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36878450
大小:1.37 MB
页数:39页
时间:2019-05-11
《2013届高考历史一轮复习课件: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学艺术人教版》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学艺术一、课程标准2.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化(1)概述古代中国的科技成就,认识中国科技发明对世界文明发展的贡献。(2)概述汉字、绘画起源、演变的过程,了解中国书画的基本特征和发展脉络。(3)知道诗经、楚辞、汉赋、唐诗、宋词、元曲、明清小说等文学成就,了解中国古代不同时期的文学特色。(4)了解京剧等剧种产生和发展的历程,说明其艺术成就。(1)科技成就四大发明及其对世界文明发展的贡献。(2)汉字与书画汉字、绘画的起源和演变;中国书画的基本特征。(3)文学成就诗经、楚辞、汉赋、唐诗、宋词、元曲和明清
2、小说的成就;中国古代不同时期的文学特色。(4)戏曲艺术京剧等剧种的产生与发展。4.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学艺术第三单元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学艺术科学技术文学艺术四大发明诗经、楚辞、汉赋、唐诗、宋词、元曲和明清小说汉字与书法绘画戏曲1、四大发明及其对世界文明发展的贡献。第8课古代中国的发明和发现项目发明过程造纸术指南针火药印刷术西汉前期:中国已经有了纸东汉:“蔡侯纸”战国:司南(世界上最早的指南仪器)北宋:指南针应用于航海中国古代炼丹家在炼制丹药时发明唐末:开始用于军事宋朝:军事上广泛运用火药隋唐:雕版印刷术宋代:雕
3、版印刷的黄金时代,出现彩色套印技术北宋:活字印刷术(毕昇)材料一马克思在《机器、自然力和科学的应用》中说:“火药、指南针、印别术——这是预告资产阶级社会到来的三大发明。火药把骑士阶层炸得粉碎,指南针打开了世界市场并建立了殖民地,而印刷术则变成新教的工具,总的来说变成科学复兴的手段,变成对精神发展创造必要前提的最强大的杠杆。”材料二鲁迅在《电的利弊》中说:“外国用火药制造子弹御敌,中国却用它做爆竹敬神;外国用罗盘针航海,中国却用它看风水;外国用鸦片医病,中国却拿来当饭吃。”请回答:(1)应如何理解材料一的内容?(2)材
4、料二中鲁迅揭露了当时中国社会的什么问题?(3)中国四大发明在近代西欧和中国社会的不同用途说明了什么问题?中国古代四大发明对世界文明(欧洲)发展的贡献造纸术:促进了欧洲文化的发展。火药:推动欧洲火药武器的发展,使封建城堡不堪一击,靠冷兵器耀武扬威的骑士阶层日益衰落。指南针:促进了远洋航行,迎来了地理大发现的时代。印刷术:推动欧洲文艺复兴运动和宗教改革,促进了思想解放和社会进步。中国古代科技发展的特点1.从历史程度来看:长期走在世界前列(16世纪前)2.从科学思想来看:(1)尊重自然,重视完善人和自然的关系(2)重视总结
5、实践经验,轻视理论概括和抽象(3)强调实用技术,忽视科学理论的研究,制约了近代科学的产生中国古代科技长期发达并领先世界的原因①政治:国家长期统一,中央集权巩固,社会稳定②经济:经济持续发展;生产、生活发展的需要③对外:明朝中期前,长期实行对外开放,交流频繁④教育:中国古代教育发展先进⑤中华民族富创造精神和科学家的努力探索……明清时期科技衰落的原因:1、经济:明清统治者固守农耕经济的藩篱,科技缺乏创新的动力和机制,从根本上阻碍了近代自然科学的发展。2、政治:君主专制的加强,封建专制制度日趋腐朽。3、思想:中国“重道轻器
6、”的文化传统轻视科技发展。4、教育:明清时期的教育专制尤其是八股取士,使中国古代科技发展缺乏必要的人才。5、对外:封建统治者推行的“闭关锁国”政策,限制了对外交流,阻碍了中国科技的发展。1、要想发展科技,必须有与之相适应的政治、经济、文化条件。而经济、政治、文化的发展是科技发展的根本动力。2、要发展经济,就必须要重视科技。……古代中国科技发展的历程,对我们的启示:马克思在评价中国古代的一项科学发明时说,它“变成科学复兴的手段,变成对精神发展创造必要前提的最强大的杠杆”。这一发明是A.造纸术B.指南针C.印刷术D.火药
7、C(2009高考山东基本能力测试)活字印刷术的发明大大促进了书籍的发展,下列左侧是繁体“书”字,其活字应该是D“四大发明是中华民族的奇迹和骄傲,但罗盘针可以导航也可以看风水;火药可以开矿筑路也可以制造杀人的武器。”就此观点,甲乙同学展开争论。甲:“四大发明一方面代表了辉煌的成就,另一方面在某种程度上束缚了中华民族的发展。”乙:“科学技术能否产生巨大的效益取决于社会环境。”对甲、乙同学的看法,你认为A.甲正确,乙错误B.甲乙都正确C.甲错误,乙正确D.甲乙都错误与隋唐相比,宋元科技发展最主要的特点是:A.处于世界领先地
8、位B.使中国古代文化达到高度繁荣C.影响且促进欧亚等世界文明的进步D.传统科技开始衰落CB(2010年全国卷1)欧阳修上疏说:“京城近有雕印文集二十卷,名为《宋文》者,多是当今议论时政之言……详其语言,不可流布,而雕印之人,不知事体,窃恐流布渐广,传之虏中,大于朝廷不便……(请)今后如有不经官司详令,妄行雕印文集,并不得货卖。”这反映了A.宋代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