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谈佛说禅讲文化

主题谈佛说禅讲文化

ID:36888512

大小:693.81 KB

页数:66页

时间:2019-05-10

主题谈佛说禅讲文化_第1页
主题谈佛说禅讲文化_第2页
主题谈佛说禅讲文化_第3页
主题谈佛说禅讲文化_第4页
主题谈佛说禅讲文化_第5页
资源描述:

《主题谈佛说禅讲文化》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谈佛说禅讲文化陈怡引子 一、佛教简介 二、佛教与中国文化融合的 典范-禅宗 三、禅师话语举隅 四、几点体会引子1、文化的特性与文化开放融合的必要性●文化的特性:开放性;发展性;多元性。文化不能封闭,只能开放。只有在开放中不断和其他文化融合,才能得到新的发展;只有具有多元性,才真正具有生命力。●人的一生就是不断吸收各种文化和融合各种文化的一生。一个人是如此,一个国家也如此。●但融合必须固守本根,不能本末倒置。2、中华文化对待开放融合的传统—“以文会友,和而不同”●出处:《论语子路篇》中有一章:“子曰:‘君子和而不同,

2、小人同而不和。’”●含义:多元的和谐的统一,多元而不无序,和谐而不杂乱,统一而不死板。●作用:促进事物的发展。“和实生物,同则不济。”(史伯语)“若以水济水,谁能食之?若琴瑟之专一,谁能听之?同之不可也如是。”(晏婴语)中国文化发展的三种模式:秦皇模式:焚书坑儒;汉武模式:独尊儒术,罢黜百家;唐宗模式:和而不同,共同繁荣。中国文化发展的三个高峰:先秦子学,宋明理学,民国新学。3、中国国内不同文化的融合以儒道的融合为例。从战国末年经秦汉至魏晋,约600年,经历了三个阶段:①第一阶段,以《吕氏春秋》为代表,重在整理保存资

3、料;②第二阶段,以《淮南子》为代表,初步融合;③第三阶段,以魏晋玄学为代表,深度融合。4、中国文化与外来文化的融合以和佛教文化的融合形成禅宗为例。一、佛教简介0、古印度简介:公元前3000多年,位于中亚的雅利安人南下征服了印度的土著达罗毗荼族,建立了分为4个等级(婆罗门、刹帝利、吠舍、首陀罗,即僧侣、武士、农牧工商者、奴隶。前三者为肤色较白的雅利安人,最后者为肤色较黑的达萨人。)的许多小国家。并利用早期吠陀经典的宗教神话观念形成了婆罗门(净行)教,其有三大纲领:吠陀天启、祭祀万能、婆罗门至上。还认为4个等级是由“梵天

4、”(宇宙的本体)的不同部位变成的:婆罗门是口,刹帝利是两臂,吠舍是腿,首陀罗是脚。1、创立过程:由释迦牟尼创立,其原姓乔达摩,名悉达多(一切事成),为古印度迦毗罗卫国(今尼泊尔境内)的释迦族人。出生于军事贵族种姓“刹帝利”。父亲为该国的国王“净饭王”(纯洁的稻米)。其母因梦白象而怀孕。生下7天后母亲去世,由姨母养大。从小开始学习婆罗门教经典-“吠陀经”,并习武。17岁娶妻,生有一子。后经常思考人生问题,认为人生充满了苦恼,于是开始寻求摆脱人生苦恼的方法。29岁离家出走,向“沙门”学习修苦行,经6年,饿得骨瘦如柴,但仍

5、未使人解脱苦恼,于是放弃。后在菩提树下苦思7天7夜,终于觉悟成佛。随后在鹿野苑宣讲佛法,称为“初转法轮”。从此开始四处传教说法45年。80岁时在河中沐浴后侧卧于绳床上安详离世。(附:印度佛教四圣地:兰毗尼园的阿育王石柱;菩提迦耶的大菩提塔;鹿野苑的转法轮塔;拘尸那拉城的涅槃塔。)问:中国佛教四大名山在哪里?2、基本教义:●四谛(真理):苦、集、灭、道。苦:将人生之苦分为八种:生、老、病、死、怨憎会、求不得、爱别离、五盛阴(色、受、想、行、识);集:揭示出人生苦恼产生的根本原因为“三毒”:贪(物质上的无止境追求)、嗔(

6、心理上的不平衡)、痴(不明事理的妄想)。其后果是导致死后灵魂在“六道(天界、人间、阿修罗、畜生、饿鬼、地狱)”中轮回。灭:提出根绝人生苦恼的办法-“三学”:戒(诸恶莫作名为戒,用戒律防贪)、定(自净其意名为定,也称禅定:外离相为禅,内不乱为定,外禅内定谓之禅定。用禅定化嗔)、慧(诸善奉行名为慧,用智慧解痴);“六度”:布施、持戒、忍辱、精进、静虑、般若;“四弘愿”:度无边众生,断无尽烦恼,学无量法门,成无上佛道。(附:五戒:不杀生、不偷盗、不邪淫、不妄语、不饮酒啖肉。八戒:另加不坐高广大床、不著华鬘璎珞、不习歌舞伎乐

7、。十戒:再加过午不食、不蓄金银财宝。)道:提出进入涅槃境界的方法和途径—“八正道”:正见、正思维、正语、正业、正命、正精进、正念、正定。其中正语、正业、正命属戒;正念、正定属定,正见、正思维、正精进属慧。最重要的是正见。●缘起法:是佛教的根本思想,认为“诸法皆由因缘而起:因缘合和而生,因缘散尽而灭;因生果,果生因”。●十二因缘:无名-行-识-名色-六入(六根:眼、耳、鼻、舌、身、意对六尘:色、声、香、味、触、法,产生六识)-触-受-爱-取-有-生-老死。“无名”和“行”为前世之因,“识”、“名色”、“六入”、“触”、

8、“受”为现世之果,“爱”、“取”、“有”为现世之因,“生”、“老死”为来世之果。即在三世中不断轮回。●三法印:诸行无常、诸法无我、涅槃寂静。●三藏:经、律、论。●三宝:佛、法、僧。佛教的根本宗旨是:诸恶莫做,众善奉行,自净其意。(莫以恶小而为之,积小恶会成大凶;莫以善小而不为,积小善可成大德。)3、教派:释迦创立的佛教为原始佛教,其死后分裂成部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