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36887550
大小:367.50 KB
页数:26页
时间:2019-05-10
《中国古代文学史简介(不全)》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一、士与隐士:道家之源流武王已平殷亂,天下宗周,而伯夷、叔齊恥之,義不食周粟,隱於首陽山,采薇而食之。及餓且死,作歌。其辭曰:「登彼西山兮,采其薇矣。以暴易暴兮,不知其非矣。神農、虞、夏忽焉沒兮,我安適歸矣?于嗟徂兮,命之衰矣!」遂餓死於首陽山。——《史記·伯夷列傳》二、无为而无不为:老子和《道德经》老子者,楚苦縣厲鄉曲仁裏人也,姓李氏,名耳,字摐,周守藏室之史也。孔子適周,將問禮於老子。……老子脩道德,其學以自隱無名為務。居周久之,見周之衰乃遂去。至關,關令尹喜曰:“子將矣,彊為我著書。”於是老子乃著書上篇,言道德之意五千餘言而去,莫知終。——《史记·老子韩非列传》(一
2、)《老子》(《道德经》)的学术核心1、永恒运动:独立而不改,周行而不殆。2、以柔克刚:无为而无不为。弱者道之用。3、祸福相依:万物负阴而抱阳,冲气以为和。“道”,道是万物之源。“道”有三大法则:(二)《老子》之文的艺术特色1、寓理于形、韵散结合,“五千精妙”。金玉滿堂,莫之能守。富貴而驕,自遺其咎(9)貴以賤為本,高以下為基。(39)合抱之木,生於毫末;九層之台,起於累土;千里之行,始於足下。(64)2、强烈的自我意识和愤世嫉俗的情感。民不畏死,奈何以死懼之。”(43)天之道,損有餘而補不足。人之道,則不然,損不足以奉有餘。(77)天地不仁,以萬物為芻狗。聖人不仁,以百姓
3、為芻狗。”(42)三、从形隐到心隐:《庄子》中的生命哲学及其诗意表现莊子者,蒙人也,名周。周嘗為蒙漆園吏,與梁惠王、齊宣王同時。其學無所不闚,然其要本歸於老子之言。故其著書十餘萬言,大抵率寓言也。……以明老子之術。……然善屬書離辭,指事類情,用剽剝儒、墨,雖當世宿學不能自解免也。其言洸洋自恣以適己,故自王公大人不能器之。——《史记·老子韩非列传》从形隐到心隐在庄子以前的隐士基本上是隐居山林,即形体上的隐,如伯夷、叔齐等。庄子则是一种心隐,即生活于社会中而超脱于社会。齐物论1.是非无定以道观之,物无贵贱;以物观之,贵而相贱;以俗观之,贵贱不在己。(《秋水》)在庄子看来,贵贱
4、、大小、有无、是非、同异等等一切都是相对的,看问题的角度不同,所得到的结果也是不同的。万事万物都是相对的,人的认识标准是无法衡量的。2、道通为一物固有所然,物固有所可。无物不然,无物不可。故为是举莛与楹,厉与西施,恢诡谲怪,道通为一。凡物无成与毁,复通为一。唯达者知通为一,为是不用而寓诸庸。庸也者,用也;用也者,通也;通也者,得也。(《齐物论》)逍遥游1.有待与无待夫列子御风而行,泠然善也,旬有五日而后反。彼于致福者,未数数然也。此虽免乎行,犹有所待者也。若夫乘天地之正,而御六气之辩,以游无穷者,彼且恶乎待哉!(《逍遥游》)列子虽御风而行,然犹待于风,所以是不逍遥的。在庄
5、子看来,逍遥是内外无待的。庄子论「生死」庄子妻死,惠子弔之,庄子则方箕踞鼓盆而歌。惠子曰:「与人居,长子老身,死不哭亦足矣,又鼓盆而歌,不亦甚乎!」庄子曰:「不然,是其始也,我独何能无概然。察其始而本无生,非徒无生也,而本无形;非徒无形也,而本无气,杂乎芒芴之间。变而有气,气变而有形,形变而有生,今又变而之死。是相与為春秋冬夏四时行也,人且偃然寝於巨室,而我激激然随而哭之,自以為不通乎命,故止也。」——〈至乐〉(一)庄子思想的特殊内涵1、“万物齐一”的相对主义认识论。“以道觀之,物無貴賤”《秋水》“天地與我並生,而萬物與我為一”。“天下莫大於秋毫之末,而泰山為小;莫壽於殤
6、子,而彭祖為夭。””是亦彼也,彼亦是也”《齊物論》2、从“无为”而入于虚无,鼓吹弃绝文明的蒙昧主义。聖人不死,大盜不止。……故絕聖棄知,大盜乃止;擿玉毀珠,小盜不起;《胠篋》3、追求绝对的精神自由——”逍遥游”。若夫乘天地之正,而禦六氣之辯,以遊無窮者,彼且惡乎待哉!故曰:至人無己,神人無功,聖人無名。《逍遙遊》(二)《逍遥游》讲析文章可以分为三个部分:1、从“北冥有鱼”到“圣人无名”:是写从有待到无待的境界。这是庄子超世主义的人生哲学。2、从“尧让天下于许由”到“窅然丧其天下”:阐述了无名、无功、无己的观点,这是达到“无所侍”的唯一手段和途径。3、从“惠施谓庄子曰”到结
7、束:惠施以大瓤来影射庄子的大而无用的观点,庄子却把无用说成大用,这是他的主观随意性的方法,也是他的处世哲学。北冥有魚,其名為鯤,鯤之大,不知其幾千里也。化而為鳥,其名為鵬,鵬之背,不知其幾千里也。怒而飛,其翼若垂天之雲。是鳥也,海運則將徙于南冥,南冥者,天池也。齊諧者,志怪者也。諧之言曰:鵬之徙于南冥也,水擊三千里,摶扶搖而上者九萬里。去以六月息者也,野馬也,塵埃也,生物之以息相吹也。天之蒼蒼,其正色邪?其遠而無所至極邪?其視下也,亦若是則已矣。且夫水之積也不厚,則其負大舟也無力。覆杯水於坳堂之上,則芥為之舟,置杯焉則膠,水淺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