰雀。在朗读时读出了列宁喜爱灰雀的语气。跟随着学生的视野,我们一起品味着列宁对灰雀的喜爱之情,一起欣赏着可爱的小灰雀。当可爱的灰雀不见了时,顺理成章地引出了文章的重点部分──列宁和小男孩之间的对话。首先让学生找到列宁和小男孩对话的句子,再分小组练习对话,最后指名小组表演对话。通过对话表演让学生再讨论小男孩的心理活动,学生们讨论的热火朝天,不时闪出思维的火花。有的同学把自己放在了这一情景中,假设自己就是那个小男孩,体会小男孩的心理感受。当讲到“小男孩低着头”时,我就问:“小男孩为什么要低着头?”一位学生回答道

3、:“小男孩低着头,是因为他感到很惭愧,但又有点舍不得灰雀。”另一位学生回答:“把灰雀放到大自然中,才能给它自由,才是真正的爱鸟。”学生的回答是我感到很惊讶,这个问题我设想的答案是:认识到自己的错误,虽然改了但是还觉得非常惭愧。可正是由于学生把自己置身于情景之中,所以才能体会出不同的感情。在文中的泡泡里提出了一个问题“列宁来到白桦树下,为什么跟不会讲话的灰雀说话,而不跟会说话的男孩讲话呢?”我就让学生读书思考。然后,组织交流。有的说:“列宁怕小男孩伤心,所以不直接问小男孩。”有的说:“列宁不愿意伤害小男孩的自尊

4、心。”有的说:“列宁怕小男孩难堪。”还有的说:“列宁对灰雀讲话,实际上也是在跟小男孩说话。”我觉得利用学生的疑问对学生的思维进行启发,再通过学生读书思考,从而领悟到课文所表达的男孩爱灰雀、列宁爱灰雀更爱男孩的情感,学生对人与自然的和谐、人与人之间的和谐有了深刻的认识,得到了人文精神的陶冶。其实,儿童的情感是最丰富的,儿童的感觉也是最敏锐的,只要能够为他们创设一个合适的情景,他们的情感就会充分流露出。执行新课改的教师就像刚学骑自行车的人一样,总是东摇西晃,把握不住新课程的方向。我校搞课改也有两年了,在这两年的实

5、践中,老师们普遍感到课堂上“放”得太过,使教学常常出现无秩序状态。学生过于“活跃”;学生经常“游离学习之外”。老师有“失落感”,甚至感到学生有时“不尊重教师”。“无秩序”是一种乱的表现,这种情况下学生的身心都处于“亢奋”状态,但又不为教师的教学目的服务,所以给人以“乱”的映象。老师常常会从学生的神情上觉察到他们神思逸散,亦或在玩。我们试着比较一下这几种课堂气氛(或者学生的身心状态)“活”与“死”,“动”与“静”,“乱”与“顺”。当然我们心目中都有一种理想境况,可我想说:没有“活”,就没有“灵”;没有“动”就没

6、有“撞击和全身心的体验”;没有“乱”,就没有“创意”。我们看惯了“理顺”和“绵羊”,就看不惯“猖狂”与“虎虎生威”。我在和学生一起学习《灰雀》一文时,我问同学们“读了课文第一自然段有什么想法?”开始两三个同学举手发言说:“列宁喜爱灰雀”;“灰雀很可爱”。我追问道:“你们从哪儿看出来的?”后来焦点就集中在列宁“还经常给它们带面包渣和谷粒”上了。这下可热闹了,学生一个接一个地发言,争论:有的说“这是小鸟饿的原因”;有的说“灰雀不是在‘欢蹦乱跳地唱歌’吗,这是它累了,列宁才喂它们”;有的说“这是列宁喜欢灰雀”;有的

7、说“这不是冬天吗,鸟没吃的,列宁才喂它们”;接着有人站起来立马说:“不是这样,因为列宁喜欢灰雀,又是冬天,列宁怕它们飞到别处找食物,才喂它们,列宁不想让它们走”。我止不住学生的发言,也不想止住。他们的理解太新奇了,结果我一节课就做了这点事,学生多数在听,在想,在发言,肯定也有少数在玩(我忘了当时怎么没注意他们)。假若按我的教学思路“理顺”的话,根本就没有后面的“乱说一气”,也就没有学生之间新思想的撞击与迸发。学生在互相言说中生成了对文本的正确认识。这节课,我认为得多于失,动优于“静”,“乱”胜过“顺”(所谓“

8、顺”其实就是教师设的龙套)。课堂上,在学生出现乱的情况时,教师应加以引导,设法带领他们进入有效学习状态,这是很关要的。我们在教学中积极推崇“双主体”思想(即教师、学生双方都是教学的主体),就是要在教学过程中,把教师和学生摆在同等地位上,避免厚此薄彼,这样才能实现教学的平等对话和交流。导致课堂“无秩序”和教师的“失落”,主要是我们在“放”这个问题上做得太过,一切都让学生“自主”,忽略了或者丧失了教师的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