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须知,所有遮自证识之理都如遮蕴等之理,唯是胜义中

【又须知,所有遮自证识之理都如遮蕴等之理,唯是胜义中

ID:36889236

大小:85.00 KB

页数:12页

时间:2019-05-16

【又须知,所有遮自证识之理都如遮蕴等之理,唯是胜义中_第1页
【又须知,所有遮自证识之理都如遮蕴等之理,唯是胜义中_第2页
【又须知,所有遮自证识之理都如遮蕴等之理,唯是胜义中_第3页
【又须知,所有遮自证识之理都如遮蕴等之理,唯是胜义中_第4页
【又须知,所有遮自证识之理都如遮蕴等之理,唯是胜义中_第5页
资源描述:

《【又须知,所有遮自证识之理都如遮蕴等之理,唯是胜义中》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般若品释·讲记 11【又须知,所有遮自证识之理都如遮蕴等之理,唯是胜义中遮,而非名言中所遮的毕竟无者。】“须知”就是必须要了解。了解什么?就是学中观的人必须了解一点:凡是中观论典上遮自证识的道理,都跟遮五蕴等的道理一样,只是在胜义中遮,不是名言中遮。如果名言中遮,就成龟毛、兔角,毕竟无有了。总之,中观论遮自证识不能说成是名言中遮,不能把自证识说成龟毛、兔角一样的毕竟无。比如用离一多因等遮五蕴,学中观的人都知道这是胜义中遮,不是名言中遮。也就是把身体分成头目手足等多个支分,就遮掉了独一的身体。再对这些支分分析,独一的支分也被遮掉,不断地分下去,任何阶段的实体都被遮掉,最后成了虚空。但这只是胜义中

2、遮,名言中有如幻的身体的现相,有心肝脾胃、组织细胞等粗粗细细的现相。这些不是名言中所遮的毕竟无者。受、想、行、识也是如此,一切世俗现相都是如此,自证识也不例外。【尽管有人说:“此宗名言中亦不许自证识与阿赖耶”,然此处名言中不遮亦不立,唯是胜义中遮。】有人说:中观应成派在名言中也不承许自证识和阿赖耶。但在中观应成派着重抉择胜义谛的这里,没有在名言中遮自证识和阿赖耶,也没有广大地建立,只是胜义中遮。“名言中不遮亦不立”般若品释·讲记 11的原因是这样:中观应成派的重点是在阐述圣者入定根本慧离四边的行境,所以不必要去抉择名言中一切显现唯一是识,或者名言中有自证识等等。他不把重点放在广大建立名言上,因

3、为即使建立了很多,也要全部抉择为离戏,所以在这时候建立自证识和阿赖耶没有大的必要。中观应成派所要做的工作,就是把自证识、阿赖耶在内的一切法,都抉择为离四边大空性。【对此,又有人说:“凡是中观师都不应承许阿赖耶,许阿赖耶为唯识宗故”,】这一句意思是说,如果中观师承许阿赖耶,那就是在立万法唯识的宗义,同时也就失坏了离一切边的中观宗。所以,只要是中观师,就不应当承许阿赖耶。这里说到人时,称为“中观师”、“唯识师”。说到所立的宗义时,称为“中观宗”、“唯识宗”。就胜义而言,立实相远离一切边,就是立中观宗;立“万法唯识,识是实有”,就是立唯识宗。宗是宗义,是一个人所崇奉的究竟真谛。“阿赖耶”是一切习气的

4、依处。唯识宗的核心就是阿赖耶,心外没有法,器情万法都是由内的习气变现的。【这也只是未善观察之语,因为:若不许实有阿赖耶,而只是名言中承许,于中观之轨有何失坏?】“这”是指上面说的“如果中观师承许阿赖耶,就会失坏中观宗,变成唯识宗”。“未善观察”般若品释·讲记 11,就是没有好好观察胜义中和名言中的差别。胜义中承许实有阿赖耶,当然会失坏中观的立宗,意思是在承许有阿赖耶可得的同时,就失坏了无实法可得的中观宗。但不承许实有阿赖耶,而只是名言中承许,这并不会失坏中观的教轨。所谓的“中观之轨”,就是在抉择万法胜义中的体性时,一律抉择为自性本空,不立任何实法。总之要把胜义中承许和名言中承许区分开来。这是两

5、条不同的轨道。胜义中承许实有阿赖耶,就失坏了遣而不立的中观教轨。但不承许实有阿赖耶,而只是名言中承许,这不会变成胜义中有不空的法,所以不失坏中观教轨。【凡是名言中不可承许的法,都是以名言量有害的法,如“总常”等。凡是被胜义理所破的法如果一概不许,则须同样承许蕴界处毕竟无有。】名言、胜义要分开来。这是两回事,判定名言中的有无,运用的是名言自己的量,凡是名言中不能承许的法,都是以名言量有害的法。观察胜义的量对于名言中的事并没有判定权,也就是胜义量前没有并不等于名言量前没有。不然,如果被胜义理破除就一概不能在名言中承许,那蕴界处也被胜义理破除,也应当在名言中无有。这会造成名言中没有五蕴,没有根、境、

6、识,一切妄识的现相都荡然无存了。(比喻里的“总常”,是指外道认为其他的种种法都是单个的无常法,此外还有一个总的常法。这样的“总常”就是名言中不能承许的,因为在用名言量观察二取心识的境界时,不论心,还是境,都是刹那生灭的法,此外没有别的不变的常法。)【因此,应成论典虽在胜义中遮阿赖耶,名言中则未遮,但也未施设建立。】般若品释·讲记 11因此,应成派论典《入中论》等虽然在胜义中否认了阿赖耶,名言中既没有否认,也没有建立。【如是,又有人说:“名言中承许自证识唯是由串习因明之力所致,不应承许。”】这是说,因明书里讲了很多自证识,学因明的人天天串习,寻思多了,就以为自证识是名言中真有的事,实际上不应当承

7、许。也就是,“自证识”在二谛当中毕竟无有,建立自证识纯粹是寻思者的分别。【此亦是低劣之谈,因为:抉择胜义虽不需自证识与阿赖耶,观察名言而建立时则不容缺少;又若由名言量成立,则无道理说彼名言中无而予遮遣。】名言上,是从肯定方面建立“是此”、“是彼”的体性;胜义上,是从否定方面抉择,对一切“是此”、“是彼”一概加以遮遣。所以抉择胜义不需要自证识和阿赖耶,但观察名言而建立时,却不容缺少。也就是按照前面所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